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美的中国文字“甲骨文”

 巨岳 2021-12-18

甲骨文并不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文字之一,甲骨文也不是中国文字的源头。甲骨文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成熟成系统的文字体系''。

最美的中国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

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中国及东亚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商代文字的一种载体。

昨天在悟空问答里面已经回答了古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我们的甲骨文跟楔形文字,包括后来的古埃及文字,玛雅文字都属于象形文字。也应该都是楔形文字的衍生和延续,是古人记录重大事件的符号。

在甲骨文之前,我们的夏代应该也有自己的符号和文字,但是这些推断在考古学严谨的科学态度面前,都需要一个个的证据链来证实。

一、为什么说甲骨文是最美的文字?

甲骨文,顾名思义,就是刻划在龟甲和牛骨上面的文字,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符号,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殷墟文字”或“龟甲兽骨文”。

最美的中国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的十二生肖写法

甲骨文是中华八千年文明史的组成部分,是中华道统的文之一(岩壁图文、陶文、陶符文、陶刻文、骨甲刻文、甲骨文、铭文、金文、木椟竹简大篆文、木椟竹简隶书文、木椟竹简小篆文、石刻文、汉隶书文、魏晋楷书文等)。

甲骨文的写作特点是具有对称、稳定的写作格局。是目前我们中原汉文化中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就结字而言,甲骨文外形并且多以长方形为主间或少数方形,具备了对称美或者一字多形的变化美。而且甲骨文在结字上还具有了方圆结合,开合辑让的结构形式,有的字还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图画的痕迹,具有文字最初发展阶段的稚拙和生动。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它不仅是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它符合汉字的“六书”原则,具备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个基本要素,中文的写作特点在甲骨文中都有所体现。从用笔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刻时多用直线,曲线也是由短的直线接刻而成。其笔画粗细也多是均匀;由于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数线条呈现出中间稍粗两端略细的特征,显得瘦劲坚实,挺拔爽利,并且富有立体感。

为什么说甲骨文是中华传统的文字之一呢?因为从字体的数量和结构方式来看,甲骨文已经是发展到了有较严密系统的文字了,这与早期的符合已经有了很大的区别,甲骨文已经系统的记载大事件和卜卦的过程,这是符号无法完成的,但是甲骨文的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幼稚,象形意义也比较明显,有着一种懵懂幼稚的写作线条,正因为如此,也才使得甲骨文具有另一种返璞归真的创造美感。“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最美的中国文字“甲骨文”

甲骨文的写法对称

二、甲骨文的发现

说起这个,还真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最美的中国文字“甲骨文”

王懿荣

王懿荣,字正儒,一字廉生,生于清道光二十五年农历六月初八,酷爱研究金石文字学。祖父王兆琛,为经魁、二甲进士、翰林院编修,官至山西巡抚。父亲王祖源,拔贡,历任兵部主事、员外郎、四川成都知府、四川按察使,为著名金石学家和收藏家。发现甲骨文那年王懿荣55岁,在王懿荣发现甲骨文之前,他已著有金石文字方面著作,如《汉石存目》、《南北朝存石目》、《福山金石残稿》、《古泉精拓本》、《石渠瓦斋藏瓦》等共计30余种。并与翁同龢、盛昱、张之洞、孙毓文、刘鹗等人讨论金石文字之学通信达500余封。并此时,王懿荣已三任国子监祭酒,时称“太学师”。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治病时,家人从药店抓回的中药中有一味“龙骨”,上面带有刻划的符号和文字,引起了王懿荣的兴趣,有着金石学家的背景和太学师的身份,他立刻将这种兽骨与汉文化早期的文明状态进行了联想,认为这是先古时期的一种文字符号,将这一种“龙骨”按照2两银子一块的价格进行收购,收集了大约1500块带有文字的兽骨,王懿荣对“龙骨”进行了反复推敲、排比、拼合,深厚的金石功底让他很快了解到这些“龙骨”是龟甲和兽骨,上面的符号是用刀刻上的文字,裂纹则是高温灼烧所致。“细为考订,始知为商代卜骨,至其文字,则确在篆籀之前。”最后,王懿荣确认这些甲骨上所刻的符号确属一种文字,是我们祖先创造的早期的、而且是早于篆籀的文字,即是早于先秦时代青铜器上的文字。这一发现使王懿荣惊喜不已,一扫连日疾病的阴霾。经过溯源,证明这些大多数都是来自河南安阳的甲骨,后来取名“甲骨文”。

最美的中国文字“甲骨文”

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王懿荣被临时任命为京师团练大臣。临危受命,他不得不放下正在研究的甲骨文,仰天长叹:“此天与我以死所也!”

下午城破时,他又组织团勇“以巷为战,拒不投降”,无丝毫惧色,最后兵败。率夫人谢云鹤、儿媳张允淑投井壮烈殉国。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三、甲骨文的传承

安阳城西北的小屯村,是商晚期国都遗址“殷墟”的所在地。

王懿荣殉国后,其收藏的甲骨也随之流散各地。

最美的中国文字“甲骨文”

其子为还旧债而出售家中所藏古物,他所收藏的甲骨,于是在1902年大部分转归好友刘鹗(即《老残游记》作者刘铁云)。另外,刘鹗还从北京琉璃厂的古董商那里购得3000余片甲骨,从友人方若那里获赠300余片,又派儿子去河南购得1000余片,所藏甲骨增至5000多片,成为当时最著名的甲骨收藏大家。在好友罗振玉的建议和帮助下,刘鹗于1903年11月拓印《铁云藏龟》一书,将甲骨文资料第一次公开出版,我今天也将自己收藏的这套六册《铁云藏龟》送到西泠印社参加拍卖,他们建议我无底价的形式,可见目前市场的冷淡已经到了何等地步。

最美的中国文字“甲骨文”

笔者自藏的《铁云藏龟》五月在西泠网拍无底价出售

此书从刘鹗所藏的甲骨中采用1058片,由罗振玉亲自选拓,其中伪刻5片,自重3片,倒置12片,甲骨反面有字而未录的有40片,骨臼有字而未录的有4片,虽然如此,仍瑕不掩瑜。不久,学者孙诒让根据《铁云藏龟》的资料,又写出了甲骨文研究的第一部专著《契文举例》。

继罗振玉之后,许多著名的学者,如王国维、郭沫若、董作宾、唐兰、陈梦家、容庚、于省吾、胡厚宣等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考释和研究,形成了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罗振玉(号雪堂)、王国维(号观堂)、董作宾(号彦堂)、郭沫若(号鼎堂)并称为“甲骨四堂”,被誉为甲骨学研究的一代宗师,其中以罗振玉年龄最长,接触甲骨文也最早,而位列“四堂”之首。

从1899年甲骨文首次发现,据学者胡厚宣统计,共计出土甲骨154600多片,其中大陆收藏97600多片,台湾省收藏有30200多片,香港藏有89片,总计中国共收藏127900多片,此外,日本、加拿大、英、美等国家共收藏了26700多片。

最美的中国文字“甲骨文”

四、甲骨文的未来发展。

甲骨文是中国发现最早的文献纪录,如今甲骨学已成为一门蔚为壮观的世界性学科,从事研究的中外学者有500多人,发表的专著、论文达3000多种。它对历史学、文字学、考古学等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现在我们已知的甲骨文有3000多个,还有一千多个文字并未得到解读,如果您有这方面的才华,可以充分的展示一下,据说一个字是10万元的奖励哦。

最美的中国文字“甲骨文”

参考书籍:

罗振玉:1914年编《殷虚书契考释》

罗振玉:1916年编《殷虚书契待问编》

王襄:1920年《簠室殷契类纂》(天津博物院)

商承祚:1923年《殷虚文字类编》(决定不移轩自刻本)

最美的中国文字“甲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