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扶阳在心血管疾病治疗和康复中的应用

 chtwu1292 2021-12-18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疗法

心血管疾病属于中医“胸 痹”“心 悸”“喘 证”等 范畴。

病因病机主要是在寒邪内侵、恣食肥甘厚味、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老体衰基础上,导致阳气虚衰、胸阳不振、痰浊瘀阻、痹滞心脉,是 “扶阳法”在冠心病治疗的理论基础,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生活环境的改变,由于体质因素、寒邪作祟、嗜食生冷、工作烦劳、房事太过、作息无常、恣用苦寒、滥用激素、滥用抗生素、慢性病上升等多种因素,国人体质和疾病谱已发生很大变化。

患者年过半百,肾气渐衰,不能鼓舞心阳,致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津液失布,则痰凝瘀阻,痰浊久留,痰瘀交阻,发为胸痹;或因心阳不足,鼓动无力,故心悸、心慌诸症频现,或因心肾阳虚,虚阳上越,扰动心神而致心悸;由于心肾阳虚,宗气失畅;脾肾阳虚,水湿运化无权,水饮上凌心肺而发为喘证等。其证候多端,病机复杂,但总不离“阳微正虚”之宗。本病多以心肾阳虚、痰瘀痹阻为主,早期多表现为气虚痰阻为主,中后期随着疾病发展而表现出阴阳两虚、痰瘀夹杂或瘀血、水饮内阻,治疗当根据病情缓急,或扶阳为主,祛邪为辅;或祛邪为主,扶阳为辅,灵活运用。

扶阳治疗必须贯穿于冠心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在发作期,力主扶阳为主,祛邪为辅。以下通过治疗心悸和胸痹为例,来体现扶阳思想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1.扶阳思想在心悸证治中的体现

心主血脉,又主神明。血脉能正常运行,有赖心阳的推动;神志所以宁静,则有赖心阳的温煦。由于平素调摄不慎,或感受寒邪,伤损心阳;病中误治,过汗而阳随汗泄,致使心阳虚衰而无力鼓动血流,元神失去温养,遂呈心悸、惊狂等症。此时多用附子、桂枝诸药之辛,配以人参、甘草之甘来治疗疾病。

扶阳思想具体到心悸的证治, 也表现为补阳气和通阳气两个方面, 涉及脏腑主要为心, 亦与脾和肾等相关。

金· 成无己《伤寒明理论》云:“心悸之由, 不外二种, 一者气虚也, 二者停饮也。”这是其对仲景辨治心悸经验的精辟总结。心悸因于阳气虚者, 治疗有温补心阳、温建中阳、温通肾阳之别, 还可兼见阳虚水泛等本虚标实之证;因于痰饮者, 以痰饮为阴邪, 轻者阻遏阳气, 重者耗伤阳气, 故仲景指出:“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此处的温药应该指发越阳气和温补阳气两端, 使阳气布散, 痰饮蠲除, 心悸自愈。

《伤寒论》64 条曰:“发汗过多, 其人叉手自冒心, 心下悸, 欲得按者, 桂枝甘草汤主之。”汗为心之液, 因过汗误治, 心阳随汗液外泄, 致心无所主而跳动不安, 同时,欲借助外力按压以解其悸动, 以方测证, 当伴有胸闷, 气短,形寒肢冷, 舌淡, 脉微无力等阳虚表现。

本证因汗液外亡, 心阳内虚, 亦当有心液虚耗, 然治疗未用补阴之药, 独用温阳之品, 意在使阳气得补, 阴气自生;阳气得守, 津液自复。

陆渊雷在论及阳亡与津亡的关系时指出:“津伤而阳不亡者, 其津自能再生, 阳亡而津不伤者, 其津亦无后继, 是以医之治病,不患津之伤,而患阳之亡。”故用“补心之峻剂”桂枝甘草汤治疗, 方中重用桂枝四两,甘草二两,二药合用,辛甘化阳,温通心阳,补虚定悸,桂枝在这里又有走表固护卫阳之义。

本方的服法采用一次性顿服,欲急复心阳而速愈其悸动,独具特色。另有炙甘草汤和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等,同用于惊悸证的治疗,也属于桂枝甘草汤的扶阳类方。

2.扶阳思想在胸痹证治中的体现

*心为君主之官,主藏神,即心主神明;心合脉、充脉,主血,部于表,华于面,即心主血脉。关于胸痹的成因《内经》认为“阳化气,阴成形”。

阳气气化推动不力,导致痰浊、瘀血堆积而致。胸痹病名首见《内经》。《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第一条就言其“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说明上焦阳气不足,虚不能胜邪,阴寒之邪上犯则致胸痹。

《诸病源候论·心腹痛病诸候》曰:“心腹痛者,由腑脏虚弱,风寒客于其间故也。”王焘《外台秘要》记载:“若诸阳气虚,少阴之经气逆,谓之阳虚阴厥,亦令心痛”。《医门法律·中寒门》云:“胸痹心痛,然总因阳虚,故阴得乘之”。均指出患者素体阳虚,心阳不振或心气不足,复感寒邪,两虚相得,寒凝胸中,心阳不振,故而胸痹心痛。

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胸痹篇中的评论说:“若夫胸痹,则但因胸中阳虚不运,久而成痹……所云寸口脉沉而迟,阳微阴弦,是知但有寒症,而无热症矣。在其医案的处方中,必用温阳通阳之品”。以上内容说明了胸痹的病机,多由于阳气本虚,阴邪凝结胸中为标。

扶阳思想具体到胸痹的证治, 也表现为补阳气和通阳气两个方面。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脾、肾三脏功能的失调有密切的关系。

《类证治裁·胸痹》:“胸痹胸中阳微不运,久则阴乘阳位而为痹结也,其症胸满喘息,短气不利,痛引心背,由胸中阳气不舒,浊阴得以上逆,而阻其升降,甚则气结咳唾,胸痛彻背。夫诸阳受气于胸中,必胸次空旷,而后清气转运,布息展舒,胸痹之脉,阳微阴弦,阳微知在上焦,阴弦则为心痛。以《金匮》《千金》均以通阳主治也。”这是对胸痹辨治选用通阳法的精辟总结。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其中枳实薤白桂枝汤即是通阳法的临床应用,人参汤则为补阳气的代表方剂。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中有众多关于通阳法治疗胸痹的论述。“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其中瓜蒌清热化痰、利气宽胸,薤白通阳散结、行气导滞,半夏消痞散结,三药又加白酒,增加通阳散结之力,是通阳法的典型代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