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婚 宴

 东营微文化_ 2021-12-19

婚  宴


我少年时代在山东农村生活,平时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根本吃不到什么肉类。那时,只有“坐席”,才能吃到鸡鸭鱼肉,才能真正地享受到美味佳肴。“坐席”其实就是我们老家的婚宴。
早早知道村里有人家要娶媳妇,算计着和这家关系的亲疏,就开始期待去坐席了。到了这一天,穿上平时舍不得穿的新衣服,把脸和手都洗的干干净净,大人又反复教导各种注意事项,才拘谨扭捏地跟在大人后面去到婚宴的现场。场地往往就是这户人家在自家院子里搭起的棚子,帮忙的和宾客在这里不停地客套着,忙碌着。小时候对这些花花绿绿的喜庆气氛并不关心,就等着远远已经闻到香气的各种菜品端上来。印象中开始是四荤四素的餐前小吃,接下来就是各种大菜轮番上场,鸡鸭鱼肉样样都有。男席上的大人们都竞相猜拳行令,热闹不绝。小孩子在席上并不是想吃就吃,要严格遵循桌上的规矩,看到大人动筷子了,才随着喝酒的节奏赶紧就近夹上一口,没等夹到最好吃的肉菜,已经要随着别人放下筷子了。接下来还有主家带新人逐桌敬酒,最后是被吃得干干净净的菜碟子堆满了桌面,还有喝的脸红脖子粗的醉客们东倒西歪地回家。不仅小孩子,其实这也是大人开荤难得的机会。
现在对当时很多菜都没有印象了,记忆犹新的有拔丝山药、四喜丸子和红烧鲤鱼三道菜,这几样菜也是婚宴必备的,也有很好的意头。在那时一个小糖果都是稀罕物的时代,拔丝山药入口又甜又软,咬一口粘牙的感觉真是令人欲罢不能,也有象征着新人甜甜蜜蜜生活的意味。四喜丸子这道菜,汤盘里有四个小拳头大小的肉丸子,加上些许浓稠的汤汁及香菜点缀,咬一口满口溢香,很是解馋,吃一次能回味一年。四喜丸子的四喜来财,北方人这方面也是有讲究的。而鲤鱼在北方被赋予另外的意义,有鲤鱼跳龙门之说。鲤鱼尽管鱼刺很多,但红烧鲤鱼是压轴大菜,是各种正规宴席的必备,北方厨师做出来这道菜也是酥脆鲜香,余味无穷。
到广州工作后,也经常参加朋友的婚宴,往往是在星级酒店,按照改良过的西方礼仪举行一个郑重的仪式,再一道道地上菜,感觉不到本地的乡土气息。

随朋友在吴川参加农家婚宴。婚宴设在城中村的一条街道上。沿海小城吴川,实际上已经成为城里人的农民们,在自己家的楼房前,就近把街道上方布置红色遮阳棚,棚下就是宽敞的大厅。婚宴沿着原来的街面并排两桌,每桌可坐十人左右的位置,桌的中间留一条三四米的过道。站在这个“大厅”入口,只见两排酒桌向街道远处延伸,一眼望不到边,估计同时摆放了百桌以上。
我是应朋友之邀过去的。去的时候尚早,客人陆续到达中。转到大路旁街巷的时候,远远就可看见婚宴入口处扎起的彩虹门,上书“陈府婚宴,喜气洋洋”。地上是燃放迎亲鞭炮时留下的碎纸屑,红彤彤厚厚的一层,像一块特意准备的迎宾红地毯一样,在入口处点缀着。主家的夫妻俩穿着正装,眉开眼笑,胸前挂着表明自己身份的彩条,携帅气的新郎和美丽的新娘,远远地迎接来宾,很是瞩目。他们的身后就是他们家平时居住的六层装饰阔气的楼房。见到有人过来,马上前去相迎,主宾都客套着,嘴里用吴川当地话说着吉祥的话语,我一句也听不懂。当地习俗,过来参加喜宴的宾客,并不需要携带礼金及礼物。有掏红包的,也被主人笑眯眯地原装奉还回去。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乡下一些老的习俗也在不断地变化,在吴川这个号称中国亿万富豪密度最大的地方,一些先行富裕起来的人,婚宴也只是为了亲朋好友热闹热闹,不计较这点经济上的得失。
我旁边的朋友知道我是北方人,边吃边给我介绍这里婚宴的习俗。当地婚宴的菜品每桌一般有十二个、十六个、十八个菜,因临海所以婚宴上海产品最多,当然鸡鸭也是必备的。生活条件不好的年代以十二个菜居多,也有经济条件好的人家会奢华地提供更多菜品。粤西一带有过“年例”的习俗,每逢各个村的年例,村里的各家各户都是倾尽财力准备几十甚至上百桌宴席,宴请乡邻及外地过来的宾客。年例宴席上各种山珍海味一应俱全,尽显主人的慷慨和排场。而近年来农村的婚宴,也受到年例的影响,和年例提供的菜品一致起来,平常人家每桌估计要花费两千到五千不等,这餐婚宴,花费主人家几十万是肯定的。等各种菜品陆续端上来,确实山珍海味样样俱全。
这桌也和我老家农村坐席的客人一样,举起酒杯频频碰杯饮酒,但这里提供的只有洋酒、红酒和米酒,没有北方婚宴必备的高度白酒。没有猜拳行令,没有过度劝酒,也没有人喝醉说胡话,酒席整体上要比北方安静好多。因为今天摆的酒桌太多,等主家携新人过来敬酒时已经是开席后两个小时的事情了。朋友介绍说新郎新娘这天不需要饮酒。一般客人敬过来的酒,由一位本家的叔叔帮着喝。

老家的婚宴最后一道菜往往是压轴的大菜,而今天最后一道菜是一大碗白粥和配粥的老咸菜。这大大出乎我的意外,这显然不是因为压轴才出场的。我想这一定和当地务实的风格有关,等各种繁华落尽,你会发现,一碗最普通的白粥配咸菜,就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

(图  高明)

作者简介:高明,山东省广饶县人,普外科医生,供职于暨南大学。平时忙于工作,业余时间写写文字。近年来有百多篇小文在各公众号及文艺杂志公开发表。

点击欣赏作者部分作品:

我的山乌龟

城   乡

闲话顺德

寻觅桃花源(下)

寻觅桃花源(上)

杏林外史(二)

杏林外史(一)

成  亲

了不起的顺德(二)

了不起的顺德(一)

话说吃饭

小事不小

说 话

定 亲

相 亲

我的奶奶

知了·梧桐树

乡下看病的女人

平凡的高中岁月【下】

平凡的高中岁月【上】

记忆中的小村庄

过年的味道

庄稼活

走进吴川年例

儿子趣事一箩筐

村庄的季节

那些年,那些幸福

吃盒饭的小姑娘

难忘当年穿新衣

当年吃过的饭食

大话孙武故里

又到一年荔枝红

这就是暨南大学

村庄下雪了

不一样的广州

拜 年

故乡大张淡当年的记忆

美 在 吴 川

大张淡故事之姥爷的天津卫

大张淡的美丽传说

大张淡的故事

大张淡

广饶话丨看电影

吃水饺丨走亲戚

媳妇迷丨地瓜膘


滑动查看投稿要求及其他信息

东微编辑部:

顾问:陈谨之  鲁北   清泉

主编:郝立霞

副主编:张永君   郝立新

编辑:晓娣   娟娟   茶醉   文姐

投稿要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