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谱祠堂渐行渐远让人惋惜:其实,一切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人文之光 2021-12-19

 现如今很多网友对于家谱祠堂文化现象的日益衰败而感到痛心:毕竟,这是一种流传数千年的传统。但是,在现如今,很多年轻人对于家谱祠堂文化、走亲戚、祭祖等活动,完全无感。这意味着,可能再过一两代人,谱牒祠堂文化将成为一种记忆。其实个人感觉:这一切,其实本质上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没必要为之感到惋惜。

  



  家谱祠堂的产生,其实是农耕文化的产物。我国有着数千年农耕文化的历史。在这数千年历史里,人们聚族而居,那时候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那就是一个村子的居民,几乎都是二三个家族的成员,甚至整个村子的居民,大多源自一个家族。很多村子也根据这些家族的姓氏来命名:比如高家庄、李家村、董家湾等等。而聚族而居,意味着需要有一种负责掌管村里一级家族事务的秩序,来保证家族内、村子里的生产经济活动,可以稳步进行。因此,在这种背景下,谱牒、祠堂得到了长足发展,并且长期处于兴旺状态。毕竟,谱牒,既可以明确家族内部的辈分尊卑,还可以起到将整个家族成员凝结到一起的作用。

  



  而随着我们的社会,逐步进入工业社会时代以及现如今的后工业社会时代,打工人群体也逐步形成。加之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都市圈产生,并对周边地区产生虹吸效应,这意味着,农村乃至小县城的青年,都需要进入都市圈找工作,进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原本农村聚族而居的现象逐渐衰败。很多村子只剩下老年人,个别村子甚至已经成了无人村。而进城打工的农村青年,逐渐在城里安家落户,昔日家族的兄弟,也会因为距离、时间精力等成本,而逐渐失去联系。而这种情况发展几代人之后,对于新生的这些从来没有在谱牒文化氛围生活过的年轻人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也不会对遥远而陌生的谱牒文化产生什么兴致。即便是产生,也多数处于叶公好龙的状态。

  



  并且,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快节奏生活模式,也让多数人没有时间去考虑谱牒这些相对虚无的事物。所以,二十多年来,我们不经意中见证了社会的变化:那就是大多数人对于过年,没有老一辈人那么重视了。甚至90后一代,就有很多人不愿意走亲戚了。这些现象沉淀几十年后,也会成为后人眼里的风俗。所谓风俗的改变,其实就是在这潜移默化的状态中完成的。

  所以,谱牒祠堂的消亡,是时代的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没必要太过惋惜。人生在世,毕竟要顺应时代潮流。所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