分享

“焚书坑儒”中的术士,究竟是干什么的?

 北斗史地研究所 2021-12-17

“焚书坑儒”是一个非常著名的历史事件,但是严格来讲,“焚书”、“坑儒”发生在不同的时间段,应该属于两个事件才对。

今天的文章,我们就来探讨下“坑儒”的真相,即这些被坑埋的“儒”,究竟是干什么的?他们犯了什么错才会有此遭遇?

“坑儒”最早的记载在《史记 秦始皇本记》中,我们先将原文抄录下来,对其发生过程有个基本概念:

侯生卢生相与谋曰:“始皇为人,天性刚戾自用,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上乐以刑杀为威,天下畏罪,持禄莫敢尽忠。上不闻过而日骄,下慑伏谩欺以取容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然候星气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讳谀,不敢端言其过。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贪于权势至如此,未可为求仙药。”于是乃亡去。

始皇闻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书不中用者尽去之。悉召文学方术士甚众,欲以兴太平,方士欲练以求奇药。今闻韩众去不报,徐巿等费以巨万计终不得药,徒奸利相告日闻。卢生等吾尊赐之甚厚,今乃诽谤我,以重吾不德也。诸生在咸阳者,吾使人廉问,或为訞言以乱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问诸生,诸生传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皆阬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益发谪徙边。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

上面的两段话翻译过来,大致意思就是:

侯生、卢生二人交流讨论说:“秦始皇这个人,性情暴躁,刚愎自用,从一方诸侯做起吞并全天下,志得意满,以为自古以来没有人不能比得上自己。他特别喜欢任用断案的那些官吏,那些断案的官吏得到重用。博士虽然有七十人,但都是储备起来不用。丞相这些大臣都被安排了做固定的事情,是非好坏靠皇帝来判断。皇帝喜欢通过刑罚立威,这天下的人都害怕被治罪,拿着俸禄都不敢尽自己的公心。皇帝听不到自己的过错就日渐骄傲,下属承受谩骂欺压来取得容身之地。按照秦朝法律,不经验证就把两种以上药物混在一起是不被允许的,否则就会被处死。但是搞天气预报的人有三百人,都是有本事的人,但都害怕忌讳皇帝,谁都不敢带头说他的过错。这天下的事情不分大小都由皇帝决定,批改的奏折太多了,日夜都有奏折,奏折不改完自己就不休息。他贪恋权势到这个地步,不能给他求仙药。”于是两个人就逃走了。

秦始皇听说他们逃走了,非常生气,说:“我前面把天下没有用的书籍都去掉了,召见和很多各方面的技术人才,打算让天下太平。有些技术人才打算通过蒸煮的方法来得到奇特药物。现在听说韩众离开了也不报告,徐市等人花了很多钱也没得到仙药,倒是经常听说他们以此奸谋利。卢生等人,我对他很尊重,也赏赐了不少,现在竟然诽谤我,往我身上泼脏水。现在在咸阳的这些人,我要派人一起审问他们,看是不是用谣言来误导老百姓。”于是让御史挨个审问这些人,这些人互相揭发算自首,违反法律的有四百六十多人都关在咸阳监牢,公告天下人知道,来警告后人。接着把他们贬职发配边疆。秦始皇的大儿子扶苏说:“天下初定,边远地区的百姓还没有归附,这些技术人员都诵读效法孔子,皇帝您现在治了他们重罪,我担心会引起人心不稳,请皇帝明察。”秦始皇非常生气,让扶苏到北边上郡去蒙恬部队当监军了。

通过上面的史料,我们大致可以得到三条基本信息:

第一,侯生、卢生这些人之所以逃走,是因为他们打算把两种药混在一起(兼方,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复方)作为仙药呈现给秦始皇,但是又没有得到有效验证。而按照秦朝法律,复方药必须要进行验证有效,否则要处死,他们害怕引祸上身。

第二,对于犯法的这四百六十余人,秦始皇并没有如世人理解的那样坑杀,而只是在咸阳关了起来,随后贬职发配边疆。(《说文解字》载:“阬,閬门高也。”阬之咸阳,即在咸阳关起来。)

第三,秦始皇之所以要治这些人的罪,是这些人以寻找仙药为名,骗取了大量钱财,还诽谤诬陷秦始皇。

那么到这里,我们可以隐约感觉到,侯生、卢生这些“术士”,应该和制药行业有关。

然后,我们再看“焚书坑儒”之前的发生的事情,一些不被多数人关注的史料记载。

既已,齐人徐巿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仙人居之。请得斋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徐巿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仙人。

因使韩终、侯公、石生求仙人不死之药。始皇巡北边,从上郡入。燕人卢生使入海还,以鬼神事,因奏录图书,曰“亡秦者胡也”。始皇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

卢生说始皇曰:“臣等求芝奇药仙者常弗遇,类物有害之者。方中,人主时为微行以辟恶鬼,恶鬼辟,真人至。人主所居而人臣知之,则害于神。真人者,入水不濡,入火不爇,陵云气,与天地久长。今上治天下,未能恬倓。愿上所居宫毋令人知,然后不死之药殆可得也。”于是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谓'真人’,不称'朕’。”乃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钟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听事,群臣受决事,悉于咸阳宫。

这段话翻译过来:

卢生对秦始皇说:“我们辛苦寻找灵芝之类的奇药和其他药中精品,但很难遇到,是因为这些出类拔萃的东西容易受人损害。作为一国之主,应该经常微服出行以避免遭受意外,避免成为恶鬼,这样才能成为最好的真人。君王的行踪臣下都知道了,防备起来挺耗费精力的。最好的真人,水泡不烂,火烧不坏,葬于云气之中和天地同寿。如今皇上忙于治理天下,已经很劳神了,所以建议皇上的行踪不要让人知道,这样不死之药才能产生效果。”秦始皇说:“我景仰真人,也自称真人,不称朕。”  

于是秦始皇命令咸阳边上宫观用270道楼梯和地道连起来,布满帷帐、钟鼓、美女,各个办公部门固定不动。皇帝所到之处,有泄露行踪者,死罪。有一次秦始皇到梁山去,从山上看到丞相的车队规模宏大,就很不高兴。有皇上身边的人告诉了丞相,丞相就赶紧把车马给销毁了。秦始皇生气的说:“这肯定是有内奸泄密!”但是审问时没有人认罪,于是就把当时在身边的人全部杀掉了。从此以后,臣下再也不知道秦始皇的行踪了。秦始皇听取报告,下达旨意,都在咸阳宫。

本号前面文章指出,秦汉时所谓的“长生不老”,并非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一直活着,而是人死后尸体能一直保持不腐烂,是谓“真人”。那么所谓的“不老仙药”,即是能够使尸体防腐的药物。(详见《揭开千古谜团:秦始皇为什么自称真人,而不称朕?》)

那么徐市、韩终、侯公、石生、卢生等人,其身份大致相当于今天的生物制药技术人员。

从《史记》记载来看,这些人变幻着说辞,用“仙药”做诱饵,骗取了大量经费和钱财,最后发现没法验证,交不了差,不得已而逃走。逃走之前,还不忘贬损秦始皇一通。

————————————

历史,是多么的相似啊!

史书,真是个好东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