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在水浒的世界

 黎荔专辑 2021-12-17

生活在水浒的世界

黎荔

好一个混沌乾坤乱如麻!

最近一段时期,各种江湖险恶可谓层出不穷:从除夕夜血亲复仇,三个月两女网约车遇害,到昆山大侠大战花臂牛二,感觉越来越多的社会事件具有了水浒化的特征。而且中国社会的水浒化程度还在不断加深,以前好多事情还遮遮掩掩,要有那么一块遮羞布,而现在,许多领域干脆明火执杖、堂而皇之,各种暴力化和流氓化,暗流涌动,藏污纳垢。今日的中国生活,什么样的思想在起支配作用?也许还是江湖。

从事件漩涡一身血污的人,到我们这些狂敲键盘评点杀戮的吃瓜群众,我看到的都是对暴力的崇尚和缺乏反思。即使7秒连环刀的大侠被无罪释放,又有什么值得喜大普奔的?什么庶民的胜利,法治的胜利,那不过是一次侥幸成功的以暴易暴。我们这些消费暴力的围观者也在搅动着弥漫社会的深重戾气,传播着无处不江湖的暴力价值观。有的人是一言不合就动手施暴,有的人是诉诸于网络暴力,结果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人们自以为是地用各自的暴力方式来解决问题。暴力血腥,打家劫舍,在古典名著《水浒》里面,是很稀松平常的习惯动作,拿刀杀人,就如拿筷子吃饭一样不当回事。因为中国人崇拜的的暴力哲学,所以像李逵这样性格暴烈的刽子手,也可以是某些人心目中的英雄。这位绰号黑旋风、铁牛的好汉属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喜剧英雄形象,和他相类的人物在古代小说中还有不少,比如《三国演义》中的张飞、《说岳全传》中的牛皋、《杨家府演义》中的焦赞、孟良、《说唐》中的程咬金等。这些头脑发热爱冲动、脾气霹雳暴躁、在游走江湖的过程中染上一身霸气匪气戾气的人物,我实在喜欢不起来——一头失控的江湖怪兽,这是我对这类中国好汉的整体印象。

虽然很少人愿意《水浒》的社会形态得到继承,然而事与愿违,《水浒》文化的暴力情结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那些推崇暴力的人为什么会为我们历朝历代、甚至我们几百年后的人始终奉为英雄?只能说明水浒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至今仍有着蓬勃的生命力。纵观当前这社会上的很多事件,从暴力拆迁,风暴执法,有毒食品,问题疫苗,超市砍人,学校砍人,到袭医伤医,幼儿园虐童,P2P平台频频爆雷老大卷款潜逃,真有一种水浒江湖的即视感。社会上相信拳头也不相信程序繁多手续冗杂的司法,所以出了问题不找警察法院而采取打架斗殴的方式“解决”的人真不少。社会戾气横行、怨咒盘旋,我们为什么会有戾气?为什么无法平和地看待一些我们身边的一些事物,搞得天天新闻有血案,仿佛人人心里都憋着一股气,有个导火索就会爆发。

可能人人心中都有一个“水浒”。不是阅读《水浒》唤醒了人们的水浒化情结,而是《水浒》这部书真实地总结了中国社会广泛存在的水浒情结的群众基础。正如著名文学评论家谢有顺所说:“中国社会里,孔夫子以外还有水浒,还有照着水浒式的价值观生活的人。”“生活在破败、混乱、底层的、被忽略的阶层,可这些人物总是不甘心,总是想在这样的生活里建立起他认为的有尊严的生活,他们想把这种压抑的力量迸发出来……也许可以称之为新水浒人物。”“中国当下的社会,必须承认在民间、在底层,在我们所不知道的角落里,还有很多水浒式的价值观,水浒式的人物。”

想起有句流行的网络语:人啊!长了颗红楼梦的心,却生活在水浒的世界,想交些三国里的桃园弟兄,却总遇到些西游记里的妖魔鬼怪。真是概括得一针见血。在中国社会,善于修行自省的人未必能够得到保全,倒是那些耐脏的、浑不吝的、擅长打痞腔的混混式人物更能如鱼得水。孔子也是一个深谙世故的人,但他身上还是理想主义色彩多一些,这点就跟那些在世俗污泥里趟过来的混世魔王如刘邦没法比。我们几千年来口头讲着“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的孔孟之道,实际运行上,却是鲁迅所言的“所谓中国的文明者,其实不过是安排给阔人享用的人肉的筵宴。所谓中国者,其实不过是安排这人肉的筵宴的厨房。”事实上中国人都自觉不自觉地认同着“暴力”的存在,都自觉不自觉地认为在社会上生存就一定要靠暴力。市野之上,制订规则者,自然可以格外任性,又有什么羁绊得了?市野之下,谓之黑社会,身沉下燎,同样亦是规则奈何不了。两强相遇,凭什么话事?在《水浒》里拳头是从第一页一直写到最后一页。几千年来排不完的赢家通吃的暴力的盛宴啊!有时自上而下,有时自下而上。动荡于其中的人们,滔滔乱世将自己托付给一个强有力的人物,或者用一身刺青使自己显得像个强有力人物,污浊才更有生命力。中国社会的真相难道不就是这样的吗?

国人的暴力情结从哪里来?我想应该和我们这个民族历史上遭受着数千年的暴力侵害和与暴力抗争,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戾气浓厚的社会土壤,培育和营造不出团结、友善、关爱、调和的良好气氛。何时我们才能走出“水浒”情结?消解和克服这种民族性格的缺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