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溃疡性结肠炎偏方秘方土方大全

 潇湘之子玄黄 2021-12-18

溃疡性结肠炎

偏方1败酱草30克乌梅15克蒲公英30克黄芪15克枳实10克云苓15克白术12克木香10克秦皮10克白头翁10克炮干姜6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10天为1个疗程。

说明本方功能有调气行血,清热化湿,健脾柔肝,收敛固涩作用。临症加减,畏寒肢冷者,加附子10克、细辛3克;大便稀滑者,加诃子10克、五味子10克;若胃脘痞闷,苔白腻者,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腹部疼痛者,加元胡10克、大腹皮10克;大便带血者,加地榆炭10克、仙鹤草12克;应用本方治疗105例,用药1~2个疗程后,大部分患者可以缓解临床症状,配合西药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有较好的效果。本方用于溃疡性结肠炎初期效果明显,可以口服,也可以作为灌肠应用。

偏方2当归15克白芍12克川芎12克白术15克丹皮15克黄连12克桃仁10克生地10克泽泻10克云苓15防风6克干姜10克附子6克吴茱萸10克用法水煎过滤,剩800毫升,每日灌肠1次,10天为1疗程。

说明本方有缓解腹痛,活血化瘀作用,主治溃疡性结肠炎瘀阻肠络证。可见病人腹痛较剧如针刺,痛处固定,病程日久不愈,局部可触及肿块,压之疼痛,舌质青紫,脉涩,临症加减,凡大便脓血者,加败酱草10克、地榆15克、仙鹤草10克;食少腹胀者,加砂仁12克、焦三仙各12克;腹中寒冷,喜温喜按者,加煨肉豆蔻10克、五味子10克;面色苍白,大便溏薄者,加党参15克、山药15克、黄芪20克。

偏方3蒲公英20克黄连6克三七6克白及3克黄柏9克木香9克当归9克秦皮9克枳实9克败酱草15克黄芪15克白头翁15克白芍12克乌梅12克败酱草12克黄连4.5克木香(后下)9克当归10克白芍(炒)12~15克枳实(炒)10克太子参12克白术(炒)10克茯苓15克葛根12克甘草(炙)6克。

用法每日1剂,分2次服用,20天1个疗程。

说明清热化湿,调气行血,健脾抑肝。主治溃疡性结肠炎。若大便脓血、口苦急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者,去太子参、白术,加白头翁、秦皮、槟榔、大黄(炭);湿阳气滞而见胃脘痞闷、苔白腻者,加香梗、荷叶梗、佩兰、半夏、厚朴、气滞而见胃脘痞闷、苔白腻者,加藿香梗、荷叶梗、佩兰、半夏、厚朴、薏苡仁;脘腹冷痛、畏寒肢冷者,加附子、干姜、细辛;大便滑脱者,加诃子;合并肠息肉者,加莪术、僵蚕。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结肠溃疡性炎症所引起的,以左下腹痉挛性疼痛伴血性腹泻、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腹部疑难病。属于中医腹痛、肠痹、泄泻、肠癖、久痢等病症范畴,其发病乃因湿热内蕴,血瘀肠络,或肝旺犯脾,或脾肾亏虚,肠络失养所致。其病位在大肠,与脾、肝、肾密切相关,其病性有虚实两端,急性发作期以实证或虚实夹杂为多,慢性期则以虚证为主。

偏方4红藤败酱草薏苡仁冬瓜仁各0克枳壳栝蒌壳丹皮赤芍各10克甘草6克红藤30克败酱草15克厚朴10克白芍15克忍冬藤15克冬瓜仁30克丹皮10克生薏苡仁30克甘草5克。

用法清肠解毒,利湿理气。主治溃疡性结肠炎之湿热壅滞证。

加减应用大便灼热或有黏液者,加白头翁、秦皮或黄连;便意频频者,加槐角、地榆;腹痛较甚者,加酒川楝子、炒灵脂、桃仁;大便干结者,加火麻仁,严重者,加大黄;腹胀明显者,加大腹皮枳壳;大便带血者,加仙鹤草、地榆炭。溃疡性结肠炎的辨病治疗,主要是针对该病的发病机制,既要重视病邪的祛除,又要重视失养之肠络的保护,同时加用调气行血的药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