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秀辉 经亨颐(1877年—1938年9月15日),字子渊,号石禅,晚号颐渊,浙江上虞人。 经亨颐祖父经纬,世代农耕,十余岁赴沪经商,“白手致富数十万金”,成为上海钱业巨头。经纬不仅生财有道,且“疏财仗义,见善必为”,以行善为乐。先后在沪创办辅元、同仁、育婴“三堂”,出己资,捐祭田,广劝募,施医药,恤赡老,赊棺冢,救灾民,设义塾,办教育,广施善举,成为江、浙颇具影响之大慈善家。尝因热心公益,被叙功邀奖10余次而坚辞不受,一生布衣。及至为修筑海宁塘殉职,才诰封通奉大夫,加级“恩晋”资政大夫,数赠知府员外郎,衔候选主事。 经亨颐父亲经元善,首创协赈公所,受清廷嘉奖十余次。后涉足洋务企业,成为成功的洋务企业家。热心教育,创办经正女学,开中国女学先河。晚年参与改良维新活动,尤其是光绪二十六年,当获悉慈禧欲逼光绪帝让位而立溥隽为储,于次日以候补知府衔联合蔡元培、黄炎培等1231名维新人士和绅商联名发出反对“己亥交储”通电要求收回成命,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由此得罪慈禧太后,遭清政府通缉,家财被抄,被迫去澳门避难,由此离开上海电报局总办岗位。清廷行文澳门葡督,遭当局拘禁。幸得国内外舆论声援未被引渡,后获释。经亨颐《竹石》: 闲寂无画读,抽毫写墨竹。 飒然秋雨余,寒意满山谷。 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经亨颐留学日本。回国参加筹建浙江官立两级师范学堂,辛亥革命后任校长,1912年以来,经亨颐担任浙一师(前身是浙江两级师范学堂)校长已近10年。他在教育上一贯有主张、有见解,曾提出著名的“人格教育”,但如果没有“五四”新浪潮的冲击,也许就不会有他在浙一师的大胆革新了。“五四”运动时期,他鼓励支持爱国民主斗争,倡导新文化运动,大胆改革教育。 1919年5月12日,经亨颐在当天的日记中记载道:“六时余,先到校,学生尚未发,略授以保守秩序,切勿妄举。即至教育厅,……分别与军警接洽,免致误会。九时,全城中等以上学生三千余人,自公众运动场出发,先过教育会,气甚壮,余出助呼万岁,直至下午三时始回原处,秩序甚好。”受北京学生运动的影响,杭州学生也走上了街头,作为校长,他不得不为学生们操心。 1919年10月上旬,“一师”学生拒不参加政府当局举办的“祭孔”活动,校长经亨颐也借故离杭,避而不做“丁祭典礼”的陪祭官。11月7日,“一师”学生施存统的《非孝》一文,招致了浙江反动当局和守旧势力的强烈不满,伺机报复经亨颐。经亨颐《梅(元旦过大庾岭抵汉皋)》: 岭上寒梅倒影多, 不知残折几经过。 抽毫写出冰坚意, 不在花间在断柯。 1920年2月9日,省教育厅调经亨颐为省教育厅视学,启用新校长,并规定原教员要经新校长重新聘任方能留教。得知消息后,“一师”学生自治会立即组织留校学生于2月10日、15日、19日3次发信,通知回乡同学提前回校参加斗争。3月15日起,“一师”4名学生代表向省教育厅、省长公署进行了多次请愿,要求当局收回成命。28日上午,杭州市学生联合会组织各校学生4000余名前往教育厅和省长公署请愿,遭到省长公署卫队阻拦,致使数名学生受伤。同日晚,杭州市学生联合会通电全国学生联合会、教育界、新闻界以及社会团体,请求主持正义。北京知名人士梁启超、蔡元培等10人联名致电谴责浙江省长齐耀珊。 当时,学生曹聚仁以全体学生的名义,用不无稚嫩的白话文写了一封信给校长经亨颐,表达他们内心的惊惶和期望: “自从你去了以后,我们连日的呼号叫嚣,好像同小孩子失了慈爱的母亲一样。…… 回想从前的时候,我们常常问你:'这是什么?这为什么?这究竟怎样?’你总常常恳切的指导我们,慰贴的爱护我们,并且以身作则用自治自励的精神勖勉我们,我们多少有趣!…… 经先生啊!你不单是我们的校长,简直是我们慈爱的母亲!…… 救救孩子们呀! 救救孩子们呀!” 第二天,经亨颐同样用白话文给学生回信: “诸弟: “我昨天接到你们底信,一字一泪,使我黯然伤心,说不出话来!'母亲’一语,实在当不起。你们把这句话表示无限感情,我就用这句话来比仿,声诉我底苦衷。这母亲是可怜的,是黑暗家庭里三代尊亲晚婆压力以下底媳妇。还有许多三姑六婆搬弄是非……” 经亨颐感慨自己在一个官立学校、以一个委任校长的身份,在周围这样的空气下,大胆地做革新事业,这是他的“错”。他在一师做校长时,任用、提携、资助了包括李叔同、周树人(鲁迅)、朱自清、丰子恺、潘天寿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人才。经亨颐《竹》: 西风飒飒竹生寒, 衰草萋萋菊又残。 莫道秋光无艳色, 虚心傲骨耐人看。 经亨颐离职后,在上虞创办春晖中学并担任校长。春晖中学校董陈春澜,著名实业家,上海有说法:“湖北胡雪岩,上虞陈春澜”。校长经亨颐,美术老师丰子恺,音乐老师李叔同,国文教师夏丏尊、朱自清、朱光潜,自然科学老师张孟闻,动物学家,中国生物科学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数学家刘薰宇,书法老师于右任,还有蔡元培,蒋梦麟,何香凝,叶圣陶,张大千,巴人,廖仲恺,黄炎培,陈望道等等前来讲座。春晖中学是中国最牛的学校,没有之一,只有唯一。春晖中学是全国最有名的中学,是当时的中学生最“心向往之”的地方。 经亨颐认为学校不是“贩卖知识之商店”,“求学为何?学为人而已”,所以当以陶冶人格为主。强调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教法上,提倡“自动、自由、自治、自律”,提出“训育之第一要义,须将教师本位之原状,改为学生本位”,成立学生自治机构。要求教师必须有“高尚之品性”,反对那些“因循敷衍,全无理想,以教育为生计之方便,以学校为栖身之传舍”的庸碍之辈。此外还力主活跃学术空气,丰富课余生活,注意多方面培养和陶冶学生人格。 1925年,经亨颐参加国民革命,曾任国民政府常委、教育行政委员会委员、中山大学副校长。 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起义的当天,叶挺报告起义情况后,在原江西省政府所在地西华厅成立革命委员会,会议推举林伯渠、贺龙、恽代英、周恩来、张国焘、叶挺、宋庆龄等25人为委员。在这个“红色”的圈子中,经亨颐赫然在册,位列第25位!经亨颐《菊竹》: 畅以高竿拓大空, 花虽经雨意融融。 不关树叶相离远, 晚节清风气自同。 1930年,经亨颐被北平反蒋派推为中央党部组织部长,遂被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开除中国国民党党籍。1931年,于国民党四大再次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经亨颐一生高风亮节,晚年退居上海和何香凝是光裕坊的邻居,他们以书画金石自遣,同何香凝、柳亚子、陈树人等组织“寒之友社”,经常在一起吟诗作画。1933年初,女儿经普椿从浙江老家来上海看望父亲,她常帮何香凝干些家务。她尊称何香凝为“伯母”,何香凝则昵称她为“阿普”。廖承志获释后,在家的一段时间里,他们恋爱了。 经亨颐曾托人在杭州物色一地,准备建筑“寒之友社”社所,仿照西泠印社的制度,不作子孙遗产,只充金石书画爱好者的游憩之所。不久他们在西湖边的东山弄附近征得数亩地,经亨颐邀潘天寿、姜心白等实地勘测后大家连声称好,回来之后又是斥资,又是设计图纸,赶做工程,预期当年10月完成。不料房子才有个轮廓,抗日烽火骤起,杭城旋即沦陷,经亨颐仓皇避寇上海租界,“寒之友社”也终于成了个烂尾工程。经亨颐《香凝画松梅》: 万古长松不改容, 空山随处白云封。 天心仍向寒枝现, 冷落春光淡复浓。 经亨颐先生从教30余年,广采博引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提倡人格教育。1938年9月15日病逝于上海。 经亨颐对于篆刻颇为自负,曾说“吾治印第一,画第二,书与诗文又其次也。”潘天寿早年学习书法篆刻,多受经氏指导。经亨颐属学者型印人。他在民国时期是一位忧国忧民、成就卓著的教育家,他的主要业绩也体现在教育事业上,书画篆刻创作是他公务之余的“闲事”。经亨颐的篆刻作品,与同时代的印坛名家相比并不逊色。经亨颐的篆刻作品植根于秦汉,温和雅静,蕴含着深厚的书卷气。 经亨颐书法作品,以爨宝子碑化出的小楷书,线条迟缓中带拙愈,结体方正中显儒雅。经亨颐喜爱篆刻,取法汉印,所作端庄清雅。朱文印线条有粗细之别,在篆法上十分强调结构的神态变化。 经亨颐的画,多以竹、菊、松、梅、水仙等清隽之品为题材,尤其是松,最为其所爱。他的画出笔不凡,无师自成,画意清新、简约,标准的文人写意画风格。题款小字,不温不火,似篆似隶、不但与整幅画面互相辉映和谐相融,而且还为整幅画面增添浓浓的书卷味。 卢秀辉有《为经亨颐子渊歌》一诗,诗曰: 尽心师生庇,人格无私临。 折桂随身香,君子素风深。 敢教严律纪,哪能缺规箴。 上陌引才隆,行初远方阴。 有情月欲献,无义书难寻。 弹泪不杖剑,尊酒耻花衾。 父子事业盛,直声零落霃。 父屈不长寿,子抑沉疴釿。 从来人大敬,难经权贵侵。 招魂千丽句,怎敌一言禽。 篆刻秦汉符,闲事雅静鐕。 云外解殷勤,野鹤别教吟。 爨子化碑病,风霜入深淫。 佳期烛暗香,笙调清凉岑。 画中流韶濩,笔端心头任。 待得垂次首,支颐看花新。 |
|
来自: mengk4fz0yyf5h > 《画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