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胜福田号 开智慧、积福德、种福田 1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不知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很渴望遇见的人或物,明明就在眼前,却生生的错过了,这将是怎样的一种遗憾? 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这位曾让其弟子抱憾不已的人物——杜顺大师。 今天是农历十一月十五日,吉祥斋日,持众月弥陀如来加持日,适逢唐代高僧华严 宗初祖杜顺大师圆寂日。 杜顺大师(557~640),中土华严 宗初 祖,雍州万年县(今陕西西安)人,出生于陈武帝永定元年,出家后法号法顺。大师是宰相杜如晦家族中的族叔,因俗姓杜,所以称为杜顺大师。 杜顺小的时候,他家后面有一个冢。他每天的游戏就是坐在这个冢上,犹如坐在法·座上一样,给小伙伴们说法。十五岁随其兄长参军,有过一段军旅生涯。 18岁时,他来到因圣寺依止僧珍禅师出家,僧珍禅师初创因圣寺之时,曾感得一犬前来协助,此犬受感化亦守戒过午不食。由于有此异相,四处远近乡邻皆来归附,因圣寺由此而成。 隋文帝就很恭敬他,每个月都供养珍禅师,杜顺和尚亲眼目睹了师父的这些事迹,更加倍珍惜机缘,特别礼请僧珍禅师亲自为其剃度,据说,在他出家的时候,曾感得大地为之一动,地·神出来为其托盘承接头发。 杜顺出家之后,先后曾在庆州、清河、骊山、三原、武功等地说教,其言教所设,多抑浮词,显言正理,他游历四方,劝人持念弥陀名号,还曾著《五悔文》赞咏净土。 当时盛传他有种种神异事迹,在《续高僧传》中还把他这类事迹编在“感通类”中,并说唐太宗仰慕其神德,引入内禁,隆礼崇敬。 值此大师圆寂纪念日,现在撷取几则事迹,以此缅怀大师的传奇一生: 杜顺年轻的时候,跟随他师父修习定法,有很多神验。 有一年,唐太宗生热病,下诏向杜顺询问:“朕为劳热所苦,以大师的神力何以灭除?” 大师说:“皇上以圣德统治天下,小病何忧?但颁大赦,圣躬自安。” 唐太宗听从他的建议,下诏大赦天下,没想到病马上就好了。 太宗为表彰大师,特赐号为“帝心”。从此,杜顺和尚的圣号就闻名于天下。 此事在《佛祖统纪》中也有记载,并说唐太宗称他为“帝心”,后世遂有帝心尊者之称。 鞋不丢失的因缘 杜顺大师曾经有一次在长安城最繁华热闹的街道上,把自己的一双鞋挂在大道旁边。三天三夜,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但是没有一个人来取他的鞋。 皇帝很奇怪,问他:“别人的东西放在家里都会丢,你的东西怎么放在大街上都没人取?” 他说:“我从无量劫来,没有拿过别人的一根草,所以就有这样的因缘。” 烧不毁的纸书 杜顺大师经常住在终南山静修著述,一生著述等身。他对《华严经》非常欢喜、非常有信心,也看到《华严经》是小智、小机、小福之人很难契入的。 于是他发广大的慈悲智慧愿心,解说了《华严经》的核心,叫作《法界观》。 文章做好之后,他在僧众前生了一盆烈火,说:“我做的这个《法界观》文,是否符合《华严经》的密意,请诸觉者为做见证,为做评判。” 说完就把《法界观》文投到烈火中。火一直烧,可是纸质的书竟然始终没有被烧掉。 显露文殊入 世真身 他的门下,智俨尊者是其高足,传承了他的衣钵。另外,有一弟子名智冲,一日拜别和尚:“师父!我要往五台山,礼拜文殊大士!” 于是杜顺大师交一密封信给智冲说:“要是你见到了大士,可拆开此信来看!” “弟子遵命!” 到了五台山,走遍了深林幽谷,景色奇伟,偶然间见到山上有位老翁,那老翁对智冲说:“看你急急忙忙,很辛劳地在这偌大的山野里赶路,到底为了什么呢?” “我是想在此深广名山之中,求见文殊大士!可是找来找去,不知道大士到底是在什么地方? 老翁就很客气地回答他:“据我所知,文殊大士去长安弘法已经很久了,到现在还没有回来!你到这里想要见他,恐怕是白跑一趟了。” 于是,智冲恳求说:“请您告诉我,想来您必然知道大士的下落,求您指示,感激不尽!” “既然你一片诚心,不妨直言,你所要找的大士,就是杜顺和尚!” 智冲一转身,老翁就不见了,这时候智冲打开了密信一看,里面留了一首偈: “游子漫波波,台山历土坡,文殊只这是,何更问弥陀?” 意思是说:无知的游子漫游跋踄,在五台山历尽了千辛万苦,其实文殊就在这儿,又何必再去问弥陀…… 这时,智冲恍然大悟,侍奉了杜顺大师三十年,竟然和文殊菩萨擦身而过!当他马不停蹄赶回终南山时,杜顺大师已圆寂。 坐在龙椅上示寂 杜顺大师在八十四岁那年,在长安的南郊,即终南山一带的义善寺组织召开了广大的法会——和大家告别的大会,也是提前为自己举办个追悼会。 举办完法会,杜顺大师就回到长安城,直接往太极宫而去。当时是贞观十四年,也没有电话手机,太宗李世民正在那里上朝,也不知道他来做什么。 宫里宫外无论是皇帝还是军队官兵、宫人、奴婢对待他如佛一般,所以杜顺大师直接走到太极殿,这个殿相当于紫禁城的太和殿一样。 朝堂之上,太宗坐在龙椅上正和大臣论对国事。杜顺大师直接走到太宗跟前说:“我今天来,看你这个宝座很好看,我能不能坐一坐?” 太宗皇帝说:“老和尚想坐这个还不简单,你坐就是了。”说完就下来让杜顺大师入座。老和尚一坐上去,就端坐而走了。 太宗非常悲伤,整个朝廷放假三天,举国哀悼,——因为国家的精神支柱没有了,这是最大的损失。 杜顺大师临终时,有两只乌鸟飞了进来,悲恸哀叫,久久不肯离开。 唐太宗贞观十四年十一月十五日,大师示寂,享年八十有四。 大师圆寂后肉身不坏,并且散发着清香,被安奉在樊川北原,后来在长安华严寺为杜顺大师肉身修了一座七层的塔。 华藏世界 福慧无量 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