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甘麦大枣合百合地黄汤治愈烦躁一例 庄某,男,37岁。 初诊∶1965年4月13日。 诊查;肝升太过,右降不及,烦躁不宁,头痛偏右,眩晕不清,筋脉拘挛,夜寐不安,大便艰,脉虚弦,苔薄腻。 治法∶甘麦大枣合百合地黄汤加味。 处方;里百合五钱(先煎)大生地四钱,淮小麦一两炙,甘草—钱炒,枣仁三钱,川贝母二钱,珍珠母五钱(先煎),红枣四枚,夜合花二钱5剂 二诊;前诊用百合地黄、甘麦大枣合法,尚合法度,烦躁不寐、头偏痛、眩晕已瘥,筋脉拘挛依然如故。仍守原法加重。 处方;野百合一两(先煎),大生地四钱,淮小麦一两炙,甘草一钱半炒,枣仁三钱半,牡蛎五钱(先煎),珍珠母五钱(先煎),红枣四枚5剂 【按语】烦躁不宁、夜寐不安等精神恍惚之症,颇似《金匮》所谓"百合病",是肺阴心营两虚之故,所以用百合补肺阴,地黄滋心营,再配合甘麦大枣汤养心安神,介类药潜降,颇有效果。 本例用百合补肺以助其右降,又用珍珠母、牡蛎平肝以制其左升,相辅相成,而达到两脏的相对平衡。方中贝母有两种作用,一是同夜合花配伍以解郁,二是清肺虚有热之痰,故可起到清除烦躁的作用。 六、育肾柔肝清心法治愈不寐一例 顾某,男,35岁。 初诊∶1958年7月21日。 主诉及病史∶不寐已久,口苦,舌麻辣,后脑热,时痛。 辨证∶心肾不交,阴虚阳扰之故。 治法∶拟予育肾柔肝,清心安神。 处方;阿胶珠二钱,酒炒大白芍二钱,珍珠母四钱(先煎),抱茯神三钱炙,远志一钱,枣仁二三钱(川连三分同炒),酒黄芩八分,嫩钩钩一钱半(后下),夜交藤四钱,莲子心八分,淮小麦四钱5剂 二诊∶不寐、口苦、舌麻辣、后脑痛均见轻减,腰酸痛。再从前方加减之。 处方;阿胶珠三钱,酒炒大白芍二钱,珍珠母四钱(先煎),抱茯神三钱炙,远志一钱,枣仁三钱(川连三分同炒),酒黄芩一钱炒,川断三钱,桑寄生三钱,嫩钩钩三钱(后下),夜交藤四钱5剂 三诊∶不寐、头痛虽减未安,腰酸痛,遗泄。再拟育肾柔肝安神。 处方;阿胶珠三钱,酒炒大白芍二钱,珍珠母五钱(先煎),抱茯神三钱,炒杜仲二钱,枣仁三钱(川连三分同炒),炒川断三钱,炒潼白蒺藜各三钱,桑寄生三钱,金锁固精丸四钱(包煎)5剂 四诊∶夜寐安,头痛止,口舌和,已二旬余。近日耳后疼痛,头痛耳鸣,下则遗泄,寐少梦多,相因同发。苔薄,脉细弦。再拟育阴清肝。 处方∶阿胶珠三钱,生白芍二钱,抱茯神三,钱夏枯草三钱,枣仁四钱(川连四分同炒),酒黄芩一钱半,黑山栀一钱半,炒杭菊二钱,三才封髓丹四钱(包煎) 【按语】本例阳不入阴,心肾不交,阴虚火旺,肝阳扰动,前后四诊,黄连阿胶汤滋阴清心的主法不变。 肾阴耗伤,不能上承于心,心肾失交,则心火独亢而不得眠;阴亏于下,虚火上炎,则口苦舌燥,舌感麻辣。肝肾阴亏,相火易动,四诊时头痛、耳鸣、梦遗、失眠又发,故程老始终以滋阴为主,着眼于治本而兼顾其标,方中养心、柔肝、育肾都属于滋阴的范畴。 程老治不寐用黄连,很注意与他药的配合。他认为对心阴不足(或肾水不足)、心火有余而烦躁者,黄连用量宜小,一般在三分至五分之间,用水、盐水或蜜水炒,主要是防其"苦从燥化"。程老些有因黄连用量较大而致彻夜不寐,后减轻剂量,加入柔润,遂得以见,效的实例,所以提出 治不寐须轻用黄连的告诫。他常以黄连配阿胶,以得其滋润;配枣仁,以得其酸制。 程老还认识到;补心"体"宜酸,强心"用"宜辛,故归脾汤、补心丹等成方中均有枣仁(酸)、远志(辛)相配,且远志交通心肾,解郁开结,辛而不猛,比之川芎与隶仁为伍,似更为妥善(川芎过于升散)。所以他常用茯神(或朱茯苓)、远志、枣仁3药相配以养心安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