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叶天士学说

 禅指号乾坤 2021-12-19

  叶桂

1.简述叶桂对温病学的主要贡献及对后世的影响。

首创卫气营血辨证纲领,揭示温热病的传变规律,建立温热病的治疗大法,总结出“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直须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使温热病的治疗方法渐趋完善。重视察舌验齿之法对温热病及其病变部位、津液存亡、病情预后转归等的诊断价值,被后人奉为温病诊断之准绳。

  

2.试论述叶桂的胃阴学说。

叶氏结合温病容易耗损胃阴的特点,系统探讨胃阴的病因病机,总结胃阴虚的形成因素有以下四种:一是素体阳盛,五志化火伤阴;二是五味偏胜,过食辛辣温燥之品;三是素体阴虚,或年老阴亏,复加外感温热燥邪,劫耗胃阴;四是热病后期肺胃阴伤。胃阴虚常见于温病、咳嗽、肺痿、血证、泄泻、呕吐、虚损、不食、便秘、失音等多种病证。倡导以甘平或甘凉濡润为主的濡养胃阴之法。在具体用药上,叶氏本仲景麦门冬汤之意化裁,喜用沙参、麦冬、石斛、扁豆、山药、粳米、甘草之类。

3.试述叶桂阳化内风说的主要内容。

认为“阳化内风”的病机是肝风内动,为“身中阳气之变动”,“非外来之邪”。 产生肝风的病因病机,或由于肾阴亏,水不涵木,或由于平昔怒劳忧思,五志气火交并于上,或由于肝血肾水两枯,阳扰风旋,或由于中阳不足,阳明络脉空虚,总与厥阴肝木有关。针对“阳化内风”的病机,提出了“滋液息风”、“镇阳息风”、“和阳息风”、“缓肝息风”、“养血息风”、“介类潜阳”等多种方法。重视人体之正气,认为养血、滋液、缓肝及甘温益气诸法,都在于培补人之正气,再用镇阳、和阳、潜阳之品以调和阳气之变动,从而达到息风的目的,至于全蝎、蜈蚣、地龙、钩藤等息风之品,反而少用,这正体现了叶氏治病求本的思想。

4.试论述叶桂久病入络说。

叶氏认为,从病之新久,有在经、在络,在气、在血之分而言,“其初在经在气,其久入络入血”。痛势沉着、形坚似梗,或癥积有形,著而不移,是为络病的显著特征。络病之痛有虚实之分,瘀实则痛而拒按,络虚则痛而喜按。对于络病的治疗,辛润通络法是其用药大法,强调络以辛为治,盖辛则通,使血络瘀

滞得行,气机调畅,邪去正安。有辛润、辛温、辛香、辛咸通络等法。久病入络,当以丸剂缓攻为上,即叶氏“久病当以缓攻,不致重损”之义。

  5.试论述叶桂对虚损病证的治疗特点。

(1)甘药培中,以护养脾胃为关键。

(2)血肉填精,主张酌取质重味厚、填补滋养的血肉有情之品治疗下损。

(3)安谷精生,治中损贵在“安谷”,理下损重在“精生”,中、下兼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