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尾巴,千姿百态的尾巴,有的像猫的尾巴翘得高高,有的像狗的尾巴低低垂下,有的像孔雀打开成一把绚丽的巨扇,有的像燕子岔开成一把伶俐的剪刀,有的如猴子的尾巴又细又长,借助尾巴可以灵巧地在树上荡秋千,有的如松鼠的尾巴毛茸茸的,睡觉时蜷缩进尾巴里就像盖上一床被子,老虎的尾巴如钢鞭又大又结实,蝌蚪的尾巴小巧玲珑,蜜蜂的尾巴是叮敌人的武器,蜻蜓飞过水面,尾巴点几下水,就是在产卵,骡马的尾巴可以左右甩动,驱赶落在身上的蚊、虻和苍蝇……一般而言尾巴是脊椎动物的专属特征,然而我们人类却没有尾巴。据说人类也是有尾巴的,但只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存在很短的一段时间,然后就消失不见。可见,人类的祖先是有尾巴的,只是在演化的某个阶段消失了,早期胚胎仍保留着祖先的记忆。尾巴几乎是动物界的标配,人也是动物界的一员,可动物都有尾巴,人类却没有。如果有一根尾巴,休息时用来支撑身体,游泳时提供推进力,遭遇强敌时摇晃尾巴来威吓,有飞虫时把尾巴当苍蝇拍,逃生的时候舍弃尾巴当诱饵,过冬时在尾部储备脂肪,寒冷时用尾巴当作棉被盖在身上,遇到下雨或烈日时,竖起尾巴来当伞用,百无聊赖时抓住自己的尾巴玩……这些拥有尾巴的乐趣,人类一个都get不到。我很好奇,如果我有一根尾巴,当翘起和低垂,当绷直和摇曳,会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生命起源于海洋,当鱼类从海中登陆的时候也把尾巴带了出来,爬行动物又把尾巴传给了哺乳动物,并存留到今天。人类也是哺乳动物这个群体中的一份子,可人的尾巴呢?到现在只有这一根脊椎骨了。在我们脊椎骨尾端的部分,并没有构造柔韧可弯曲、且明显分开于躯干的附肢部分。股沟之间,那个空落落的位置,无数年前人类的远祖长着尾巴的位置,残存着一点远古的记忆。我们绝大部分人,应该对身体背部尾端的部分,都会保存着莫名的敏感。既然人类都没有尾巴了,为什么总听人说,“你看,那谁,大尾巴翘起来了”。“你看,那谁,夹着尾巴做人”。——那条毛绒绒的尾巴到底在哪里呢?虽然没有尾巴,但我可以把现在的生活,想象成一种尾巴生活:比如,我的喜怒哀乐,都是直接呈现在脸上的,要发怒还是正在恐惧,要攻击还是正在防御,就像观察动物尾巴状态一样,一目了然。比如,对我来说,熬夜不是出于苦工,而是为了自由的滋味,自由的滋味什么样?——那是深夜和我之间的秘密,那是在乐此不疲、花样百出地玩一天的尾巴。现在已是处暑,“处暑”就是“出暑”,在北方地区,“处暑”意味着炎热夏季已经结束,凉爽的秋季正式开始。在夏天即将溜走的尾巴上,阳光依然强烈,水波依然温柔,空气中还有炎热的味道,在街边撸串,穿短裤夜跑,还可以吊带背心连衣裙,可乐汽水冰淇淋。抓住夏日的尾巴,再尝尝西瓜中间那一勺的口感,在记忆中留住那冰冰甜甜的感觉。还有,人的一生如果是一颗彗星,最亮的一端,慧星的头部,是童年和成长时代,那是光芒最密的部分,一生最主要的特征在那里已被决定。彗星越往后越稀疏——那是那较长的部分,尾巴。如今,我已经在处于彗星尾巴靠后的部分了,不知道这徐徐延伸的尾巴还有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