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瓦雷里:世上没有什么比“善意”更伤人的了

 爱智慧的石头 2021-12-18


作家瓦雷里说:“世上没有什么,比善意更为伤人。”
确实如此。
当一个人打着“善良”的旗帜,他的反对者,自然就会少很多。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打着善良的旗号做事情,是“名正言顺”,所以,更容易达到自己的目的。

01

沽名钓誉的“善良”

有的人做善事,一定要弄得尽人皆知。
在他们看来,做了好事,如果众人不知,那么,做和没做,又有何区别呢?
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他们做善事的目的,不是为了帮助别人脱离困境,而是为了给自己赚得“美名”。
一个人做善事的目的,如果不纯粹,那么,他做善事的方式,就会与真正善良的人有所出入。

那么,有何出入呢?
首先,他们会为了尽可能地宣扬自己的美名,丝毫不顾及受帮助者的尊严。
结果,他们的美名有了,受帮助者的不堪境遇,却被暴露于众人的目光之下。
这让受帮助者,很是难堪,甚至会觉得,宁可不接受帮助,也不能如此丢失颜面。
这类“善良”的人,他们也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
雷声大,是为了吸引众人的目光,来为自己“邀名”;雨点小,是吝啬自己的付出。
以极小的付出,来换取极大的名声,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极为划算的买卖。

02

居高临下的“善良”

有的人,最“喜欢”帮助处于困境中的人。
但是,这种人,同时也是危险的。
为何呢?
在他们眼中,别人一旦接受了他们的帮助,那么,别人就会“低他们一等”。于是,他们那种“骄矜”的神色,便会在脸上显露出来。
当然了,对于处于困境中的人,看点脸色,也还是可以忍受的。

但是,这类人,不止于此。
他们会在言语、行为中,表现出居高临下的姿态,试图去侵犯被帮助者的尊严、甚至是自由。
所谓“拿人家的手短,吃人家的嘴软。”
受到帮助的人,面对此类人的骄横,很难不表现出唯唯诺诺的姿态,甘愿放弃自己的尊严,甚至甘愿放弃自己的自由,接受他们的“命令”。
孟子说:“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羞恶之心,人皆有之。
以善良为幌子,来剥夺别人的尊严,是最大的“不善良”。

03

上德不德

老子说:“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就是说:“上德之人,不表现为形式上的德,是真正有德;下德之人表现为外在的不离德,其实没有德。”
真正善良的人,做善事,是为了安放自己的内心。
所以,他们做了好事,不管众人知晓,还是不知晓,他们都不在乎。
甚至有时候,他们为了不给受帮助者,造成心理负担,会选择不让受帮助者知道。
这样的人的善良,才是最为纯粹的。

有人说:“最高级的善良,是不动声色的成全。”
深以为然。
有的人,他们帮助别人,会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进行,让受帮助的人,即使受到了帮助,也觉得“没有受到帮助”。
既然“没有受到帮助”,那么,也就不存在“亏欠”之心了。
这,便是善良的最高境界。
《道德经》中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
所以,善的最高的境界,不是被人赞誉,而是“默默无闻,润物细无声”。
一个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只有放下“道德优越感”,以平等的身份,去帮助别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助人。
愿你我,都能自爱爱人,自度度人。
共勉。

关注石头,与你一起读书、成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