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茶历史中国是茶的故乡,但作为大西北的青海,并不产茶,青海有关茶市的最早记录,出现在唐朝时期,据了解,当时世居青藏高原的藏族及先民都喜欢吃肉,而喝熬茶又可以解油腻、油脂,是很好的止腻之物,所以它又是促进食物消化的好饮料,这个原因使茶成为他们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同时,西北高寒草原盛产战马,故“自唐世回纥入贡,以马易茶”以后,产生了由封建王朝专营的茶马互市。唐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在赤岭(今日月山)设置互市,这是对青海境内茶马互市的最早记载。后来,北宋时青海茶马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元朝茶叶在互市中占据主导地位;明代设置有西宁茶马司;清初虽官方茶马贸易机构撤销,民间茶马贸易往来仍然持续。 青海最早的茶市设在被誉为“海藏咽喉”、“茶马商都”的青海湟源丹噶尔古城位于日月山脚下。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文成公主层从这里走过,留下过许多动人的传说,这里是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在这里结合,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相交,同时唐蕃古道与丝绸南路也在这里穿越,众多民族在这里集聚,所以,这个地方在当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素有“海藏咽喉”、“茶马商都”、“小北京”之美称。这里也成为了茶马古道在青藏线上的重要的茶马交易场所。 放盐的熬茶青海人喝的茶,叫熬茶,顾名思义是熬出来的,难道如何熬药一般?也不是这么夸张,但熬久了也会发苦。其实,熬茶是一种煮开的红茶,是青海的一种饮茶习惯。熬茶是用川湘茶区出产的砖茶加水煮开,再加上青盐、花椒,讲究点的还要加上姜皮、荆芥,但是无论这么熬,哪怕只剩下一种料,那也是盐,足见茶里青盐的重要性,所以就有了那句“茶莫盐,水一般”。还有人说,这种说法来源于当地的一则《茶盐故事》。故事讲一对恋人,活着的时候不能相聚,死后分别化为盐与茶,人们煮茶时,在茶里加入盐,就能使这对恋人朝朝暮暮常相聚合。至于真假,也无从考证。 粗狂的熬茶都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久在西北居住,青海人逐渐适应了大西北严寒的高原气候,让自己的性格与生活也如同气候那般粗犷了起来,熬茶,就是一个很有代表性的例子。青海人的熬茶,相对于南方人的煮茶,是两种概念,人家是讲究,我们属于粗狂,他们用精美的茶具,青海人更多的是大碗喝茶,如果说青海人的熬茶是苏轼的豪放派,讲究“大江东去浪淘尽”,那么南方人的喝茶是婉约派的柳永,说的是“杨柳岸晓风残月”…… 热情的熬茶其实对于青海人来讲,喝茶也是青海人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体现着青海人淳朴的热情与好客,在农村,别说亲朋好友,哪怕就是一个买卖人,主人家也会倒上热滚滚的熬茶,端上农村的大琨锅,招待客人。倘若你到青海牧区旅游或做客,只要刚到牧民帐房前,好客的主人便会招呼你入帐,不一会儿女主人便端上一碗热腾腾的奶茶让你享用。奶茶是加了牛奶的熬茶,可以说是熬茶的升级版,喝了可以提高抗寒能力。 无处不在的熬茶青海不产茶,但行在青海,茶却无处不在。茶马古道,青海是重要的一站;在以前,青海人家中,熬茶用的茯茶是一种比较贵重的礼品,尤其是“益阳茶”更是盛名在外。逢年过节,青海人都会提着茯茶与罐头,走村串户转亲戚。即便是今天,你都能看到一些少数民族,在他们的节日上用茯茶作为礼物赠送给亲朋好友,在青海的超市里,砖茶也曾经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去饭馆,尤其是在羊肉摊上,那一杯熬茶是寒冬中最质朴的问候……
文章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感谢你在百忙之中看完此文,你的点赞和评论,是对小编最大的认可,码字不易,如果您喜欢,请点右上角关注,小编会给你带来更精彩的内容! |
|
来自: 旅图君 > 《历史地理文化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