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盛国荣医案(四)

 一个大树 2021-12-21

七、金参七散为主治愈胸痹一例

林某,女,53岁。

初诊;1980108日。

主诉及病史;头晕目眩,胸闷心悸,伴行走气促,夜寐烦躁不安,腰膝酸软,纳呆脘闷。诊查∶舌淡紫,苔薄白,脉结代。血压210/120mmHg,胆固醇280mg%,心电图提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心律不齐。

辨证∶证因气阴两虚,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治法∶治宜养阴益气,行血化瘀。

处方∶丹参15g桑寄生15g怀牛膝15g白芍15g玉竹10g茜草根10g柏子仁10g桃仁6g炙甘草6g

水煎送服金参七散(西洋参、川三七、鸡内金各等分为末),每次1.5g,日服2次。

连服药2周,血压降至正常,心电图提示;工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律,胆固醇240mg%。诸症明显好转,惟胸闷不舒。嘱服金参七散,每次1g,日服2次,连服1个月,以巩固疗效。

【按语】盛老认为对于老年患者之胸痹,更应注重于益气化瘀,临证自创金参七散,功能补气活血、消积化瘀。方由西洋参、川三七、鸡内金各等分组成(每次服2g,日服23次)。临床常用于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肝硬化、慢性结肠炎等因于气虚血瘀者,恒取得较稳定的疗效。盛老认为诸参或偏温补或.偏苦寒,惟西洋参性凉味甘微苦,补气,之中兼能清润,无补而雍闭之弊;鸡内金不仅善化沙石,且善通血脉,能消血管之瘀滞;川三七功能活血散瘀。全方具有补气而能化瘀,行血而不伤正的作用,故常能获取佳效。

八、消夏汤蛤愈夏一例

杨某,女,7岁。

初诊1982725日。

主诉及病史∶近两年来,每于暑夏之际,低热疲乏,纳少便溏。

诊查;视患者面黄肌瘦,疲惫懒言,诉身热口干,食少伴院腹胀闷,溲短赤,大便溏薄,舌苔腻,脉细滑。

辨证∶症因脾虚运化失司,暑湿盘踞中州。

治法∶治宜健脾益气,清暑利湿。投以自拟消夏汤加减。

处方∶珠儿参6g青皮6g苍术6g半夏曲6g茵陈9g泽泻9g炒谷麦芽9g茯苓12g薏仁12g甘草3g藿香4.5g佩兰4.5g

服药4剂后,患儿身热减,纳食增,余症亦见好转,乃遵前方再进2剂,诸症均失,唯精神尚疲乏,大便形质偏溏。投以自拟三豆四神汤(绿豆、赤小豆、扁豆、茯苓、怀山药、莲子、芡实)煮食,以作善后计。

【按语】小儿夏季热,古称"",多因脾胃虚弱或气,阴不足所致,临床常见,夏季身低执,纳呆消瘦,溲黄便溏等症。盛老认为此病正如李东垣所云"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并认为"阴火"者,其中之因由于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之元气,,在小儿尤为恒见.,临证,喜用东垣的清署益气汤治疗小儿夏季热。但盛老认为李氏之方,药多达17味,难免有过分庞杂之嫌,反使后学者加减无所适从。因此,仿其意,自拟消夏汤以治疗夏季热,效验如响。方中以珠儿参为主药,盛老云;珠儿参一名孩儿参,产闽中,性味均似西洋参,唯其性偏寒,功能润肺降火,补脾利湿,且价格低廉,是治疗夏季热的理想药物;茵陈、泽泻清署热而利水;苍术、半夏曲燥脾湿而和胃;茯芩、甘草健脾胃而化湿;谷麦芽、青皮消积滞而理气。脾胃健则运化如常,暑湿利则阴火自退,是一张治疗夏季热之妙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