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注射了这种常用的镇吐药后,患者突发嘴角抽搐,原因竟是......

 昵称31490947 2021-12-21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警惕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


甲氧氯普胺是一种中枢和外周D2受体拮抗剂,同时具有5-HT4受体激动效应,对5-HT3受体有轻度抑制作用,具有较强的中枢性镇吐作用。临床中,遇到恶心、呕吐以及各种腹部不适等症状时,甲氧氯普胺肯定是你首先想到的药物之一。

2021年7月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甲氧氯普胺说明书的修订公告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例病例。
案例回顾


入院

患者,女,10岁,因“呕吐4次”入院就诊。查体:体温37.8℃,脉搏90次/分,呼吸23次/分,血压90/60mmHg。


给药

甲氧氯普胺注射液10mg,肌内注射,同时给予甲氧氯普胺5mg口服,3次/日。


突发

夜间患者出现嘴角抽搐、双眼频眨、双手抖动症状,检查:咽稍红,双侧扁桃体II度肿大,无渗出,心肺正常,生理反射存在。


处理

考虑为甲氧氯普胺中毒所致,医嘱立即停药,给予地西泮5mg肌注,补液,呋塞米处理。1小时后症状明显减轻,6小时后,症状消失。


原因分析

甲氧氯普胺剂量过大:2010年《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中关于甲氧氯普胺的儿童用法与用量为: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一日0.2~0.3mg/kg,分2~3次给药。10岁患儿体重约30kg,每日总剂量不宜超过9mg。

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甲氧氯普胺易透过血脑屏障,阻断中枢多巴胺受体而致锥体外系反应。儿童的肝肾功能及血脑屏障尚不健全,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同时药物剂量过大,致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多巴胺和乙酰胆碱平衡失调,从而发生锥体外系反应。



01


锥体外系反应的临床表现

帕金森综合征:出现肌张力增高、动作迟缓、肌肉震颤、面容呆板、流涎等;

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吞咽困难、强迫性张口、伸舌、斜颈、呼吸运动障碍;

静坐不能:出现坐立不安、反复徘徊;

迟发性运动障碍:出现“口-舌-颊三联征”,如吸吮、舔舌、咀嚼等。该反应常在长期使用或者多次使用后发生。


02


锥体外系反应的治疗

一旦出现锥体外系反应,需立即停用甲氧氯普胺,采取如下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迅速给予建立静脉通道,保持呼吸道通畅,予以2~3L/min吸氧;

2.给予地西泮0.3~0.5mg/kg缓慢注射,以防止发生呼吸抑制;

3.给予补液支持,以尽快将药物排出;

4.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瞳孔、尿量及四肢肌张力等;

5.患者突然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家属容易紧张、焦虑甚至恐惧,此时医务人员要耐心地向家属做好沟通,消除不良情绪,并积极鼓励家属配合治疗。

6.轻症患者停药后不需要特殊治疗,在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即可恢复;

7.对于比较严重的患者,可给予抗胆碱药物(如东莨菪碱、苯海索)治疗。


03


如何预防锥体外系反应的发生?

严格掌握适应证

甲氧氯普胺临床主要用于用于化疗、放疗、手术、颅脑损伤、脑外伤后遗症、海空作业以及药物引起的呕吐;用于急性胃肠炎、胆道、胰腺、尿毒症等各种疾患之恶心、呕吐症状的对症治疗;用于诊断性十二指肠插管前用,有助于顺利插管;胃肠钡剂X线检查,可减轻恶心、呕吐反应,促进钡剂通过。

杜绝禁忌证用药

对普鲁卡因或普鲁卡因胺过敏者、癫痫、胃肠道出血、机械性肠道梗阻或穿孔、嗜铬细胞瘤、乳腺癌患者禁用。2021年7月5日,国家药监局发布了甲氧氯普胺说明书的修订公告,“禁忌”增加“禁止2岁以下儿童使用”。

严格掌握剂量

盐酸甲氧氯普胺注射液:肌内或静脉注射。成人,1次10~20mg,1日剂量不超过0.5mg/kg;小儿,2~6岁1次0.1mg/kg,6~14岁1次2.5~5mg。

特殊人群使用

对于儿童按照体重计算用量。肝肾功能不全、老年人、体质虚弱者应减量,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剂量至少须减少60%。

用药监护

给药途径不同,锥体外系反应发生时间也有所不同,通常情况下,肌内或静脉注射甲氧氯普胺锥体外系反应多发生在用药30min内,而口服给药锥体外系反应多发生在用药12h之后。

对于使用注射制剂的患者要密切关注患者用药30min之内是否有锥体外系反应的典型症状;而对于使用口服制剂的患者,临床医护人员针对用药风险问题要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告知患者长期、多次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症状,一旦发生不良反应,患者要及时就医进行对症治疗。


04


如何避免误诊?

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往往易被误诊为癫痫、低钙抽搐、低钠抽搐、帕金森病、癔病、颅内感染和破伤风等。由于甲氧氯普胺引起锥体外系综合征临床表现呈多样性,因而临床误诊率较高。主要误诊原因是由于对该药的不良反应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询问病史不详和未及时做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尤其是临床医师诊断思维局限性是误诊的关键。为避免和减少误诊,出现下列情况应考虑为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综合征:

(1)有明确服用甲氧氯普胺药物史;
(2)服用甲氧氯普胺3d内出现的锥体外系综合征;
(3)无意识障碍;
(4)临床相关的各种辅助检查无明显异常;
(5)排除神经、精神科等相关专科的疾病;
(6)停药后或使用氢溴酸山茛菪碱注射液、地西泮注射液等治疗,其锥体外系症状多在24h内明显减轻或消失者。

在使用甲氧氯普胺过程中,出现锥体外系症状的患者,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和用药史,提高对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临床表现的认识,并进行综合分析。某些症状和体征不能以某一疾病圆满解释时,要多做观察思考,切忌作出片面性诊断,以避免误诊漏诊。

参考文献:
[1]陈世伟,王长之,刘超,等.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中文文献分析[J].中国药事,2020,34(10):1231-1236.
[2]成燕,于苏文.151例甲氧氯普胺不良反应文献分析[J].中国药物警戒,2018,15(6):359-362.
[3]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警惕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J].中国药物警戒,2016,13(2):123.
[4]赵翠丽,杨以超,李素勇,等.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综合征38例误诊原因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14):79-80.
[5]何幼英,任绍学,刘庆宏.甲氧氯普胺致锥体外系反应误诊19例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7):102-103.
[6]巫宏韬.基层医院抢救胃复安所致小儿严重椎体外系反应1例[J].心理医生,2017,23(32):99.
[7]樊东梅.1例甲氧氯普胺引起锥体外系反应的病例分析[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19,8(3):249-250.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葛金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