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层林 | 奇石美的起源与历程(一)

 二闲居 2021-12-18
Image

我国清代学者叶燮(1627~1703)说:“物之生而美者,美本呼天者也,本呼天自有之美也”;“凡物之美者,盈天地之间皆是也,然必待人之神明才慧而见”。意思是美是客观存在的、也是人类所特有的认识对象。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说:“美的形象是丰富多彩的,而美也是到处出现的……人类本性中就有普遍的爱美的要求”。马克思也说过:“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
 
Image
一苇渡江 | 大湾石

Image
天佑 | 彩陶石
自然美是丰富多彩的,它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形式取胜。在多数情况下,自然美的内容较为隐晦、模糊、不确定,而它的形式却永远是具体、清晰、鲜明的。自然物常常以它的感性形式直接唤起人的美感,给人强烈的印象。奇石就是以它的色、纹、形、质、声五个方面表现出来而显示其自身的美。不过这种美还是纯粹的自然之物,其属性是“自然的”,没有任何价值可言;当人们从它顽强显现出来的自身发现了使双方达到和谐统一的境界而产生一种美感时,它的属性就转化为“社会的”了,就取得了审美价值同时也有了功利价值。这是自然界的“自在之物”变成“为我之物”后的必然结果。比如石头在成为审美对象之前,与人类还是生产和生活的功利关系。当人类在使用过程中引起情感上的满足和愉悦时才逐渐从功利价值演变,依附于物质的形式也逐渐从内容中锐化出来,有了相对的独立性。奇石审美的发展过程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客观规律。
 
Image
奔腾 | 长江石

Image
锦绣江山 | 幽兰石
前面说过,自然物还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有时人们可以通过形式着重欣赏它的内容,有时也可以着重欣赏它的形式,二者既可统一,又可有所侧重。奇石美和其他自然物一样既有形式又有内容。它从自然属性演变为社会属性有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有一个主体和客体通过实践互相凝聚、变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人类历史上也是相当漫长的。
 
Image
惊涛拍岸 | 来宾石

46亿年前诞生了地球。起初地球只是宇宙间的一团高温星云,后来由于热量的释放而逐渐冷却,便在地球表面形成了一层色彩斑斓的石头。35亿年前开始出现原始细胞,3.6亿年前开始出现爬行动物,200万年前才出现原始人类。大概人类是在石头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所以从猿到人所使用的第一件工具便是石头,后来石头竟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必需品,大量使用了。因此,考古学家便把人类使用石头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在这个时代中,随着文明的进步,又分为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三个阶段。在整个石器时代的200万年中,原始人用燧石取火,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用石块猎兽,用石斧石刀生产,用石针治病,又用石垒、石矢战胜敌人等,从石头中得到许多好处。因此他们便把石头当成了坚、大、神、灵的图腾进行过崇拜。原始人起初还没有审美意识,他们所发现和使用的石头只具有功利价值。不过在他们使用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快感和喜悦也可以说就是一种美感,这是人类对石头的最初的一种不自觉的朦胧美的感受。正如著名美学大师王朝闻所说:“艺术发生的上限与人类历史的开端是同一的。”(《艺术前的艺术·序》)
 
Image
Image

Image

石器

原始人第一次利用天然石块而产生功利的时候,在他们的心目中就有了一种“奇”的感受。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才把天然石头当成神奇的图腾崇拜。笔者认为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奇石美的最好鉴赏和最高肯定,既肯定了它的形式,又肯定了它的内容,是人类对奇石审美的一次飞跃。后来,经过若干万年之后,先民的审美意识随着文明的进步逐渐发生变化。他们在实践中发现把天然石块进行加工磨制,不仅在生产中更好使用,而且也更好看了。进而他们又选择一些彩石来做工具就更加悦目了。在中石器时代的黑龙江省扎者诺遗址中就出土了美丽的半透明的材料石英、玛瑙、碧玉、黑曜石刻成的各种雕刻器和尖形器。

Image

石器

在三峡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出土了红、绿、黄、紫等各色花岗岩磨制的石器,十分美观、既是生产生活工具,又是颇具魅力的石质艺术品。但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各个地区并非一致、有早有迟,有些地区的先民早已超越美化工具的阶段,开创了以观赏、装饰为目的的新的艺术品种。在全国已经出土的石器时代的文物中,我们虽然还无法鉴别那些曾经被先民玩赏过的天然奇石,但我们已经认识了经过加工的石质艺术品。在山西的许家窑出土了10万年前的屋脊型石雕;在峙峪出土了3万年前的钻孔石墨装饰品;在北京周口店一座石灰岩山洞里发现了2万年前的一具女性头骨旁边放着的7颗经过打磨的石珠,并用赤铁矿染成红色;在江苏吴县出土了6千年前的玉璜和玉璞(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玉雕);更有意思的是在南京鼓楼冈北阴阳营出土了5千年前的先民藏在陶罐中的24枚色彩斑斓的雨花石;在河南汤阴还出土了4千年前的人类用闪闪发光的金矿石装饰的陶器。也在这个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文化史上第一篇记载了12种矿物奇石的文章《尚书》中的《禹贡》,其中还把泰山产出的“怪石”列入给禹王进贡的珍品之一。

Image
遐思 | 和田玉

Image

文字的起源 | 黄龙玉

稍晚又出现了一部记录126处矿物奇石产地的《山海经》。这些矿石在先民第一次发现时的视觉心理中可说都是奇石,而且还视为最为珍贵的贡品。还有一本《五芷山经》,比西方人公认的世界第一部石谱《古希腊石谱》早200年。由此可见我国那时的人们在石质工艺品越来越精致的时侯再次喜爱天然奇石了这种“回归”不是过去的重复,而是人们对奇石美有了新的发现和新的评价,是人们审美意识的又一次升华。这时,在《诗经》中也有了赞美奇石的诗篇。如“扬之水、白石凿凿……扬之水,白石皓皓……扬之水,白石”“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等,都把天然奇石描绘成鲜明、洁白、清澈、高大并且还可制玉的美好形象。春秋时期的孔子还说:“击石拊石,百兽皆舞”,把奇石的磬声和舞蹈美、音乐美联系起来了;他还发现了“扬州瑶琨”(即雨花石),提出了赏石的审美最高境界一道德美:
子贡问孔子日:敢问君子贵玉而贱珉者,何也?为玉之寡而珉多欤?孔子曰:'非为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章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可谓儒家道德之大全。孔子对玉石的观赏却能悟出儒家之道德;并以玉喻人,做人就要象玉一样,具有玉的品德,才能成为“君子”,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孔子把玉石之美与人性之美相溶相化了,由物质美转化为精神美了。这是孔子在奇石美学方面的一大贡献。

Image
庄周化蝶 | 雨花石

Image

阡陌 | 雨花石

Image

秋红 | 雨花石


Image
青山晚照 | 雨花石
The end



| 往 期 推 荐 |

Image

Image

Image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