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方1713

 随缘522 2021-12-18
王烈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经验
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 C V A ), 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哮喘的潜在形式,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阵发性、 顽固性咳嗽, 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 常伴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 痰少, 运动后加重。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它与典型哮喘一样,都是由于支气管壁炎性病变所致的支气管高反应性和易感性增高的疾病。
1、 首创“哮咳” 病名
咳嗽为小儿之常证。 然而, 临床有一种咳嗽, 久治不愈, 历时月 余难解, 其咳多反复、 阵发、 顽固、 早晚咳重, 无痰或少痰,查体无明显体征者在咳证中所占比例绝非少数。 中西医家均以咳而治, 其效不显。 王烈教授自19 8 2年起便对于此种咳嗽采用以方测证之法进行实践、 观察、研究, 明确提出“久咳痰郁终成哮” 和“以哮论治” 之观点, 将此种咳嗽命名为“哮咳”。 以“哮” 言其病因病机,“咳” 则述其症状, 即该病有与哮喘相似的病因及病机,而“哮喘” 以哮鸣、 气促伴咳为主症, “哮咳” 则只咳不喘。 此种命名为国内儿科首创。 20 0 8 年3月 在上海召开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儿科哮喘协作组会议上正式将其命名为“哮咳” , 并归属哮喘范畴。
2、 病因病机
咳嗽变异性哮喘的病因病机与哮喘相似, 都是内有伏痰, 外有诱因相触而发。 本病病位在肺, 与脾之运化, 肾之气化有关。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脾肾三脏不足, 功能紊乱, 水液代谢功能障碍, 津液停聚而生痰浊内伏: 久病入络, 气血运行不利,血液之中必定有瘀。 内伏之痰每因外感风邪, 接触发物, 饮食失节, 久病劳倦体虚等诸多因素所动, 以致痰瘀交互为患, 阻于气道, 痰随气升,气因痰阻, 气道痉挛, 肺失宣降则咳而不已。
3、 诊断标准参
照大连哮喘专题研讨会上重新修订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的诊断标准。
( 1)咳嗽持续或反复发作超过1个月 , 夜间或清晨发作性咳嗽、 痰少、 运动后加重。
( 2)临床无感染征象, 或经较长期抗生素治疗无效。
( 3)用支气管扩张剂可使咳嗽发作减缓。
( 4 )有个人过敏史或家族过敏史。
4 、 首倡“三期分治”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 , 但咳嗽的发生究其本质而言, 终是肺气上逆的表现。 肺主一身之气, 外宣卫气, 内调水道, 合皮毛而开窍于鼻,为身之藩篱。 因“娇嫩” 而又常被邪气所伤, 即可使本藏受累,又易罹患他脏, 使病程缠绵。 根据小儿生理、 病理特点, 对本病及早防变全关重要。 而单纯的见咳止咳,只治其标, 导致本病的“根” 仍未得以纠正, 所以制定规范的、 个体化的、 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才能达到“拔苗除根” 根本治疗的目的。 王烈教授基于“治病求本”的原则, 在从哮论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三期证治法一发作期( 咳期)、缓解期( 痰期)、 稳定期(根期)。
4. 1发作期:
证候表现: 咳嗽, 呈阵发性呛咳, 少痰或无痰,粘稠难咳, 以夜间、 晨起明显。 面赤、 手足心热, 夜卧不安, 喜俯卧, 大便干或秘结。 舌质红或红绛, 苔黄腻或薄黄, 脉滑数。
证候分析: 小儿素体肺脾肾虚, 或嗜食肥甘厚味,形成痰蕴状态, 肺络受阻, 每遇诱发因素, 痰邪搏击气道, 则呈阵发性呛咳。 肺气虚, 卫外不固, 易感受外邪而致肺气上逆作咳; 肺经起于中焦, 循行胃口, 饮食生冷酸咸甜腻,循经上扰可作咳; 肾气虚,肾不纳气, 可致咳重。
治法: 解痉降逆止咳。
方剂: 哮咳饮。
组成: 苏子、 地龙、 前胡、 桃仁、 杏仁、冬瓜子、 莱菔子、 芦根、 白屈菜、贝母、 射干、 挂金灯。
4. 2缓解期:
证候表现: 咳嗽明显减轻, 痰多, 质地清稀,色白易咯, 喉中痰鸣。 胸脘痞闷, 纳呆体倦, 大便不实, 面色咣白。 舌质淡红, 苔白腻, 脉濡滑。
证候分析: 久咳伤肺, 久嗽伤脾, 痰积难去,则咳嗽, 痰多, 喉中痰鸣。 脾虚失健, 则胸脘痞闷, 纳呆体倦, 大便不实。
治法: 健脾化痰止咳
方剂: 缓哮方。
组成: 苏子、 前胡、 白前、 桃仁、 杏仁、白屈菜、 莱菔子、 胆星、 茯苓、 冬花、 清夏、 沙参。
4. 3稳定期:
证候表现: 无咳嗽及喉中痰鸣, 倦怠乏力, 四肢不温,汗出, 纳呆便溏, 易感, 面色咣白。 舌质淡, 苔白, 脉沉弱。证候分析: 邪去正伤, 肺虚不固, 脾虚不运,肾虚失于温煦, 则倦怠乏力,四肢不温, 汗出, 纳呆便溏, 易感。
治法: 固本截痰。
方剂: 防哮汤。
组成: 黄芪、 玉竹、 太子参、 五味子、 女贞子、补骨脂、 牡蛎。
5、 讨论
王烈教授采用三期治疗, 发作期宜急则治其标, 意在止咳, 治肺为主。 紫苏子有降气化痰之功, 前胡有清肺止咳化痰之力, 地龙有开肺活血通络之用, 白屈菜有解痉镇咳之效。 四药同用, 一清一降一升一解, 使哮咳发作时气壅于上,血瘀于内, 痰阻于窍的病理状态得以改善。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 地龙具有组织胺样物质, 能与组织胺竞争H 受体,从而抑制体内组织胺使气管痉挛舒缓。 加桃仁、 杏仁, 一入血分, 一入气分, 有活血降气, 化痰止咳之效, 以调肺间气血痰瘀; 加芦根、 冬瓜子可清肺化痰,莱菔子可下气祛痰, 加贝母润肺止咳, 加射干、 挂金灯解毒消痰利咽。 众药协同, 使气壅, 血瘀, 痰积之病得以缓解而咳止。 咳止后, 进入缓解期, 痰壅明显, 治疗旨存化痰, 治脾为主。用药除继续沿用上方紫苏子、前胡、 桃仁、 杏仁、 莱菔子、 白屈菜以调气、 治血、 除痰, 同时加用清夏、 胆星燥湿化痰, 且胆星可专治顽痰。 冬花、 沙参润肺化痰止咳, 茯苓甘淡渗湿,既能使湿从小便而去, 又能健脾和中, 中焦健运则湿白化, 痰亦无由生, 以杜绝生痰之源。 即《丹溪心法》 提出“治痰之法,实脾土, 燥脾湿, 是治其本”。 咳止痰消后, 进入稳定期, 力在扶正固本以除伏痰, 故以治肺脾肾为主。用药黄芪、 太子参可益气健脾补肺, 玉竹养肺胃之阴, 现代研究证实, 黄芪、 玉竹可增强机体免疫作用。 补骨脂可补肾阴而不腻滞, 女贞子补肾阳, 两药同用可调肾之阴阳,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二药均可抑制变态反应,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五味子可收敛肺气, 益肾纳气, 合补骨脂可纳气归元。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五味子可镇咳祛痰, 增强机体对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 牡蛎潜纳固敛。诸药合用达到调阴阳、 健脾补肾、 益气固本除伏痰。
6、 典型病例
薛某某, 男, 5岁, 20 0 9 年2月 12日就诊。患儿于诊前2个月 , 因食海鲜后出现呛咳不止, 其后每遇着凉、 闻刺激性气味、 运动后加重。 曾先后就诊于大庆市油田总医院、人民医院, 诊断为“支气管炎” ,“支气管肺炎” , 给予抗生素、 止咳药物治疗, 均为收到止咳效果, 患儿仍咳嗽反复发作。 现症: 晨起、 夜问阵发性咳嗽, 干咳, 咳甚时伴呕吐, 一般状态尚可, 食纳可, 夜寐欠安, 大便干, 小便黄。 舌质红, 苔薄黄,脉数。 查体: 精神状态尚可, 咽部无充血, 双肺听诊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音有力, 节律规整, 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未见异常。 诊断: 咳嗽变异性哮喘。 辩证: 发作期( 肺热咳嗽)。治以解痉降逆止咳。 方药: 苏子10g 、 地龙10g 、 前胡10g 、 桃仁5卧杏仁5g 、 冬瓜子lOg 、 莱菔子10 昏芦根10g 、 白屈菜10g 、 贝母5g 、射干10g 、 挂金灯lO g 、 枳实lO g 。 经治8 天, 咳嗽明显减轻。 继服8 天, 咳嗽顿除, 病情缓解, 有痰, 更方为, 苏子10g 、 前胡10g 、 白前10g 、 桃仁5 g 、杏仁5g 、 白屈菜10g 、 莱菔子10g 、 胆星10g 、 茯苓10g 、芦根10g 、 冬瓜子10g 、 薏苡仁lO g 。 水煎连服8 天, 病情稳定, 无咳嗽、 无痰, 改用黄芪、 玉竹、五味子等稳定期常规治疗。 治疗1个月 , 一般状态好, 咳嗽未见反复。 休药3个月, 经过JU l页N 。 再服防哮汤1个月 而止。 随诊3个月 , 患儿未再出现咳嗽症状, 病愈。
 
 
 
 
 
 
 
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曲张在中医属于疝气、筋疝范畴。根据中医的治疝应该从肝郁气滞入手,再根据朱震亨的理论荐股寒湿及湿久化热,引起的下焦湿熱,再治疝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中气的升提。临床多选用大黄、附子、栀子、乌头为君,加天台乌药散内的药治疗疝痛,精索静脉曲张还要兼顾血瘀,临床切记要辩证,血瘀较严重一定要破血攻瘀,当断不断以免延误病情,水蛭粉和三棱莪术等品可以定情况而用,桃仁红花等药也是必用的。但切记伤及正气,以免更加难愈,所以临床时必须兼顾中土,气血生化之源,人靠气血而活,它是人的生存根本。现有一经验方,希望一些同仁可以获益。冉氏附子大黄汤,橘荔川楝木茴香,红花黄柏元胡草,寒热并用经效方。此方为冉雪峰名老中医的治疗寒疝的经效方。临床加减辩证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有很好疗效。经本人实验寒湿重者加乌头,栀子,血瘀重加桃仁,硬块不知痛着加三棱莪术、水蛭粉、临床水蛭以粉灌胶囊为好,同时大黄必须用酒炒,大量可用至15克,偏坠做痛加黄芪、升麻。这只是个方向,具体还需要辨证论治,切忌照搬。以免伤及病人。伴有肝肾亏虚患者,也可用暖肝煎进行加减论治。
 
 
 
 
 
 
得生丸
【处方】 益母草600g 当归200g 白芍200g 柴胡100g 木香50g 川芎50g
【性状】 为黑棕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苦。
【炮制】 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90~21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 养血化瘀,调经止痛。用于血瘀气滞,月经不调,经期腹痛,症瘕痞块。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 孕妇忌服。
【规格】 每丸重9g
【贮藏】 密封。
【摘录】 《中国药典》
 
 
 
 
 
 
 
 
得命丹
【处方】 沉香5分,木香5分,乳香5分,丁香5分,苦葶苈5分,牙皂(微倍)3分,皂矾3分(生用),川芎5钱,巴豆(去油,少带油性)4钱。
【制法】 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豌豆大。
【功能主治】 无名肿毒,发背,痈疽,疔毒,恶疮,噎食转食,水蛊气蛊,心腹疼痛,大小便不通,胸胀胁满,水泻痢疾,天疮杨梅,风癣疥癞,肠风下血,男子五淋白浊,妇人赤白带下,风湿流往,并皆治之。
【用法用量】 每服1丸,生水送下。如药不受,呕出药来,再服1丸。大人壮者用大些丸,弱人小儿用小丸。
【注意】 服药后不可吃一切热物;孕妇忌服。
【摘录】 《良朋汇集》卷五
 
 
 
 
 
 
 
稻藁洗方
【处方】 稻藁。
【功能主治】 血痔,风冷积年难愈。
【用法用量】 烧灰,以汤淋汁,洗下部,1日5遍,取愈为度。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一四二
 
 
 
 
 
 
分享两首验方
舌癌:
竹叶,小通草,蜈蚣,骨碎补,甘草,黄连,天麻,鸡血藤,杜仲,郁金,延胡索,地龙。
会厌癌:
山豆根,醋商陆,连翘,甘草,淡竹叶,石上柏,卜荷,郁金,苡仁,麦冬,枯矾,黄芩,瓜蒌,法半夏,炒姜蚕,浙贝,蝉蜕。
 
 
 
 
 
 
 
一张治疗失眠多梦、睡不着的方子,我用了20多年。说实话,这是我最引以为傲的地方,但是却是同行们嗤之以鼻的东西!
我们家从我太爷爷开始学习中医,到我这里算是第四代,跟一些中医大家比,我们这也不算不上世代行医。
但是,我从小却是在药堆里长大的。所以我从小就跟同龄孩子们不太一样,人家都是在看小人书,连环画的时候,我在看《汤头歌》《医学三字经》等等。
等到别人开始读水浒,看三国的时候,在看《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后来年纪大一点,就跟着父亲去行医,每到放假吗,就帮父亲抓药,大家都叫我“小神医”。
后来上了高三那年,因为压力太大,开始整宿整宿睡不着,睡着了也是一直做梦,刚开始以为是换了新环境,不适应,后来实在是忍受不了了,就请假回家,找父亲帮我调理。
结果不到两个礼拜,我就睡得非常好,室友说,像个死猪一样,叫都叫不醒。从那之后,我就将这个方子存了起来,收藏在我手里。
到现在过去20多年了,父亲也一天天地老了,我接下他的事业,这些年来,这张方子,帮我治好了不少的患者,这是我最引以为傲的地方,却也是同行最嗤之以鼻的地方。
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些年来,我是将这个方子作为基础方,根据患者不同的情况,调整用量,最后给患者开药,否则,仅凭借一副方子,不进行仔细辨证,我怎么可能治好这么多患者?
随便说个案例吧。
前几个月,来过一位患者,1年前因工作压力大,出现少寐多梦,持续不解,情志抑郁,曾口服安定片1个月,无效停用。1个月前,又因同事关系紧张,出现病情加重,每夜睡眠3~4小时,因睡眠不实又来诊治。
经过问诊和观察,患者少寐多梦,情志抑郁,善太息,胸胁满闷,心烦,坐卧不宁,饮食、二便可。舌淡、苔白,脉弦。
我辨证患者属于肝气郁结导致的不寐,治以疏肝解郁,安神定志。
拟下处方,柴胡、当归、白芍、炒枣仁、夜交藤、生龙齿、石菖蒲远志、茯苓、炙草。
服药三日后夜寐好转,每夜可睡6小时左右,情绪较前好转,仍有胸胁满闷。
继服一周,患者每晚可入寐6小时以上,睡眠质量改善,情绪稳定,胸胁满闷减轻。嘱咐患者继服14日,以巩固疗效。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其实说来简单。
这位患者属情志内伤,肝气郁结,心气不舒,而致不寐。
情志不调,则心情抑郁,善太息,肝经气滞则胸胁满闷;心气不舒,心神不安,则心烦,坐卧不宁,发为不眠。舌淡、苔白,脉弦均是肝郁气滞之象。
本证属实证。以疏肝解郁,安神定志为治法。
方中柴胡、当归、白芍疏肝解郁,养血柔肝,缓肝之急;
茯苓渗湿健脾,宁心安神;
生龙齿安神定志;
石菖蒲、远志交通心肾,宁心定志;
炒枣仁、夜交藤养心安神;
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
全方调肝与安神并举,使肝气得舒,心神得安,故药到病除。
肝气郁结证七情内伤之初,多致肝气机失调,肝气郁结,欲伸不达,气血转枢不利,则心神受扰,不能安眠。
情志失主多见情志抑郁,善太息,发病每因情志不畅而加重。肝经气滞则见胸胁满闷,胁肋、少腹胀痛,妇女可见乳房胀痛,月经不调。
肝郁或横逆犯胃克脾,脾胃受制,受纳运化失常,水谷不为精微,反生痰湿,则见呕逆,不思饮食,腹痛便滞,便后不爽。心气不舒,津聚成痰,痰浊上扰,心神受扰,则见夜不成寐,心悸多梦。
舌苔薄白或腻,脉弦,为肝郁气滞,或兼有痰湿之象。此属实证,当以疏肝理气,解郁安神为治法。
本方调肝与安神并举,调补兼施,疏肝不忘柔肝,镇心不忘养心,气顺则血通畅,湿去则痰不生,可谓立法全面,用药周到,实得辨证论治之精髓。
在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症状不同,加以调整:
若胸胁满闷者加薤白、瓜蒌、厚朴以加强行气宽胸之功;
若疼痛较剧,则加川楝子、郁金、延胡索,加强行气止痛之效;
若呕逆较重则加陈皮、法半夏,以和胃降逆;
若兼有食滞腹胀者,加神曲、山楂、鸡内金、砂仁以消食化滞;
若腹痛便滞,便溏不爽者;加白术、枳壳以扶脾行气。
我之所以写出来,就是觉得中医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这样一个中医走了,那么这个病就没有办法治疗了。而这样下去,中医迟早会灭亡的。
再加上,社会上本就有很多'二两医生’,仗着自己懂一点,就乱给病人开方,这就导致中医的发展举步艰难。
而我却无法改变这种现状,所以我只能做好我自己,有一人,医一人;有十人,医十人。直到我倒下!
医者仁者也,医术仁术也,寥寥十个字,能做到这些的又有几个?
 
 
 
 
 
 
 
我用一位道人传留下的方子治好了患者8余年的前列腺增生,成本只要十几块,可惜的是居然让它尘封十几年
08年,我的恩师逝世,我能有今天的成绩,都是恩师教导有方,恩师是我人生方向的指明灯,那天,是头七,我来送恩师最后一程。
恩师行医半生,落魄半生,虽已离世,但他老人家的风骨,却是我这一生都不能所及的。可惜的是老师的儿女们没有一个人继承他老人家的衣钵。
那天,刚送完恩师,他的女儿便叫住了我,说道:这是我收拾父亲东西的时候,发现的,这里边我看了一下,是一些跟中医有关的东西,这东西对于我们来说没什么用,只是个念想,你拿去吧,这东西你应该用的上。
我点了点头,将东西接过手。
回家后,我打开一下,有几本笔记本,还有几张零零散散的已经泛黄的纸,我打开笔记本,是恩师的行医笔记,我翻看了起来,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我也是这样一路走来的。
我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突然一张纸从本中掉落,我赶紧捡了起来,一看,是一张方子,笔记中说这张方子能“化腐朽为神奇”,说是一个道人交给他的,他用了效果非常好。
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方:炙升麻、嫩桂枝、盐知母、盐黄柏、炒吴萸、鱼枕骨、滑石块、海金沙、海浮石、台乌药、炙草梢、赤茯苓、赤小豆、车前草、墨旱莲、蟋蟀。
后来,不知道过了多久,就遇见一个前列腺增生患者,五十多岁。
这位患者,病已8年之久,尿意频频而排尿甚难,有时尿闭,须导尿始能排出。
经过我一番诊断,发现患者舌苔正常,脉象濡数。
我辨证为心肾不交,水火无制,清阳不升,浊阴不降。
我就把上面的方子稍加化裁加减:炙升麻、嫩桂枝、鱼枕骨、滑石块、海金沙、海浮石、赤茯苓、盐知母、盐黄柏、炒吴茱萸、蝼蛄、冬瓜子、冬葵子、醋炒川楝子。
结果,患者服药2剂效果甚好,小便已非点滴淋沥,原方继服,一个月后,患者小便通畅。随访多次,未有复发。
上述患者尿意频频而排尿甚难,有时尿闭,须导尿始能排出,小便淋沥涩痛,而尿意频频。治以升阳、利尿,调和水火。
和大家简单说一下方子:
升麻、桂枝——升阳利浊阴;
海浮石、海金沙、鱼枕骨、滑石块、赤茯苓——行水又化坚;
知母、黄柏——抑相火;
吴茱萸——辛通温散以解郁止痛;
冬瓜子、冬葵子、川楝子——利水通淋、滑肠通便、除湿热;
蝼蛄是治癃闭之佳品;
整个方子起升阳、降阴、利水通淋的疗效。
这个方子看起来平平无奇,但效果拔群,可谓是经济又实用。
这些年,我用这张方子医治了很多位前列腺增生患者,我不敢说这张方子有100%的疗效,我也不敢说能治好每一个病人,但我敢说,我是用心去治每一位病人。
 
 
 
 
 
盗汗正气汤1
【处方】 黄柏 知母(炒)各4.5克 甘草(炙)1.5克
【功能主治】 主盗汗。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仁术便览》卷三
 
 
 
 
 
 
盗汗汤2
【处方】 熟地2钱,当归1钱,元参8分,车前8分,枣仁1钱,五味5分,白芍8分,牡蛎1钱。
【功能主治】 盗汗。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脉症正宗》卷一
 
 
 
 
 
 
 
盗汗汤1
【处方】 当归1钱,熟地1钱,人参1钱,白术1钱,黄耆1钱,茯苓1钱,陈皮1钱,白芍5分,黄柏5分,知母5分,甘草5分,枣2枚,浮小麦1撮。
【功能主治】 气血两虚盗汗。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仙拈集》卷二
 
 
 
 
 
医学家郑卓人特推荐治痔疮偏方
医学家郑卓人,幼年学医,青年时曾赴日留学。
郑老为人诚实,诲人不倦,尤其他对用偏方治大病更感绝妙。
一次他去湖南下乡,遇到一位痔疮病人,痔核脱出,肿如杏仁大小,刺痛难忍,但却束手无策。
后来有位老太太用妙方,把药抹涂上去,不到10分钟,肿消痛止,真是灵验。
配方及用法:白鹅胆3粒,熊胆0.6克,片脑(冰片)0.15克。以上3味药研匀,放入容器密封,不可泄气。如若需要,涂于患处,马上生效。
 
 
 
 
 
 
上热下寒的中药方子大总结,清上温下,有效调理,再也不怕用错药
上热下寒的问题,困扰了很多人,有的人觉得一个人又冷又热的根本没办法调理,只能听天由命。其实,通过辩证,上热下寒也不是疑难杂症。今天这篇文章就带朋友们去了解一下上热下寒以及如何用药。
所谓的上热就是指我们的上焦有热,出现上火的表现。比如口腔溃疡反反复复,牙龈肿痛、,脸上爱长痤疮粉刺等等。
所谓下寒一般是指我们的中下焦有寒,也就是我们脾胃以下出现寒症。比如吃点稍微凉点的东西就胃不舒服,拉肚子。腰以下很怕冷,特别是秋冬季,脚底冰凉,腰膝冰冷。
中医认为,出现上热下寒的根本原因是上焦的温热之火与下焦的寒凉之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中和。所以中医对付上热下寒的办法就是将上焦的热引导到下焦,将下焦的水引导到上焦,让它们相互制约平衡。上焦和下焦沟通的时候中焦起到枢纽作用。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中药方子被用来治疗上热下寒。
一、交泰丸
组成:黄连 肉桂
功效:交济水火
主治:胸中痞闷嘈杂,大便稀则胸中颇快,大便坚则痞闷难当,不思饮食。心火偏亢,心肾不交
方中黄连苦寒,入少阴心经,降心火,不使其炎上;取肉桂辛热,入少阴肾经,暖水脏,不使其润下;寒热并用,如此可得水火既济。
二、黄连汤
组成:黄连、干姜、桂枝、半夏、人参、甘草、大枣。
功效:平调寒热,和胃降逆。
主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方中黄连苦寒,上清胸中之热,干姜、桂枝辛温,下散胃中之寒,佐以半夏、人参、甘草、大枣调和脾胃。七药合而,能使寒散热消,中焦得和,阴阳升降复常。
三、栀子干姜汤
组成:栀子,干姜
功效:清上温下、清热除烦、温中暖脾。
主治:常用于上热下寒之胸膈烦热,大便稀软,腹痛者。
方中栀子苦寒清降,擅清泻三焦之火,,宣散胸膈郁热而除烦。干姜辛热燥烈,既散脾胃之寒,又温脾胃之阳。二药合用,清上热,温下寒。
四、半夏泻心汤
组成:半夏 黄芩 干姜 人参 炙甘草 黄连 大枣
功效: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主治:寒热错杂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本方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慢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等属中气虚弱,寒热互结者。)
方中黄连黄芩清上焦之火,干姜辛热燥烈,既散脾胃之寒,又温脾胃之阳。人参半夏甘草大枣调和脾胃,共奏清上温下之功。
五、甘草泻心汤
组成:甘草 黄芩 干姜 半夏 大枣 黄连
功效:益气和胃,消痞止呕
主治:伤寒痞证,胃气虚弱,腹中雷鸣,下利,水谷不化,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狐惑病。临床常用于急慢性胃肠炎症、白塞氏综合症等。
方中黄连黄芩清上焦之火,干姜辛热燥烈,既散脾胃之寒,又温脾胃之阳。甘草半夏调和脾胃,共奏清上温下之功。
六、引火汤
组成:熟地 元参 白芥子 山茱萸 北五味 山药 茯苓 肉桂
功效:滋阴清热
主治:阴虚所致的咽喉疼痛。
肾为水火之脏。肾阴为水;肾阳为火。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因此咽喉疼痛。熟地、玄参、山茱萸、山药等滋阴降火,肉桂、白芥子引火归元,从而使阴虚之火引归肾宅,咽痛之症自然消失。
以上就是常见的治疗上热下寒的中药方子
 
 
 
 
 
 
老年便秘的急救法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非常普遍,甚至防不胜防。,蹲厕数十分钟排不下来,有时蹲1,2小时也排不下来,便意强烈,欲罢不能,拼力下排又欲排不下,长时间用力全身大汗淋淋,精疲力尽,疲备不堪,真是苦不堪言,甚至隐藏诸多危险。亲历老年人为此打“120” 者有之,特别是“三高” 老年,便秘丧命者也不乏其人。
因此,便秘急救,特别是适用家庭的简易有效的急救法很重要。笔者愿献一法,且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即解便祕之痛。
当发生便祕排便困难时,家人先用热水泡一盆肥皂氺,患者移屁股至盆内以热肥皀氺熏洗屁股,几分钟后,就会觉得便意暂时消失,趁机擦干屁股,抓紧扶到床上侧卧或扒卧,此时,家人可将开塞露一支挤入患者肛门內。静卧5-10分钟,患者定觉便意浓浓,急赶入厕,则便会痛快排出,顿觉全身轻松舒服至极。
温馨提示
当发生便秘时,切勿精神过度紧张,切勿过于用力,以防不测。
 
 
 
 
 
 
 
百病源于气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树活一层皮”,可见“气”对于人的重要性。阳气不足,人就会未老先衰,这是当今生活中多数人面临的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我看过许多例子,有些人,特别是年纪大的、体弱的人,假如再加上脾气暴躁,往往会因一时之气,就断送了性命。为什么生气、大怒会伤身体呢?《黄帝内经》中讲“怒则气逆,甚则呕血及飨泻,故气上矣。”意思是说,大怒会导致肝气横逆,严重时会导致气血上逆,出现吐血、腹泻等情况。我们平时会看到有人生气时会脸红脖子粗,双目红赤,甚至会出现头痛、头晕现象。这些就是“怒则气上”的表现。这个“上”就是反应到头部或者面部。在临床上,大怒会引起血压突然升高,严重的会导致脑卒中。因为生气会使气血往上走,使气血淤阻在头部。
 中医认为“肝、心、脾、肺、肾”这五脏与“怒、喜、思、悲、恐”这五志是相互对应的。肝主怒,而五行中“肝木”克“脾土”,所以,怒气越大,肝气就越旺,相应的脾胃功能就受到影响,严重的时候就会出现吐血的情况,三国演义中周瑜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也有人在大怒之后出现了腹泻,《黄帝内经》中把这个情况称之为“飨泻”,就是指大便泄泻清稀,并且有不消化的残渣。这就是肝气太旺,是脾胃功能减弱,影响了食物的消化吸收。
 除了大怒之外,生活中还有可能“生闷气”,中医中叫做“郁怒”。郁怒和大怒相比,是一种平缓而持续的情绪变化,所导致的损伤是长期的、慢性的,生活中郁怒致病最常见的就是肝癌。
 每个人都会有心情不好的时候,但如何让自己摆脱这种情绪的困扰,不让怒气影响自己的健康呢?首先我们要认识,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压抑了督脉也就是压抑了全身的阳气,于是,久而久之,整个脊柱就容易变弯,人的精神也差了。我们要学会缓解情绪,要想办法吧怒气宣泄出去。我们可以向朋友、向家人倾诉,得到别人的开导和帮助。甚至可以大哭一场,因为中医认为“肺金可以克制肝木”,而“悲”与肺相对,我们可以理解为,当你悲伤的时候,怒气自然就会被削弱,所以,生气时候哭出来,是一种很好的缓解自己情绪的方法,众所周知,人不怕有气,就怕有气不能出。其次,去做点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或者你平时很感兴趣的却一直没有去做的事,比如听听音乐、唱唱歌、散散步、跳跳舞,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对于缓解怒气也大有裨益,我看现在大妈、大爷们跳的广场舞就很不错。
 
 
 
 
 
 
 
 
到圣散
【处方】 大天南星(去皮,只取中心,如龙眼大)。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口疮。
【用法用量】 用醋调,涂脚心。
【摘录】 方出《阎氏小儿方论》,名见《普济方》卷三六五
 
 
 
 
 
 
蹈胸汤
【处方】 枳实(去瓤,麸炒)半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半两,桔梗(炒)半两,甘草(炙)1分。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肝着。风寒客于肝经,膈脘痞塞,胁下拘痛,常欲蹈其胸上者。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2盏,加生姜半分、薤白少许,同煎至1盏,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圣济总录》卷四十一
 
 
 
 
 
捣薤膏
【处方】 薤1把。
【功能主治】 咽喉卒生痈肿,食饮不通。
【用法用量】 上捣熬。乘热以熨肿上,冷复易之。以醋和涂亦佳。
【摘录】 方出《圣惠》卷三十五,名见《圣济总录》卷一二二
 
 
 
 
 
 
 
《人体三焦之气》
根据气的居留部位可以分为上焦宗气、中焦中气和下焦元气:
1、上焦宗气:心肺在上焦,上焦之气在人体上胸部,宜降,气居留在上焦者为宗气,人体膈以上的部位属于上焦,因此宗气也就是指人体膈以上部位所聚集的气体或者膈以上器官的作用。《灵枢·邪客》篇说:“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可见宗气是呼吸息息相关的人体根本之气。
2、中焦中气:脾胃在中焦,中焦之气在人体中腹部,承上启下,气居留在中焦者为中气,人体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属于中焦,因此中气也就是人体中焦之气,是指人体脾胃器官的消化作用。中气足则受纳、消化、输布饮食精微的功能旺盛,人体才会精力充沛、体力旺盛,脾胃为后天之本,中气同样是人体的根本之气。
3、下焦元气:肝肾在下焦,下焦之气在人体下腹部,宜升,气居留在下焦者为元气,人体脐以下的部位属于下焦,因此元气就是肾气。元气又叫元阳之气或元阴之气,“元”同“源”,也就是根源的意思。肾是人体先天的根本,肾气和人体的生殖、发育息息相关,肾气充足则人体体格壮实、抵抗力好。且肾藏精,人体一切的气都要生于精,所以元气是人体先天根源之气。
总的来说,上焦宗气、中焦中气、下焦元气都是人体根本之气,宗气是上焦根本之气,中气是中焦根本之气,元气是下焦根本之气,这三个气互相作用,互为根本。
 
 
 
 
 
 
 
流行性感冒和普通感冒怎么区分?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它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流感自潜伏期末到发病后5天内均可有病毒从鼻涕、唾液、痰液等分泌物排出,传染期约1周,以发病3天内传染性最强。
传染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空气传播。病毒随咳嗽、打喷嚏、说话所致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病毒污染的茶具、食具、毛巾等间接传播,传播速度和广度与人口密度有关。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对同一抗原型可获得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同型免疫力通常不超过1年,不同亚型间无交叉免疫性。
病毒变异后,人群重新易感,故可反复发病。流感常突然发生,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和流行过程短是流感的流行特征。流行以冬春季节为多。
而普通感冒是由普通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没有流感病毒那么强。
流感的临床表现较重,多有高热、咳嗽、流涕、全身肌肉酸痛、乏力、食量减少等全身中毒症状,而呼吸道症状则相对较轻。
在慢性患者和老年人中可引起严重并发症,该病潜伏期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
普通感冒的临床表现主要以上呼吸道局部症状为主,主要以鼻塞、流涕、咳嗽,咽痛,低热等为主。
普通感冒都有一定的自限性,治疗以清热解毒缓解症状的处理,一般1周左右可以痊愈。而流行性感冒的病程,可能相对久一些,因为具有一定的传染性,需注意做好隔离,治疗以抗病毒、清热解毒、对症治疗。
在流感的高发季来临, 如何预防流感?
疾病预防指导
注意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流感流行时,应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去,尤其是室内活动,以防止疫情扩散,必要时应戴上口罩;注意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开窗通风,保持清洁。注意休息,不要劳累。应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流感病毒虽然是经飞沫空气传播,但患者的手如果接触了自身的唾沫、鼻涕等,又去接触其他东西,很容易污染被他接触的东西。
此时,如果再去接接触了这些东西,很容易被传染上,所以, 一定要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在饮食上应注意清淡饮食,多吃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蔬菜、瓜果等;多喝水,加强排泄。
保护易感人群
接种疫苗是预防流感的基本措施,可获得60%~90%的保护效果。接种应在每年流感流行前的秋季进行,要使用与现行流行株一致的灭活流感疫苗。其中,老人、儿童、免疫抑制的患者以及易出现并发症者是流感疫苗的最合适的接种对象。发热或急性感染期最好推迟接种,对疫苗中成分或鸡蛋过敏者、妊娠3个月以内的孕妇、严重过敏体质者禁忌接种。12岁以下儿童不能使用全病毒灭活疫苗。
疾病知识的指导
指导患者减少病毒传播的方法,室内每天进行空气消毒或开窗通风换气,患者使用过的食具应煮沸,衣物、毛巾等可用含氯消毒夜消毒或阳光下暴晒2小时。
WHO发布的公告,全球每年流感病例为6亿~12亿。死亡人数50万~100万,其中重症流感病例300万~500万,重症流感的病死率为8%-10%。儿童及老年人常并发肺炎,有较高的病死率。
温馨提示
流感并不可怕,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它。自己和家人患上流感后不要惊慌,也不要自己随便用药,应该及时到医院就医,这样才能有比较好的预后。
 
 
 
 
 
 
 
捣姜饼
【处方】 丁香1钱,水银(研,不见星)1钱,胡椒1钱,硫黄3钱(用水银研),藿香3钱,桂木香3钱,半夏3钱(姜汁制),甘锅子2钱(醋煅过,酒煅)。
【制法】 上为极细末,生姜自然汁为饼子,作49饼。
【功能主治】 翻胃,膈气。
【用法用量】 每服1饼,姜汁化开,沸汤浸,晨空心服。
【摘录】 《医方类聚》卷一○四引《吴氏集验方》
 
 
 
 
 
 
 
 
捣关救肾汤
【处方】 人参5钱,白术1两,山药1两,芡实5钱,薏仁1两,白芥子3钱,泽泻3钱,半夏3钱,玄参5钱,知母1钱,厚朴1钱。
【功能主治】 补肾攻胃。主卒中肾气之水邪,眼目昏花,遂至心魂牵缠,谵语淫乱,低声自语,忽忽如失。
【用法用量】 水煎服。1剂痰涎消,2剂心魂定,3剂痊愈。
【摘录】 《辨证录》卷十
 
 
 
 
 
 
倒阳汤2
【处方】 元参3两,肉桂3分,麦冬3两。
【功能主治】 虚火炎上,肺金之气不能下行,以致强阳不倒。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石室秘录》卷二
 
 
 
 
教你如何区分脑出血、脑血栓与脑梗塞及其防治措施
许多人得了脑血管病,分不清是哪一种,常把脑血栓说成脑梗塞,脑出血说成脑血栓等。虽然这都是脑血管疾病,但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不同,治疗也各异。
 脑出血是脑血管破裂后,血液渗入脑实质引起的临床症状,病情较急,一般较脑血栓、脑梗塞严重。常见的原因是高血压、脑动脉硬化等,其次是脑血管畸形、先天性动脉瘤等。脑出血常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发病,一般有跌倒、昏迷、偏瘫、呕吐等症状,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还可有面肌瘫痪、嘴歪及流口水等。
出血部位不同表现不同。
 脑血栓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炎以及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脑血管局部形成血栓,堵塞血管引起的症状。脑血栓形成起病较缓慢,往往在睡眠或休息时发病。部分病人症状起初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甚至有病后2~3天达到高峰的。患者昏迷较少见,一般症状较轻,可有偏瘫及单侧肢体瘫痪,也可能有失语症,有的病人有头或肢体麻木等症状。
 脑梗塞是血管其他部位的栓子如心脏病的附壁血栓,主动脉、颈动脉等的血栓呈动脉硬化斑块脱落,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骨折时脂肪栓子等运行到脑部引起血栓塞时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心脏病病人。该病发病急,常引起失语症及右上肢为主的偏瘫感觉障碍,但很少有昏迷出现。
 治疗脑出血常用止血剂疗法。对脑出血病人应尽可能避免搬动,保持安静,防止再出血。目前采用手术治疗脑出血有一定效果。对脑血栓及脑梗塞采用扩血管治疗。应用外血管药物可改变局部缺血及促进症状迅速缓解,愈后较好
 脑出血是指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和脑动脉硬化,常因用力、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故大多在活动中突然发病。发病后,患者很快进入昏迷状态;并有脉搏洪大而缓慢、呼吸深而慢、面部潮红、视神经乳头水肿等颅内高压表现;多数伴有中枢性高热。
由于出血部位不同,其神经定位表现也不相同。
(1)内囊出血 最常见,主要是出现"三偏症":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及偏盲。瘫痪肢体早期肌张力偏低、反射消失,很快肌张力逐渐增高,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主侧半球出血时伴有失语症。
(2)脑桥出血 双侧面肌及四肢肌瘫痪,腱反射增强,病理反射阳性,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
(3)脑室出血 表现为剧烈头痛、呕吐,很快进入深昏迷,并可有全身强直性痉挛发作。
(4)小脑出血 表现为眩晕、头痛、呕吐、共济失调、瞳孔缩小、脑膜刺激征阳性。
出血时白细胞计数增多,脑脊液检查多为血性,起病1周内CT检查可确诊直径大于或等于1厘米的血肿。
急性期的主要防治措施包括:
(1)防止继续出血 患者应绝对静卧,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搬动,躁动时可用地西泮(安定)5-10毫克肌内注射;适当降压,使血压控制在(160-150)/(100-90)毫米汞术左右为宜;可选用止血剂,但无明显止血效果。
(2)降低颅内压 可选用20%甘露醇溶液、地塞米松注射剂,用量用法详见脑血栓形成。
(3)其他措施 改善脑缺氧、保护脑细胞,持续氧气吸入;排除气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头部置冰枕或冰帽以降低脑组织代谢率。
(4)加强病情观察及护理 注意观察脉搏、呼吸、血压、瞳孔和神志变化;鼻饲流质饮食和静脉补充液体,以维持营养补给和水、电解质平衡;积极防治肺炎、褥疮等并发症;高热时应先行物理降温,无效时并用退热药物以加强降温作用;有抽搐时应选用地西泮(安定)5-10毫克肌内注射。
(5)手术 若患者不适宜保守治疗,需手术治疗。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华山医院陈衔城教授(2000年4月)推苊小骨窗开颅术+重组链激酶,近期优良率和远期优良率分别达67.7%和66.7% ,远远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40岁至60岁的男性是脑出血的高发人群,而且年纪越轻脑出血面积越大、越凶险,预后也相对越差。血压起伏不定易导致脑出血,因此,中年男性应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并注意不要透支体力,避免血压波动的各种危险因素。
脑出血是在长期高血压的情况下,在血管受损的基础上发生的,饮酒、压力、情绪激动等都是重要的诱因。王教授指出,中青年人压力大、工作繁忙、睡眠不足、社交活动多,特别是以酒为主的中国式社交方式,更使脑出血的发病危险大为增加。
脑出血发生与血管自身的构造和健康状况也密切相关。血管内膜病变多体现为变厚而使血流受阻;血管中层病变则多体现为破裂出血。内膜增厚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加重而逐渐进展的,然而,血管内膜增厚使缺血风险增大(心梗、脑梗发生危险增大)的同时,在客观上对血管又形成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出血的危险降低。出血或是缺血的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具有此消彼长的特点。中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尚不严重,血管内膜尚未增厚时,缺血的风险尚小,却有较大出血的风险。
防猝死当心“魔鬼时刻”
高秀敏、梁左、王小波猝死的时间大多都在凌晨或是与凌晨相近的时段。美国衣阿华大学医学院的学者发现,在凌晨时段,交感神经的活动可增强一倍。交感神经活动增强,心率波动比较大,心肌耗氧量增加,也可以使血小板相互发生粘附聚集,并释放缩血管物质,使已经狭窄的冠状动脉发生痉挛,导致心绞痛发作。若冠状动脉中有血凝块形成,便可阻塞冠状动脉,导致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除了夜间睡眠时,机体相对缺血,血液黏稠,流速减慢,血小板聚集,容易形成血栓而导致心肌梗死外,早晨天气寒冷也会刺激细小动脉收缩,也是容易诱发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的原因之一。所以对于喜欢晨练的中老年人来说,早晨不宜起床太早,尤其是冬天,如果锻炼,最好避开凌晨的危险时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