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么看待诗词格律与非格律的争论?

 llljjgg 2021-12-20

前言

对于熟悉诗词格律的朋友来说,格律与非格律的争论,没有什么意义。

两种诗体,好比海水与江水,各有各的路数。江水好比古体诗,海水好比格律诗。江水汇入大海的时候,会有些相互融合的现象,在诗体的体现上,如同齐梁开始兴起的永明体,和初盛唐时期不太标准的格律诗。

一、诗有可以不必分古今体者

清朝诗人翁方纲曾经说过一段话:

诗有可以不必分古今体者,如《刘生》、《骢马》、《芳树》、《上之回》等题 ,后人即以平仄黏联之体为之,岂应别作律诗乎?在初唐人,则平仄又未尽黏联者 ,尤可以不必分也。《石洲诗话》

这段话有两个内容,说的就是古体与近体有点混淆的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说,以古体诗面目出现的乐府诗,在唐以后,出现了很多近体诗的形式。

第二部分说,在初盛唐时,有些格律诗不太标准。

因此,翁方纲说,诗做得好就可以,不必分什么古体诗和近体诗。

除了科举考试以外,诗人作诗是很自由的。李白擅长古体,也有很多优秀的律诗。杜甫近体优秀,其古体诗同样有大量的优秀作品。

二、乐府诗中的律诗

诗有可以不必分古今体者,如《刘生》、《骢马》、《芳树》、《上之回》等题 ,后人即以平仄黏联之体为之,岂应别作律诗乎?《石洲诗话》

这是什么意思呢?例如汉乐府《芳树 》是《乐府诗集·汉》十八曲之一。诗云:

芳树日月君乱如于风。芳树不上无心。

温而鹄。三而为行。

临兰池。心中怅。

心不可匡。目不可。

妒人之子愁杀人。君有它心。

乐不可。王将何似。

如丝如鱼乎。悲矣⑴。

到了唐朝开元时期,诗人李叔卿的《芳树》,是一首标准的五律。

春看玫瑰树,西邻即宋家。

门深重暗叶,墙近度飞花。

影拂桃阴浅,香传李径斜。

靓妆愁日暮,流涕向窗纱。

三、初唐人,则平仄又未尽黏联

在初唐人,则平仄又未尽黏联者 ,尤可以不必分也。《石洲诗话》

初唐时甚至盛唐时,有些格律诗的平仄未必合律,例如崔颢的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上半首是古体诗,下半首是格律诗(近体诗)。

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也写过的《芳树》,这就是“未尽黏联”五律:

芳树本多奇,年华复在斯。

结翠成新幄,开红满故枝。

风归花历乱,日度影参差。

容色朝朝落,思君君不知。

不过,这种早期的唐朝五律,也有失黏的问题。这首诗第二句和第三句失黏。

结束语

上面列举的,都是早期的古体与近体相互融合变化的作品。不能将这些诗,作为格律诗可以不守律的例证。

初唐的律诗,以及齐梁的永明体诗,是律诗发展的两个阶段。因此会有看似律诗,却有出律的现象。

平时我们作诗,如果作律诗,还是要符合格律的。如果不注明要做律诗,就可以作自由一些的古体诗。古体诗也好,近体诗也好,并不是衡量诗作是否优秀的标准。

@老街味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