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筱斋医案(六)

 一个大树 2021-12-21

十一、新加黄龙汤治愈湿温病一例

冯某。

主诉、诊查、辨证∶患湿温病,温热夹湿与积滞交凝,羁于阳明,高热燔炽,营阴大伤;牙龈、舌端糜烂生疳;咽痛,水饮难下;齿燥唇焦,神识昏昧;大便秘结18日不行,腹部热度独剧;小溲一昼夜仅得通行1次,艰涩难下,量少色赤;疹瘩层出不穷;舌质绛赤,红刺毕露;脉数而少力。当此之际,正虚邪实,证殊危笃,倘听其自然,有邪盛正亡之势,如侧重驱邪,有贼去城空之虑。

治法∶选用新加黄龙汤,略事增损,复以紫雪解毒清热,作背水之战。

处方∶西洋参 6g 太子参 10g(两味另作浓煎和服) 生大黄 10g(后下) 芒硝 5g(冲服) 粉甘草5g 元参15g 大生地15g 大麦冬10g 当归5g 知母10g 川黄柏5g 海参30g

另以紫雪丹每次 1.5g,银花露调服,药前先进。药后便下黑粪燥块多量,热降神清。继续调治,渐趋向愈。

【按语】新加黄龙汤为吴鞠通所创制,方中"以人参补正,大黄逐邪,冬地增液,邪退正存一线,即可以大队补阴而生,此邪正合治法也",针对温热病易于伤阴的特点,气阴已伤而邪仍实的具体病情,在前人成方的基础上,作了缜密的增损,故获良效。

十二、清下法治愈伤寒一例

陈某,年近 30

主诉及病史∶于夏秋间患暑湿病,已 20余日,壮热已退,大便从溏泄转为秘结,浊苔不脱,不思谷食,忽自感视物昏糊,目中不了了,以手拭目不休,次日即陷入昏迷状态,家属急来邀诊。诊查∶诊察时除上述症状外,视其晴不和,按脉甚数,呼之能应。辨证∶此与伤寒论条文相符,因失下所致,断为实热上犯清空。治法∶乃阳明证,不作厥阴神昏论治。

处方∶大黄10g 芒硝10g 枳实10g 瓜蒌实15g 火麻仁15g 元参10g 芦根30g药后便通,神志随清,目睛亦和,续服养阴增液剂,如石斛、麦冬、元参、银花、天花粉、竹叶等品,调理而愈。

【按语】伤寒论 252 "伤寒六七日,目中不了了,晴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者,此为实也,急下之,宜大承气汤。"仲师在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而目中不了了、睛不和的情况下,毅然断为实证,采用急下法,选取大承气汤,有其特殊见解。目中不了了,晴不和何以是实证?何以须急下?张隐庵论之最当,他说∶"目中不了了者,乃悍热之气循眼系而上走空窍。睛不和者,脑为精髓之海,而髓之约为瞳子。悍热之气循眼系而入脑,故睛不和。大便难而无燥尿,身微热而非壮热故曰无表里证。实热在里而悍气独行于上,故谓之实。设下之不早,有脑膜爆裂而死者,故当急下。"曹颖甫甚赞此说。阳明实证一般是在痞满燥实四证兼备的情况下运用大承气汤,此条仅在实字上着眼,而断为实证的根据不在大便秘结、胸痞腹满或潮热烦渴,而在目中不了了、睛不和,采用大承气汤釜底抽薪,反映经脉通路与疾病的关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