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临猗县临晋镇中
年代:元、清、民国
级别: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晋县衙,始建于大元大德年间(1279-1307年),明嘉靖、清光绪年间、民国均有修葺。座北朝南,原有五进院落,和古代县署建造格局一样,中轴线依次建有大门、二门、仪门、大堂、二堂、上房、银库,两侧建有衙役驻在所、牢房、禁烟局等建筑,现存元代大堂,清代二堂、上房以及右侧民国的看守所、禁烟局。县衙一直沿用至1954年。据《临晋县志》载,临晋县衙自元、明、清以及民国四个朝代七百余年,先后在衙署任职的县尹,知县、知事达192人,各种官职488人。临晋县衙历史上是多灾多难,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关中大地震、清光绪三十年(1896年)水灾、民国初年火灾,县衙建筑屡毁屡建,但唯有县衙大堂均免遭损毁,安然无恙。
 新修建的大门 院内右侧清、民国的看守所、禁烟局。 院内左侧建筑已经不存,先收藏部分碑刻。  
大堂是山西目前保留的三座元代大堂建筑之一。大堂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梁架四椽栿对前后乳栿通檐用四柱。当心间平柱用把根长木拼接而成。柱头枓拱五辅作双下昂,补间个一朵,明间、补间枓拱出如意下昂。前檐额枋用材硕大,以三根大圆木制作,增加了大堂的壮严气氛。
                   二堂,清代建筑,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两侧建有厢房为民国建筑。
    三堂,面阔、进深均三间,有前廊。西侧一小间为书房。均为民国时期建筑。三堂后原有夯土城墙围成一小院,院内建有银库,现院墙已包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