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2021做个总结,酒店行业应该学什么?

 酒店高参 2021-12-18



【酒店高参】挖空心思的酒店行业,即将进入了绞尽脑汁的2022年。

杨峻

酒店高参专栏作家
恒邦天府集团酒店事业部总经理  
峨眉山恒邦艾美酒店及成都区域业主代表

挖空心思的酒店行业,即将进入了绞尽脑汁的2022年。

由于疫情的扩展,大多数的传统地产行业如履薄冰,但各大网络渠道行业、电竞行业、通讯行业似乎迎来了自己新的春天。福布斯排行榜的富豪资产增加迎来了近10年的高峰,这一幕让我们看见并不是每一个行业都到疫情的影响。

无论是实际运营,还是STR分享的各区域数据,我们都会发现,酒店势必深受其害,然后在疫情的背后,我们是否发现了酒店新的运营突破点?其实,酒店作为一个服务的先驱行业,在其他的板块确实存在很多进步空间,如下,我们可以从目前市场的各个板块分析酒店的进步空间在哪里。

向社会餐厅学习餐饮

近段时间我们发现社会餐饮无论是普通餐厅或者高端的,做法和营销模式上都值得酒店学习。从厨房的菜品研发、食材选择、出品把控、口味创新、传统传承的基础环节都把控的很到位,从厅面服务、预定标准、现场询问、餐后反馈、客户维护也毫不逊色于高星级酒店。加之在大众点评的监管下,做不好就要淘汰,让众多社会餐饮必须思考自身特色,在准备充分后才能走向市场。

对于客户消费习惯和口味的挖掘可谓是精准,加之服务稍微优化一点,整体的表现就能满足了大多数客户。


为此,酒店应该从餐饮的源头出发,回归本真,把控食材源头,关注菜品研发和口味,先做到经典再进行创新。而我们的服务更应该灵活,除了有酒店特色的标准化之外,强化餐饮销售和餐饮服务互动实在必行,更重要的是能及时记录客户的喜好,并且维护好客户关系。

说起来容易,但是从餐饮的定位和亮点的打造,一开始就让大众对五星级酒店的餐饮有了模糊的概念,普通大众认为餐饮仅仅是为了在店客人配套,比如大部分的酒店西餐厅=自助餐市场,“吃自助去酒店,吃特色去外面”的想法让酒店的西餐厅成本颇高,既然是自助餐就没有了服务可言,吸引的也是吃实惠的客人。

当然,这里并不是要表达酒店就不需要开设自助餐,有的酒店自助餐也运营的相当不错,但我们应该在定义不同特色的自助餐时,花时间去考虑非自助餐时间的零点出品和服务,酒店可以通过自助餐赚人气,赚流水,也要通过零点赚品质,转服务。

尴尬的是,我们所谓的餐饮服务员做惯了西餐厅,却连西餐有几道菜,应该配套什么都不知道,高端的西餐厅活生生的变成了自助餐厅。

而中餐更是苦不堪言,中国人再怎么吃西餐也吃不出好坏,但是对于中餐却有十足的发言权,众多美食家对于菜品故事、厨师技艺、出品温度有着自己的喜好和要求,以至于满足大多数中国人的胃成为每日中餐的高考。

对比众多社会餐厅,我们发现从食材、佐料的选择都需要厨师具备优秀的匠人精神,不放弃最初的每一个环节,从源头把控食材,但是现在从采购开始,什么优惠进什么,没有地域的讲究,没有对于食材的把控,收货也是让各类小厨师去看,负责人的挑选一下,不负责的就收货了。不用心,自然出品就不好。产品不好,再好的服务也难以维持,因为对于客户来说“吃”才是目的。

为此,酒店餐饮应该提高餐饮人员对于各自板块的匠人精神,具备自我回血和独立运作的思维,将厨师和餐饮服务做到真正的合二为一。从源头抓食材、抓口味、抓出品,准备好基础,才有服务的可能性。

像零售行业学市场传讯

很多的市场传讯仅仅是酒店的推文和美工,每月的固定操作似乎是为了完成任务,最费脑子的文案编辑叫苦连天,确实marcom是一个费钱的板块,和大多是传媒一样,花了钱看不见收益。

但事实上marcom就仅仅如此?在汽车、奢侈品、快销行业,marcom是一个对市场嗅觉最敏感的板块,他们不仅需要大量的信息和感官来设计新一季的宣传理念,并且还需要带领着某一个行业的创新。

无论是颜色的选择、文案、宣传方式都是为了一个事情“如何能让产品卖得好”。区区的九个字却涵盖了很多内容,从设计开始到宣传话术,对标客户到消费前景和目标,每一步都环环相扣。

设想一下,酒店的marcom和F&B有更多的互动,并不是被F&B告知去拍照、设计海报,而是主动告知市场趋向和动态,参与设计产品研发,客户受众讨论,消费潜力探讨,势必可以让酒店焕然一新。

对于行业的互动,marcom不是在宴请自己行业的,或者传媒的,而是能和更多行业的品牌人互动建立品牌关联。Marcom人可以自问,有多久没有真正的走出去,去感受不同行业的宣传,去体验不同的社会惊喜。有心的marcom会关注高端汽车和奢侈品的公众号,这就是需要学习的部分。

然而关于digital的部分,我们也需要关注,在各类平台上为什么平台展示不好看?为什么搭配没有创意?为什么销售渠道受限?为什么出品不高级?其实答案都可以在零售行业找到。

像商业创新学运营

记得疫情初步恢复时,国家倡导进行夜市经济的宣传,实际上,各大商业也在积极的进行夜间市集模式,刺激消费,增加收入。那么,酒店如何进行夜经济的发展?

我们可以从酒店的夜市餐饮、夜市酒吧、跳蚤市场的模式考虑,目前大多数城市出现的帐篷X活动,通过不用的手工艺品、艺术、音乐的结合,建立自己的品牌宣传活动,吸引流量。
某些酒店也在挖掘各自酒店的达人,倡导员工创造额外的收益。

这一系列的状态应该更大程度去借助异业合作的力量进行,例如:酒店酒吧+社会酒吧联动;酒店餐饮+社会餐饮,区域酒店餐饮互动等等,都可以进一步刺激酒店夜经济的增长。

我一直强调的话:酒店不是卖房间而是卖时间,如何能实现24小时的消费是我们需要不断去挖掘的问题,24小时运作的酒店,应该大力挖掘酒吧收益、餐饮夜宵作为夜经济的突破点。

此外,每一个商业盒子中的商户都具备独立经营的能力,酒店每年的预算、每月的损益会在帮助每个部门发现财务问题的同时,在另一定程度上,是减轻了部门负责人的压力,如果我们能像商户一样“自负盈亏”,挖掘一部分费用或建立某类绩效体系用作员工评估的表现奖惩(这几个字需要自行脑补),倡导部门负责人应该自己具备独立营利的能力,是否会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提升他们对于成本和收入的敏感度。

2021年即将过去,我们卯足了劲去抗击疫情,也兢兢业业的完成酒店365天的正常运作,无论是餐饮、市场创新或者整体运营,其实我们都需要好好总结这一年的收获和不足。

因为应对疫情的不仅仅只有我们,如何能发现同行的优势,加以优化升级。这才是不枉费我们的每日每夜的辛勤付出的关键。

(© 图片版权属于: 图片作者所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