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有座元代县衙,保存完整全国独一无二,支柱围长竟达1.9米

 袁承志dtau70na 2020-04-11

山西有座元代县衙,保存完整全国独一无二,支柱围长竟达1.9米

说起县衙,大家都不陌生,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县太爷一直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威风凛凛的高坐公堂,身旁站着两排衙役,惊堂木一响,是是非非便被断定。县太爷审案的公堂就是县衙,即县府衙门,相当于现如今县一级的行政单位。在山西,目前保留完整的元代县衙有三处,位于山西省临猗县城西北20公里的临晋县衙就是其一。

山西有座元代县衙,保存完整全国独一无二,支柱围长竟达1.9米

临晋县衙位于临猗县临晋镇,呈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6000平方米。以中轴线布局,为三层台阶式,依次为大堂、二堂、三堂,周围配以廊房。大堂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当心间很宽,明显大于次、稍间,稍间又略窄于次间。大堂一般是审理案件、与同僚、部属、乡绅们议事的地方,相当于现在的多功能会议室。据资料显示,从元代到民国,曾有200多个县级官吏在此办公。图为大堂。

山西有座元代县衙,保存完整全国独一无二,支柱围长竟达1.9米

临晋县衙建于元成宗大德年间,距今已有700多年,明清两代及民国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令人惊叹的是,在历史上,临晋县衙曾遭遇火灾、水灾、地震,但仍能保留着原来风貌,可谓奇迹。大堂建筑营造法式奇巧,完好地保留了元代建筑艺术风格,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现存元代原构的主体建筑大堂梁脊板上留有民国23年10月最后一次重修题记。图为县衙大堂里的立柱。

山西有座元代县衙,保存完整全国独一无二,支柱围长竟达1.9米

大堂为全木结构,作为县衙的核心建筑,其整体风格古朴大气,梁、椽和支柱之间榫卯结合,浑然一体。支柱和主横梁都是用粗大的树干做成,尤其是几根粗壮的立柱特别醒目,围长可达1.9米。其实,古代建筑除去正常的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外,更融礼制于其中,官衙尤为严格,从临晋县衙的规格就可见一斑。图为县衙大堂内悬山顶建筑结构。

山西有座元代县衙,保存完整全国独一无二,支柱围长竟达1.9米

大堂上方美妙的斜拱,排列紧凑有序。斜拱的形状犹如莲花,有人说它是装饰用的,其实它还在结构上起着支撑稳固作用。当地人介绍,临晋县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保护文化遗产,最近几年来,临晋县衙一直在整修,据说已投资上亿元。

山西有座元代县衙,保存完整全国独一无二,支柱围长竟达1.9米

大堂后边是二堂,二堂两侧的偏房,则是古代公职人员办公的地方,所谓的廨舍,或者官署,就在这个地方。这几间房子,相当于现在的政府办公大楼。元代政府机构遵循旧制,隋唐以来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在县衙都有相对应的公职人员,也就是说,在这几间简陋的屋子里,就容纳了现在的公安局、财政局、民政局、教育局、武装部、城建局等职能部门,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图为二堂正殿。

山西有座元代县衙,保存完整全国独一无二,支柱围长竟达1.9米

在县衙之内,只有三位有品级的官员,那就是七品知县、八品县丞、九品主簿。一般来说,知县大人掌握一个县的绝对权力。除了这三位老爷,还有一群负责文书工作的小吏、维持治安的衙役。一个县衙所有的办公人员加在一起,估计几十人。当然人员的多少和县的大小等级都有关系,临晋县衙当年归蒲州府分管。图为二堂东侧的偏房。二堂后是三堂,据说是知县起居的地方。

山西有座元代县衙,保存完整全国独一无二,支柱围长竟达1.9米

家住县衙附近的高大爷说:“我小的时候,经常在这里玩。进门后穿过三个大堂直接可以走到后面。两边房子都是对称的,旁边还有民国时期的监狱。1970年县党校搬到这里办学,1980年搬走。如果不是党校搬到这里,估计县衙不会保存得这么好。”图为县衙内的一座雕龙照壁。

山西有座元代县衙,保存完整全国独一无二,支柱围长竟达1.9米

和县衙一墙之隔的是当年的文庙。在古代,文庙、武庙和城隍庙大多围绕县衙而建,可以说是县衙周边建筑的标配。图为县衙围墙外,文庙琉璃瓦装饰的屋顶。因为年久失修,文庙只剩下一座大殿孤零零地留在原地。

山西有座元代县衙,保存完整全国独一无二,支柱围长竟达1.9米

据高大爷介绍,临晋一直是县治所在地,1954年与猗氏县合并为临猗县后才改为镇。临晋县衙历尽风雨,曾一度破败,被列为文物后逐渐得到了保护。这个元代的官方建筑,对研究元代营造技法和署衙布局具有重要价值。图为临晋街头的钟楼,历史上曾被誉为临晋八景之一。(本组图片拍摄于3月31日,撰文/孙普峰 大河乡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