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冬至”的几则医话

 孙郎中 2021-12-20


冬至日,昼至短,夜至长,它的到来意味着天气更加寒冷。从冬至这一天开始就进入了“数九”隆冬。九,为“至阳”之数,“至阳之数”的积累意味着阴气的日益消减,累至九次已到了头,意味着寒去暖来。再者,冬至正是“一阳初生”之日,阳气萌芽,有如生命的肇始。此时养生就是要小心呵护好这个初生之阳气,使之生长壮大起来。古人所谓冬至日当“闭关,商旅不行”,正是为了养静,以减少阳气的消耗。什么叫“闭关”呢?古人的做法是:沐浴,清净,万缘放下,心静而安,什么都不烦。简单来说,逢冬至日,不宜奔波劳累,宜早早归家,早睡安眠,不宜运动,不宜暴饮暴食,更不宜房事,建议保持内心安和宁静,最好能处于恬淡虚无的状态,如此最有助于人体跟上天地的节奏,使阴阳气顺利交接。 
一年中有两天是最为独特的日子,一者夏至,一者冬至。因为这两天是夏之极和冬之极,夏极则生阴,冬极则生阳。也就是说,这两天分别是阴极变阳和阳极变阴的日子。冬至为农历十一月中,“至”是极致的意思,冬藏之气至此而极。它包含三层意思:阴寒达到极致,天最冷;阳气始至,上升才逼天气寒彻;太阳行至最南处,所以昼最短,夜最长。在这样特殊的日子里,天地阴阳气机变化非常剧烈,若人的元气不足,不能跟上天地气机变化的脚步,就可能生病,甚至有的人病情恶化;若我们正气不足,就容易出现诸多不适,比如烦躁、失眠、耳鸣、头晕等。若出现以上症状,当努力静养身心,宜静养、少动、素食、早睡、恬淡、少累。推荐服乌梅固本汤或单用乌梅泡茶饮(建议加适量冰糖);也可多吃白萝卜,有助于敛藏阳气。  从古到今,都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一直以来都是24节气之首。在汉朝的时候冬至节气这天,不仅要举行隆重的庆贺仪式,而且朝廷还会放假,而民间也会歇市,举国庆祝这个节日,其热闹程度一点不亚于过年,因此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我在此提示大家的是:过年的本意是顺利地通过年关,而冬至时节天地之间阴阳气机变动剧烈,人居天地之间,亦必然会受到天地阴阳气机变化的影响。因此,冬至要淡,要静,要养。淡然而不兴奋;安静而勿过动;怡养且非妄耗。这样可以使人的阳气不虚,以助平安度过此日,不至于健康受损。 冬至是一年之中阴极而阳生的日子,从此日起,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天地阳气开始兴做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是大吉之日。但是此时天气并不会回暖,因为直至冬至,大地吸收的寒凉之气才开始慢慢释放,虽然阳气始生,但是北方大地上的寒冷,“数九寒天”才刚刚开始!此时养生主张“去寒就温”以防寒保暖,固护肾中阳气及阴精。要“早卧晚起,必待阳光”。早睡以养人体的阳气,保持身体的温热;晚起以养阴气,待日出而作,可躲避严寒,使其温暖,从而使身体阴平阳秘。从冬至开始,大地阴快尽而转为阳生,等到立春之日才会“三阳开泰”,其实,人体也是如此,横膈以下为阳中之阴,横膈以上为阳中之阳,而位于背部督脉上的“至阳穴”则是由阳中之阴到达阳中之阳的地方,也就是阴阳相交的地方。因此在冬至时节左右点按或拍打至阳穴,有振奋宣发全身阳气,疏通经血、利湿热、宽胸膈、安和五脏、补泻兼施之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