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动弹就出汗,阳气外泄!给你说张方子,把汗收住,请你细细阅读

 人老颠东 2021-12-20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诊断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方剂学》、《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精粹》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想和你说说,为什么有些人,一动弹就出汗。

我给你讲一个真实的医案故事。

你一定要认真阅读,把里头的辨证关键点,牢牢抓住。

话说有这么一个男子,当时年纪是58岁,医案记载姓李。

初诊时间,是2001年的7月8日。

他什么毛病呢?就是经常感觉自己爱出汗。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季节,只要一动弹,稍微劳作一点,立刻全身出大汗。头部和背部的汗,出得最多。

图片

而且,他一旦出汗以后,就出奇地怕冷。感觉身上这点热量,全都随着汗水流出去了。

平时,即便不出汗,他也常常感觉四肢不温,纳差,吃不下饭。睡眠质量也不高。

他纳闷儿,自己为啥这么爱出汗啊?要知道,别人爱出汗,都是在天热的时候,可是自己却不分时候和季节。这么下去,啥时候是头啊?

于是,他去医院检查。检查的结果是,身体一切正常,一点毛病都没有。

这可咋整?他决定,改弦更张,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沉、苔薄白、舌淡。

在了解到诸多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干姜、白术各15克,制附子20克(有毒先煎),炙甘草、防风、黄芪各10克。所有这些,水煎服,每日一剂,分2次服。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5剂之后,出汗这个事儿,基本就消失了。浑身怕冷、食欲不振、睡眠不佳等现象,也有所缓解。

接下来,原方不变,继续投用3剂。这时候,患者诸症悉平,平时劳作不再出汗,生活归于正常。

这张小医案,记载于2004年的《新中医》上。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去看一看。

我说一下这里的道理。

其实,这个患者的本质问题,在于肾阳不足。

图片

你看,此人脉沉,此乃阳气不足,脉道失于鼓舞所致。舌淡,此乃阳气亏虚,气血不能上养舌体所致。最关键的是,这个人平时四肢不温、而且在出汗以后特别怕冷。这些寒象的出现,都证明一个问题——阳气虚弱、温煦失职。

阳气者,精能养神。阳气不足,患者心神不定,所以睡眠不好。肾阳不足,日久伤及脾阳。这个时候,人的脾胃功能就受影响,患者就出现了纳差、食欲不振的现象。

当然,这些都不是问题的重点。重点是,阳气的表现形式之一,乃是阳卫之气,也就是所谓的卫气。卫气行于脉外体表,能固摄汗孔。现在阳卫之气不足,汗孔失摄,所以患者就特别容易出汗。

与此同时,汗水作为津液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是可以承载阳气的。所以,汗出多了以后,会导致患者阳虚更加明显。于是,患者在多汗以后,开始有明显的畏寒怕冷现象。

我这么说,你应该看懂了吧?

这个时候怎么办?赶紧把阳气给补上去,让阳卫之气恢复职能,替我们看守汗孔。这样,才能避免多汗,以及“多汗伤阳、阳虚多汗”的恶性循环。

好了。现在,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配伍——

干姜、白术各15克,制附子20克(有毒先煎),炙甘草、防风、黄芪各10克。

这个配伍,其实是四逆汤和玉屏风散的合方。

其中,附子、干姜和炙甘草,组成了四逆汤。这是张仲景经方里峻补阳气的一张方子。其中,附子大补肾阳,干姜大补脾阳。炙甘草健脾和中。总之,这就是滋补阳气的方子。

图片

阳气补好了,我们还得治标,来补患者的卫气,起到固摄汗孔、固表实卫的目的。于是,就用到了白术、防风、黄芪。这是玉屏风散的化裁。因为卫气源于脾,靠肺气来推动疏布,因此就用白术和黄芪健脾肺之气。防风,驱散肌表风邪,使风邪不再扰及人的汗孔。这样,汗孔大门一关,卫气在外头好好站岗,患者就不会再稀里糊涂地出汗了。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不知道,我解释清楚没有。

看到这里,有些朋友可能会想,我也经常出汗,我是不是可以用这个方子来调治自己呢?

我觉得,在下结论之前,我们必须要经过严格、专业的辨证,结合舌脉。应该说,上文医案,针对的是阳气不足、卫气不固。辨证要点和患者表现,我前面都谈了。那么,你的舌脉,是否符合辨证要求?你的全身感受,是否有阳虚的特点?这些,都必须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才能判定。故而,我觉得,四逆汤配与玉屏风散治疗阳虚多汗,虽然是不错的业界经验,但也要谨慎应用,不可以盲目尝试。

对于专业的读者朋友来说,你就把这个经验好好牢记在心吧。一动弹就出汗的人,不但可以由阳虚发展而来,还可以日久而引发阳虚。我们在这方面多积累一点经验,可以让我们日后更好地治病救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