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神之际的傩戏面具

 黎荔专辑 2021-12-17
人神之际的傩戏面具
黎荔


今天,走进西安交通大学艺术博物馆,正在展出的是西南民族大学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穿越千年历史的傩魂——西南民族面具艺术巡展》。猝不及防的,劈头盖脸的,我直接被那些色彩绚烂、形式狂热的面具实物和视觉冲击力极强的图像所震撼了。
 
汉字“傩”,由“人”字和“难”字组成,即人遇到困难。《说文解字》中记载:“见鬼惊骇,其词曰傩。”字面意思可理解为,人遇到困难,请神来帮忙。另,《论语》中记载,“口作傩傩之声,以驱疫鬼也。”这就是滥觞于史前,盛行于商周的傩仪:即在原始时代,人们把疾病死亡等各种可怕的事情归结为“鬼”、“怪”作祟。为惊吓、驱逐恶魔,人们戴起相貌凶恶的面具,口中高呼“傩(nuó)傩的声音,扮演着傩神,以惊吓驱逐鬼怪的一种神秘而古老的原始祭礼。傩舞,作为一种驱逐疫鬼、遣灾纳福的祭祀傩礼,成型于周代的宫廷“大傩”之礼,到了唐代,才从宫廷蔓延到民间,由百姓戏耍,逐渐民间化。此次西安巡展主要展出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馆藏的西南地区各民族各类型面具170余件(套)。包括汉族、藏族、苗族、彝族、壮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傣族、佤族、水族、毛南族、仡佬族等14个民族、15个种类的面具。按制作材料来分,则有药泥纸浆面具,脱胎纸壳布壳面具,布制面具,皮革或皮毛面具,木刻面具,金属雕镂面具等等。数目众多的面具角色形象各不相同,令人叹为观止。


 
这些傩戏面具造型神秘、夸张,像藏匿着一股上古的“魅力”,带着远古的图腾膜拜穿越时光隧道撞击现代。在我看来,每一个傩面具在造型形象上,既古朴,又颇具迷幻色彩。它们表情都很古怪,狰狞的面目除了赤裸裸的威吓,又有一种贯穿始终的绝望、恍惚、虚无,和落实到细节上的一种难以察觉的真切喜悦,这些悖谬的情绪奇妙地混融在一起,当你久久凝视的时候,很容易失去现实感和理性判别力,莫名其妙深堕其中。从中原到边陲,从先秦时期到现在,傩仪仿佛带着一股神秘的力量在奔走,这力量一直跟随着村庄和傩戏的生命在流传,它们穿越山丘,跨过江河,生生不息,绵绵不绝。被一个个面具炯炯有神地凝望着,我的脑海浮现出一幅幅画面:一群傩舞人,左手举火把,右手握兵器,在原始森林披荆斩刺,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或者耕田、狩猎,劳作归来,一群娱神娱己的族人围着火堆欢庆丰收……


 
古人相信这个世界是人“神”共处的,但“神”放不下架子直接与凡人沟通,需要借助“巫”和“傩”这样的“中介”。“神”选择的“代言人”不能空口无凭,得有信物证明,而傩面具便是这样的信物:戴上面具,立马化身为“神”,脱下面具,刹那回归为“人”。平日里,作为傩舞“扮演者”的村民都是普通人,到了重要的节庆仪式,需要遣灾纳福之时,他们在一阵锣鼓声、呐喊声中摇身一变成村庄的舞者,戴上被村庄赋予神圣的“使命”的傩面具,默念有词,边奔跑边挥舞着各种动作,宛如传递着天地自然生息的神秘使者。我理解傩戏之魂在于面具,这个傩面具的存在,是划定一种神圣的距离。天人之间本来要有一种距离,虽有相通的可能性,但免不了要有仪式感,要超越于日常生活。在舞台上,在广场上,傩戏的舞蹈者们不是舞给观众看,他们是舞给神看,所以要有一种尊敬、严肃、端正,要有授命于天的意志。想起中国古代的仓颉传说中长有四目,这说明“文祖”能够观察星宿的运动趋势、鸟兽的足迹,依照其形象首创文字,革除当时结绳记事之陋,开创文明之基,仓颉其实是傩礼上戴着面具的部落巫觋(根据当时的巫君合一的社会制度,他自然也是部落首领),他被普通民众认为天生睿德,绝地通天,是人非人。刘安的《淮南子》中记载有“昔日仓颉作书时天雨粟,鬼夜哭”,如此巫气森然的场景可视为古人的迷信,但也可分辨出另一层含义:它渲染了发明文字的神奇和不易,它在神明和世界之中辟出一个应有的距离。


 
交大艺术博物馆还专门展示了傩面具的制作工艺流程。傩面具的雕刻充满了宗教色彩,面具都是严格按照祖传傩神谱雕刻而成,傩神谱一般秘不示人,要雕刻的话得提前三天净身、净口、净心。雕刻完,还需以三牲酒礼举行开光仪式打醮。这些雕刻过的药泥纸壳木头,便成了超越自然属性的神。而傩面具也不是一般的道具,请“神”出“洞”有很严格的出傩仪式,要完成鸣炮、擂鼓、上香、宰牲、烧纸、唱请神词等程序方可请出傩面具。傩面具的背后,是一个舞蹈的世界,一个人和动物皆迷狂的世界,更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天人合一的神明世界。在人与神之间,傩舞者是互为联系和沟通的使者。戴上神秘、诡异的面具,他们似乎就变得法力无边。他们通天的手段就是进入迷狂。迷狂中傩舞者上天入地,与神对话,与魔交战,号令野兽自投罗网,神授男女生育多多……


 
走出博物馆,一个个森然怪诞的傩面具在我眼前还挥之不去。不知为什么,今天西安气温骤然升高,午后的日光如金黄的熔浆漫天泼下,路人的脸上似乎都带着难耐的古怪表情,仿佛太阳强行给人们戴上了整齐划一的金色面具。老人和青年、妇女和小孩,全都戴着这副面具互致问候,擦肩而过,脸上有如抹着厚厚的一层金色颜料。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