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号入座:你是否也说过这些摧毁孩子自信的“一句话”

 镭师兄 2021-12-20

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每天一个观点和话题,今天我们聊一下“孩子的自信”。

人是一种心理能量弹性极大的生物,对同一个事物的接纳程度有着巨大的差异,其中“自信”是最大的变量,也是人与人的差距所在。

古往今来的名将尽管个人的武力值有很大的差异,但他们都掌握了同一种能力:鼓舞士气。他们能够通过种种手段,将士兵的“必胜信念”激发出来,从而扭转战局。

(1)有的是通过行动来激发士兵的战斗信念:例如项羽的“破釜沉舟”、韩信的“背水一战”。

(2)有的是通过演讲来激发士兵的必胜信念:丘吉尔的演讲“我们将战斗到底”等。

(3)有的则是通过身先士卒的方式带领士兵走向一个个胜利:例如苏联红军中的政委。

自信,人生的底座

一、有时候,一句话就能摧毁孩子的自信心

在孩子的交流和沟通中,有些家长掌握了一种特别有杀伤力的武器:通过简单一句话,瞬间摧毁孩子的自信。

(1)如果孩子考试不理想,没有达到预期结果时

他这样批评孩子:“你就是态度有问题,每次写作业都敷衍了事”、“你写的字歪歪斜斜,就看出你根本没用心,这次考砸了是必然的。”

(2)如果自己的孩子在公共场所做作业,被别人表扬“很努力”时

他这样说:“啊呀,就是假积极,表现给别人看的”、“还不是为了早点完成作业就可以早点去游乐场玩?”

我在某次火车上遇到过这个场景,孩子被批评“假积极”后,默默将作业收起来,面无表情地看着车窗外,她妈妈又批评她没有坚定的原则,不应该收起作业。

这让孩子完全束手无策,不知道应该怎么做了。她妈妈最后非常失望地、用响彻车厢的声音叹了一口气,然后低头看起手机。

(3)如果孩子突然考了100分,来寻求表扬时

他这样说:“只是数学考了100分而已,哪天你语文也考个100分噻,人家谁谁谁每次作文都是满分。”

这种家长还不少,他们的神逻辑是希望以此来磨砺孩子的意志、激发更强的斗志。

只要是正常心理承受能力的孩子,受到上面的“一句话核弹”暴击,有自信心才是怪事。

简单的一句话,杀伤力爆表

二、“一句话核弹”的特点

能够瞬间摧毁人的自信的“一句话”具有三个特点。

1、以点概面,全面否定

这是最常见、最有效的摧毁自信的方法,抓住孩子某方面的不足,提炼出更有覆盖性的词汇来打击他的自信。

例如孩子数学考试中出现了计算错误,那么就从这个小问题提炼出更高维度的“态度问题”,将“计算错误”扩展为“学习数学的态度不端正”,全面否定孩子在数学上的兴趣和付出。

这样的人在工作中也经常采用类似的论调,只要别人工作中出点小错误,立即就用“态度有问题”、“心态没放正”、“格局太低”来进行全方位否定。

这也是网络上杠精们的常用必杀技,不管事实是什么样的,一个“态度”、“心态”的大帽子先套上去再说。

即使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种方法都有着极强的打击能力,那么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方法简直就是异常精准的外科手术般的“自信心”核打击。

2、对比“人家的孩子”,实现“高落差”打击

这是另外一个效果明显的自信心摧毁工具,即“让自己的孩子永远生活在别人家孩子的阴影中”。

很多家长都知道不应该这样说“你同学xxx这次又是满分”、“人家孩子都是主动要求刷题,你连多做一道题都不愿意”、“我同事家孩子又拿了一个竞赛冠军,你呢?”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孩子成绩不理想时,往往将“别人家的孩子”脱口而出,希望孩子能够向更优秀的人看齐。但是最终可能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反而让孩子更自卑。

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打击自家孩子自信的高落差瀑布

换位思考一下,作为成年人,我们在工作中如果经常被领导这样说:“老李,你看看人家老张,他这次考评又是A,你呢?”你会被激发出强烈的斗志?还是觉得很有压力甚至很沮丧?

3、推崇天赋,否定努力

这也是部分家长经常做的操作,就是认定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没有天赋。

例如孩子数学成绩总是不理想,就觉得孩子不是搞数学的料,在与孩子交流时透露出这样的否定意见:“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我怀疑你没数学天赋”、“算了,你可能不是这块料”。

再后来,发现孩子语文成绩也没达到自己的预期,就觉得这个孩子“文不成,武不就”,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这种“天赋论调”的最大害处是否定了“努力”的作用,让孩子觉得“反正没天赋,再努力也没用”,从而迅速承认自己“不行”。

事实上,孩子的成绩只反映了他在某个知识点的掌握上出现问题,只要用正确的方法针对性练习几次,就能迅速将成绩提升上去。

三、怎样避免“一句话核弹”?

针对“一句话核弹”的三个特提点,可以有针对性给出解决方法。

1、针对“以点概面”的“态度问题”:聚焦到学习方法上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可以归结为“态度问题”,但是这样的结论对建立孩子自信、提升孩子成绩毫无帮助。

正确的处理方法是将问题分解为“方法问题”,即将问题归结到某个知识点的学习方法上。

例如前面提到的“计算错误”,就是孩子的心算能力不足,推荐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先心算出结果,再手算出结果,对比两个结果,如果有差异就分析问题所在。

通过这种方式每天练习10道计算题,一个月下来就能有效提升心算能力。

聚焦方法,而不是态度

2、针对“别人家的孩子”:与“过去的自己”对比

最好的对比不是“人家的孩子”,而是“过去的自己”。

即相对于以前的状态,孩子有哪些进步和退步,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所在,这样才能让孩子保持和持续激发自信能力,让他觉得自己“只是方法和习惯上有问题,不是自己不行”。

如果你总是喜欢提及“别人家的孩子”,就先想想自己在工作中是否喜欢“被与别的优秀同事”进行对比。

3、针对“天赋论”:任何一个努力的动作都值得肯定

有一个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刚出生的婴儿在智力、天赋等方面没有什么差异,只是在后天的引导和触发中不断发展出独特的优势和能力。

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其实都可以取得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人的成就,唯一的差别就是后天的引导和个人的努力。

所以,对于孩子的任何一个“努力”动作,我们都必须充分肯定,小心翼翼地维护他们的尊严和付出。

例如前文提到的那个在火车上做作业的孩子,无论她出于什么目的,能够在嘈杂的环境中安静地写作业,就应该大力表扬和肯定,而不是批评她“假积极、表现给别人看”。

每个人都有爱因斯坦的潜力

四、总结

作为家长,我们的出发点都只有一个: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但有时候采用的方式却是南辕北辙,往往一句话就能摧毁孩子的自信心,怎么办呢?

1、言语中避开“态度问题”这样的高维度词汇,聚焦“学习方法问题”这样的细节词汇。

2、不用“人家的孩子”来“反向激励孩子”,而是针对孩子“过去的自己”分析问题所在。

3、每个孩子都有天赋,需要通过后天的“努力”来激发他们的能力和优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