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清热利湿法风法治愈奶癣一例 徐某,男,4个月。初诊∶1977年3月12日。 主诉及病史;患儿出生后1个月脸面部即起红斑丘疹,渐向额部及头部扩展,糜烂流水,遇热痒甚,晚上常哭闹不安,小便短赤。曾在中医内科治疗半月无效。 诊查∶营养中等,面色红润,脸面、头皮成片红斑,伴有密集水疱,部分皮损显露出鲜红色的糜烂面,渗出液较多,伴有较多的痂皮。 辨证∶奶癣(婴儿湿疹)。为感受风湿热邪,蕴阻肌肤而成。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处方;银花 5g 防风 lg 荆芥 2g 僵蚕 2g 连翘 2g 川柏 2g 桑叶 3g 蝉衣 2g 七厘子3g 苍耳子3g 白鲜皮 2g 外用药∶青蛤散、博落回、松花粉麻油调搽患处,日搽 2 次。 二诊;3 月 15 日。 上方药内服4 剂,皮损停止扩展,渗液略有减少,瘙痒减轻,晚上稍安。上药有效,连进 5剂。外治同前。 三诊∶3 月 20 日。上方药又服5 剂,皮损减轻,渗水已少,大部结痂,仍瘙痒。方药以养阴祛风止痒为宜。 处方;苍耳子 3g 僵蚕 2g 蝉衣 2g 丹皮 3g 生地 5g大青叶 3g 七厘子 3g 赤芍2g 银花 3g 连翘 3g 白鲜皮 3g 外用药∶上药除松花粉,搽药方法同前。 四诊;皮肤干燥脱屑,晚上,已能安睡,皮损基本已愈。仍守上方再进药 3 剂以巩固疗效。【按语】"奶癣",西医称为"婴儿湿疹"。本病乃禀性不耐,内有胎毒湿热,外受风湿热邪所侵而成。二者蕴阻肌肤,又由于婴儿皮肤娇嫩,故始则发红、瘙痒、渗液,因经常播抓,故易感染糜烂,或者皮肤增厚变粗,缠绵难愈。本案始于面颊、双颧,以后发展至眉棱、双耳。高痒不安,渗液较 多。汪老辨证为 内有胎毒湿热,外感风.湿热邪,茹阻肌肤 而 成。药 用防风,、荆芥、僵吞、 蝉衣。连翘。七厘子、类叶疏风散热,又用川l柏、泽泻、苍耳子、白鲜皮祛风除湿,服药 5剂。皮损己不再扩展,头顶皮损渗出液减少,10 剂后渗出液基本停止,皮肤趋于干燥,故改用养血祛风止痒为治。外治用青蛤散、博落回、松花粉麻油调搽,有收湿止痒、清热解毒之功。若有脓者用八将散、黄柏末湿敷,日 2~3 次,每次 20 分钟,待感染被控制后仍用上药外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