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伤寒论.第206条

 新用户1258N1Wf 2021-12-21

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之,必发热色黄,小便不利也。(见《论》.第206)。

作者:蒋远东

阳明病,面合色赤,不可攻是说这是一个阳明病引起的面合色赤,不可以用麻黄汤攻表,也不可以用承气汤汤攻里。如果用麻黄汤攻表必定会发热色黄;如果用承气汤攻里,即下了的话,必定会小便不利。

子恒(heng)试注讲,这有可能是一个汗出不彻引起的阳明病,也有可能是一个素有湿邪,湿邪闭表,即阳气怫郁在表引起的阳明病。第48条讲:二阳并病,太阳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续自微汗出,不恶寒。若太阳证不罢者,不可下,下之为逆,如此可小发汗。设面色缘缘正赤者,阳气怫郁在表,当解之,熏之。若发汗不彻,不足言,阳气怫郁不得越,当汗不汗,其人躁烦,不知痛处,乍在腑中,乍在四肢,按之不可得,其人短气,但坐,以汗出不彻故也,更发汗则愈。何以知汗出不彻?以脉涩故知也。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太阳因转属阳明,是太阳阳明并病。现在的面合色赤是阳气怫郁在表,不得外越。当小发其汗则愈,即宜麻黄桂枝各半汤,或桂枝二越婢一汤,小发其汗则愈。

面合色赤是阳明胃热上冲于面部表现在脸上的一个病,是阳明外证。所谓面就是我们正对患者的时候看到的病人的整个面部,即整个脸。《医宗金鉴.第十七卷》讲: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e:俗称鼻凹)中,旁约太阳之脉(法令),入上齿中,还出侠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yi)后下廉,出大迎,循颊(jia)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lu)。大意是说:足阳明胃经是从鼻凹这个地方下来的,沿法令这个地方到了唇口;在沿下颌骨的外沿到耳朵的前面即下颌骨的尾端,沿发际交于额颅,即整面部。

这里的面合色赤是说整个面部都发红。合是整个的意思。赤是红的意思。因为整个阳明经要从脸上过,如果阳明有热,这个热怫郁在表,整个脸都会发红。红的颜色不正常即为怫郁,因为这个不正常的颜色是阳明有热不得外越。

不可以攻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可以用麻黄汤攻表发汗;二是不可以用大承气汤清下里热。既然它是一个阳明病,阳明发热是蒸蒸发热,热在向外冲,一定会汗出的,现在面合色赤而不汗出,要么是表有寒,要么是里热不足才不汗出,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稍微发一点汗,表寒即去,里热即升则愈。第48条【注】:宜麻黄桂枝各半汤或桂枝二越婢一汤小发其汗。麻黄桂枝各半汤是发汗敛热的药,即用麻黄桂枝发汗,有用芍药敛汗,使病人小汗出而解其郁;桂枝汤二越婢一汤是用麻黄桂枝发汗,用石膏清胃热,使病人小汗出而里热清。

这是一个胃热上行于面部的病,所以面合色赤。其热在外,是阳明外证,所以,不可攻里发汗;如果攻里发汗,即是助热生火,火生者土生,土色主黄,必定会导致病人发热发黄。汗出者,即是亡津液,也是利小便。现汗出则必亡津液,亡津液则小便必不利。

若下之中的下药是寒药,能引邪入里,且寒药能使阳明瘀热更甚。阳明瘀热更甚即是阳明寒湿或阳明湿热更甚。阳明寒湿或阳明湿热甚者,小便不利(见第48条)。第262条讲:伤寒瘀热在里,身必发黄,麻黄连翘赤小豆汤主之;第261条讲:伤寒身黄发热,栀子柏皮汤主之;第260条讲: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子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茵陈蒿汤主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