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如何落实安全责任

 新用户8843J5E5 2021-12-19

    前一段参加了很多外部检查,查了一些企业的安全责任书和责任书之类的东西,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沟通、交流。先声明一点,我特别讨厌抠字眼和玩文字游戏,一次一个领导问一家企业老总责任制和责任书的差别,老总说责任制是制度,责任书就是把责任制的内容细化、以书面形式签订,培训交流后指导工作,领导故作神秘的说:你的理解不对,但我不告诉你,你自己体会去!我一阵反胃!什么玩意啊,这家企业安全管理很好,老总专业技术出身,懂风险管控,但依然说不行,究竟怎样才行呢?玩文字游戏吗?    

一年一度的安全月马上又到了,今年的安全月主题是: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安全发展。看到这个主题后我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如何去落实安全责任呢?看了很多人写的东西以及看了一些所谓的培训视频,感觉大多在扯淡(不是骂人啊,是一种语言表达方式,哈哈,也许别人会说我的也是在扯淡,没事的,扯多了就清晰了),都是什么宣传、事故案例、监督管理的东西,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儿似的,索性我也扯点吧,热闹一下。

一、知其责

我们虽然喊了很多年落实一岗双责等口号,但其实除了安全条线之外的管理条线并不是太清楚的安全生产职责,也不太在意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这主要是因为三方面因素,一是没人经常去检查他们,特别是外部的检查,顶多检查一下仪表、电气、设备部门的安全管理,其他部门就忽略了,这就造成了只喊口号,没人落实的局面;二是从众心理,反正大家都这样,我也这样,我们的文化暗示大家不能出头鸟、不能表现的太优秀,这个借口完美的被使用了。这两条就造成了很多人不知道、也不愿意知道自己的安全生产职责;三是认为不知道就没有事儿,这个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我们有时候的追责居然是不知道的处罚比知道了没做好处罚轻的多,所谓无知之罪很轻,所有这就造成了大家选择视而不见、掩耳盗铃,或者装睡,只会说:我不知道、我没看见!哎,这样反而有理了!

怎么解决呢?目前来看只能通过责任制和责任书来解决,就是反复培训、教育和确认的一个过程。记得很多年前,责任书都是很简单的,并且所有的职能部门和所有的领导都是一样的,签的时候多数人看不看,反正都一样。后来我们开始根据岗位不同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制,签的时候就遇到了巨大的阻力,很多领导和职能部门领导找我,就问:你为什么给我能这么多安全生产职责?我告诉他们:不是我给你们弄得,是你们本来就有的,只是你们不知道或者没有关注,现在我只是明确告诉你们而已!折腾了很久,才签完了,这些年大家的认知提高了不少,这个就不再是问题了。

二、履其责

我们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追责,而是让每个人都能很好的履行职责,共同把安全管理工作做好,因此不能以考核和处罚来代替过程管理,单纯的考核和处罚其实也是一种渎职。责任书签完了,培训完了,下面怎么办呢?应该辅导非安全管理部门将责任分解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使其能够在认识到自己安全生产职责的前提下开始履行安全生产职责,这才是我们安全管理主要目的。

有些企业还要搞安全履职能力评估,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向,说真的,有的人不具备这个能力和素质的,只能因为这个坑里就是这个萝卜,行不行就他了,而安全履职能力评估会成为履行安全生产职责的原动力,有效的促进安全生产履职能力提高。

建议各岗位应根据自身岗位建立安全生产责任执行清单,既明晰又便于进行履职检查,用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工作习惯,从而实现真正的一岗双责!

三、纠其责

很多企业都是结果性考核和追责,但作为企业的正常管理,应该有纠错能力的,因为考核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这个考核过程出事故了怎么办呢?因此,应及时运用管理手段如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手段对对安全生产责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纠错,从而保证各级人员能够很好的履职。

要想很好的开展纠正措施,必须提前制定一个标准,这样便于进行对比和纠正,便于提高沟通效率。履职清单中应该明确相关标准,可以利用“smart”原则进行过程指标的设置,是否跑偏,一目了然。

四、考其责

常言说得好:没有考核的管理就是耍流氓,因此安全生产管理的考核是非常必须的,但考核一定要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不能只进行单纯结果性考核。笔者建议考核的KPI可以分为四类:一类是公司战略性指标,就是讲公司的总体战略进行分解,看看涉及到HSE方面的战略执行情况;二是否决性指标,通常是指事故、事件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指标以及某项管理工作的缺失,都可以作为否决性指标;三是结果性指标,这个通常都是考核的重点,主要是这个简单、好搞,所以很多企业都是以这个为主;四是过程性KPI指标,笔者一直认为这个才是考核的关键,也是体现安全管理水平的地方,好的KPI指标的设置有助于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这四个方面的指标占比也非常重要,说点自己看法吧:第一项可以作为考核的系数,根据总体情况进行核定;第二项其实也是系数,0或者1,简单,后两项的设置个人认为过程指标占比越大证明管理水平可能越高,笔者一直反对结果性指标占主导因素。当然,指标的设置和企业、行业、地域、企业性质都有关系,不能一概而论,没有什么定式,好用的就是好的。

五、追其责

经过了前面的四轮下来,大部分部门和个人应该都差不多了。但还是有人不能很好的履行安全生产职责,怎么办呢?到这一步其实就没有好的办法了,只能启动追责程序了,为了减少事故后让更多的人被追责,应该在没有事故发生的时候多追责,否则管理没有威慑力,没有威慑力哪里来的执行力呢?

追责不能只在最后结果出来后一下子追责,应该随着这个过程同步进行,比如有的企业实行的类似驾驶证一样的积分制,就是一种很好的追责方式,可能有效的刺激和促进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

世人路由千万条,安全第一条;安全责任几十条,坚决落实最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