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凌宪德/听戏

 潇湘原创之家 2021-12-20



作者:凌宪德

听戏,在北方就是在戏园子里看戏,百度的定义是:听戏指听、观看、观赏中国传统戏剧表演艺术,与看戏一词相通。一般狭义指观赏在庙会、戏楼、茶馆等处的戏曲表演,也泛指一切观听戏曲表演活动。

你也可以想象,一般的戏迷或票友,坐在戏园子的边厢下面,靠着柱子,闭着眼睛,凝神危坐。手托一紫砂壶,呡一口香茗,微微摇晃着脑袋;或跷起二郎腿,手轻轻地敲着板眼,聚精会神地欣赏台上的唱做念打。……

我今天要说的听戏,是一本正经的听戏,而且是隔墙听戏。

小时候,在永兴县城,凡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家就住在永兴戏院既花鼓戏剧团隔壁。

在民国时期,我家隔壁就是“财神堂”,里面有一座类似现在岳阳汴河街的戏台,经常上演一些古装传统剧目或折子戏。

解放后,为满足老百姓的文化需求,政府将人民大会场改造成电影院,而将我隔壁在老戏台原址上建起了一座可容纳近千名观众的永兴剧院。这在当时可是红透永兴的地标性建筑。

因为当时在永兴街上,若有三层或五层之高的建筑,就称之为“高楼大厦”了。永兴剧院正门前有十几层台阶,售票厅和观众入口虽不大,但正外墙门面却有五六层楼之高。屋顶两侧均用混凝土浇筑十面红旗,簇拥着类似政协的会堂。整个墙面喷了一层朱砂,都是一爿深红色打底。因戏院正面当西晒,每当夕阳的余晖,照在戏院的正面和刷了红油漆的雕饰红旗外墙上,金黄加褚红,熠熠生辉,仿佛红透了半边天。

那时,我家的这段街面可热闹啦。一到傍晚,卖瓜子花生的,卖召瓜(菜瓜、花瓜,现在好像绝种了),卖桃子李子的,卖“阳筒饭”(一种紫黑色的豌豆大小的酱果),卖“冷饭砣”(一种绿色形似绿豆的酱果)的,比比皆是。看戏的人们络绎不绝,从四面八方涌来,一赌为快。

观众里,印象最深的是来自金龟乡的一位抗美援朝残疾老兵。他皮肤白皙,身材高大,嘴里镶着两颗大金牙,梳着大背头。他每次来都坐着轮椅,上台阶时他柱着拐杖,素不相识的人都争前恐后,帮他把轮椅抬上去。

那时候,衡阳市花鼓戏剧团,祁阳县祁剧团,郴州地区湘昆剧团,常德汉寿花鼓戏剧团,江西萍乡赣剧团等都来永兴剧院轮回演出。

外地剧团带来的都是一些观众喜闻乐见的古装传统剧目。诸如《打金枝》《追鱼》《十五贯》《宝莲灯》(亦称“劈山救母”)《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狸猫换太子》《碧玉簪》等等。也有反映现实生活和火红年代的《箭杆河边》《女飞行员》《海岛女民兵》《刘介梅》等。

因戏院剧团只一墙之隔,就在隔壁,所以我跟本埠花鼓戏剧团的男女主角都很熟。女主角颜子芳、刘一华、新晋花旦曾翠霞。男主角马道志、袁满才、曾庆祝。唱三花脸的李治纯,跑龙套的李忠平,甚至锣钹高手周迪明,器乐高手刘洪佑、王龙初;搞灯光布景的曹子荣等都混的好熟。

包括剧院卖票的邓门勤夫妇,守门检票的李宙根夫妇都很熟。其女儿李从英还跟我同班同学,照理说近水楼台先得月,熟人熟面应该可以占点便宜,打个索溜钻进去看戏,但我们几姊妹一次都没有这么做。

倒不是惧怕戏院谷经理,副经理徐大民铁面无私。而是父辈教育我们的祖训,不占小便宜。虽说那时票价并不贵,一等票六角,二等票五角,三等票四角。可这几角钱可以买好几斤米。两三分钱一斤的白菜、萝卜可以买几十斤。说穿了,还是舍不得。 

那时想看戏,只有等戏演到快散场了,有的观众因有事或赶路(有的从相距五华里的湘永煤矿赶来看戏,提前退场),我们就和一些同样买不起票的街邻趁机溜进去,瞄一下扫尾。或是省杂技团来演出,从我家里借母鸡做道具,送上一两张票,捡个篓子看一下。

虽说戏没看上两场,但1963年,恰逢我九岁。毛主席号召全国向雷锋同志学习。打扫剧场卫生,我却是排头兵,每天天刚蒙蒙亮,我们一帮学雷锋的积极分子,已非常麻利地将剧院打扫的干干净净。

趁上学时间还早,又跑到染织厂对面,帮一烈属老奶奶将水缸挑满;帮隔壁“雷婆”马梅花伯伯的水缸挑满。乐得这些长辈逢人就夸,这是个有出息的好伢子。

虽身临戏院看不到戏,我们家给好多戏曲爱好者提供了方便。一到断黑,一些同样因经济拮据买不起票的戏迷,就早早来到我家,一等锣鼓开场,就搭上两架梯子靠在墙头。从透过剧场的窗户(只能看到部分场景),看半遮半掩的戏。

我呢,因不屑蝇营狗苟,只好钻进被子,凝神听戏。久而久之竟能跟着哼上几句。那时没有录音机,没有光碟,唱片唱机我们也买不起。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主要唱段,唱腔我就是这样学会的。

特别是本县花鼓剧团排演的大型革命现代剧目《井冈山的斗争》。那唱腔、唱词,我至今记忆犹新:八角楼的灯光啊,最明亮啊;茅坪河的河水,闪银光啊。八角楼的灯光啊,最明亮啊,我们的毛委员啊,在灯下写文章啊,革命风雷笔下啟,五湖四海全照亮。秋收起义惊天地,文家市上军号响。跟着毛委员闹革命,新中国孕育在井冈。跟着毛委员,心里亮堂堂;跟着毛委员,革命有方向;跟着毛委员,人民得解放。……

听戏,开悟了我的心智;听戏,奠定了我的人生坐标;听戏,启迪了我的人生理想。

作者简介

凌宪德,男,中央党校函授本科,中石化长岭炼化有限责任公司退休干部,高级政工师,原在长炼担任保卫处长、综治办主任等职。爱好写作及新闻报道,曾在多家媒体发文数百篇。

图片:作者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专辑大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