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门雪,名振辉,号壶公(1902——1972),江西省婺源县人。少年时代从安徽省歙县名医汪莲石先生学医,后就读于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并拜江苏省孟河派名医丁甘仁先生为师。毕业后,留校任教,并任教务长,兼广益中医院医务主任。1954年任上海第十一人民医院顾问,1956年任上海中医学院院长。曾当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程氏主张把伤寒与温病学说综合运用于临床,临床善用叶氏(天士)之法,擅长以轻灵之剂治病。程氏从事中医教育工作40余年,在培养中医人才、继承与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程氏医术精湛,著作甚多,现存的有《金匮讲义》、《伤寒论歌诀》、《校注未刻本叶氏医案》、《妇女经带胎产歌诀》和《程门雪医案》等。 一、清暑熄风法治愈暑厥一例 郑某,女,中年。 主诉及病史;久恙之体,烦劳后感受暑气,陡然热高,发痉发厥。厥返之后,肢搐头疼仍甚,热高不退,渴欲引饮。 诊查∶脉弦而数,苔黄腻。 辨证∶此素体早虚,肝用本强,烦劳之后又受暑邪,热胜风生,引动风阳,上窜于脑,横流四末,故见痉厥之象。证在重途,本虚标实,有正不胜邪,厥而不返之虑。 治法;清泄重镇,以熄风阳而安脑府,固为必要,但当先以清暑之品退其壮热,良以热不退则风阳不平,退热乃釜底抽薪之计也。从前病象,只能暂置不议,急则治标,古有明训,际此标症鸱张之时,尤当先治暑矣。列方于后,以备酌取。 处方∶羚羊片四分,生石决八钱(先煎),白池菊三钱,抱茯神三钱,益元散四钱(包煎),鲜藿佩三钱,西瓜翠衣三钱,连翘壳三钱,粉丹皮一钱半,霜桑叶三钱,竹茹叶各一钱半,鲜荷叶一角,嫩钩钩三钱(后下),荷梗一尺(去刺),白荷花露半斤,枇杷叶露半斤(代水煎药) 二诊∶今诊脉数见平,细而弦如故,苔转薄白。热势潮高潮低,头疼肢蠕动,梦语如谵未止, 口苦无味。以症脉论,暑邪渐化,肝阳未平,湿热未尽。其身热之不尽者,以素有虚热也。目眦皆黑,经事二载不行,内有干血无疑,姑暂置之。再用平肝潜阳,安神化湿热为继。 处方;生白芍二钱,生石决八钱(先煎),杭菊炭二钱,鲜竹茹二钱(玫瑰花三朵同炒,)朱茯神三钱,真川贝三钱,橘白络各一钱,鲜佩兰一钱半,嫩钩钩三钱(后下)水炙,桑叶一钱半,枇杷叶露一斤(代水煎药),鲜荷叶一角,荷梗一尺(去刺),益元散四钱(包煎) 三诊;头眩痛仍甚,带下频频,腹中胀,溲赤黄。肝阴本亏,肝气滞而肝阳升,湿热下注,带脉不束。暂投柔肝潜阳,化湿束带法。 处方;大白芍二钱,稽鲁豆衣三钱,左牡蛎八钱(先煎),炒杭菊二钱,朱茯神三钱,真川贝二钱,瓜萎皮三钱,鲜竹茹一钱半(玫瑰花三朵同炒),橘叶络各一钱半,生薏仁四钱,川柏炭八分,桑嫖蛸四钱,鲜荷叶边一圈,荷梗一尺(去刺) 【按语】干血之证是大实致虚、虚中夹实。此例虚实夹杂,标本交错,使辨证甚为困难。程老在辨证上首先认准其高烧有暑热、虚热两种因素。痉厥既是热盛生风,又是本体肝阳化风,上犯清空而厥,流窜经络而痉。其可虑之处,既在邪势鸱张,又在正不胜邪、虚中生变。 治法以"急则治其标"为前提,用清署热(益元散、连翘、藿香、佩兰、荷叶、荷花、荷梗),平肝潜阳(羚羊、石决明、牡蛎),清泄风阳(菊花、桑叶、丹皮、钩藤),安神(茯神、朱砂———益元散),一剂而诸症缓和。二诊、三诊即转入柔肝(白芍、稽豆衣),化痰湿(橘白、橘络、瓜萎、川贝),化湿束带(苡仁、黄柏、桑螵蛸)等法,取效甚捷。 此病转机的迹象,在于二诊时由高热转为潮热,由痉搐而转为肢蠕动,由昏厥而转为头痛,梦语如谵(已经清醒,但睡熟时有梦呓)。 至于干血劳的治法,仲景有大黄蜃虫丸,为程老所常用。他的理论是∶"润以濡其干,灵动入血之药(即虫类药)以通其瘀,先行干血,缓用补虚。"此例当待署邪退、肝阳平、体力恢复后用之。 二、益气养营、纳气平喘治愈虚喘一例 陶某,男,65岁。 初诊∶1958年7月14日。 诊查∶短气,动则喘促,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细。 辨证∶肾气大亏,虚冲上逆,证势严重。 治法∶姑拟益气养营,而纳虚冲。 处方∶吉林参一钱半(另煎冲),紫衣胡桃三枚(打),紫石英四钱(打),大熟地四钱酒洗,当归身二钱,枸杞子二钱,山萸肉二钱炒,补骨脂一钱半,五味子六分,坎炁粉二钱(包煎)4剂 【按语】喘者气,从少腹上冲,谓之"冲气",是由于肾气大虚,不能纳守于下,加以中气亦虚,中无砥柱,则奔冲于上,而为短气喘促,以年老及肾虚者较为常见。治法以温肾纳气、补中守气为本,可酌配补肺降气法,以治其标。 古人认为虚喘之证,"根于肾,关于脾,出于肺","气生于脾,降于肺,纳于肾",所以治疗年老、虚弱者之喘,必须重视脾肾二脏。 本方以吉林参、当归补气和营;熟地、萸肉、杞子以补肾精;石英、胡桃、五味、补骨脂、坎悉等则为温肾纳气之要药。如有虚汗,可加重人参用量,以防虚脱;如面色苍白,虚肿复起,可用桂、附、胡芦巴、黑锡丹等以温肾阳而平冲固脱,此皆为程老常用之法。 程老生前治疗咳喘有几句要言;"治喘咳不离乎肺,不限于肺";"虚喘治肾,实喘治肺";"治实必顾虚,治虚必顾实";"在肺为实,实者邪实;在肾为虚,虚者元虚"。进一步的辨证,程老则认为表邪有风温、风寒、风燥,痰有寒痰、热痰,或有风寒夹热痰,风温夹寒痰,甚至还有肺阴虚兼伏风温之邪而致的痰红,以及肺气虚兼有热痰,感冒频繁等表里寒热虚实夹杂等种种证型。肾虚咳喘,以中老年为多;但年轻者受寒饮冷,多言高声,皆今肺虚,故治疗咳喘也.应注意肺虚。 治疗咳喘,程老喜用定喘汤,对寒郁化热尤为适宜。有表邪者用小青龙汤;有表邪而又夹热者加石膏,或用厚朴麻黄汤(厚朴、麻黄、石膏、杏仁、半夏、细辛、干姜、五味子、小麦)。这3方内包,括解表、平喘、止咳、化痰和清热等法。咳喘夹热者,除上述方剂外,轻则常用泻白散、黛蛤散(兼见痰红)加味。 至于《金匮》"脉沉者泽漆汤主之",程老以为是表邪渐解,要兼顾正虚,所以用紫菀,、白前止咳平喘,半夏、泽漆泄化痰饮,桂枝、生姜温开,黄芩清热。此外,须用人参甘以扶正补虚。从而他又体会到用生脉散来补肺,对咳轻喘重、体虚汗多者,比之人参更有针对性。 对于肾虚咳喘,程老常用的方剂是七味都气丸、黑锡丹、肾气丸、全鹿丸等。又仿《外科证治全生集》阳和汤法,用熟地、鹿角霜、甘草、麻黄、白芥子,配合紫菀、款冬、白前、苏子、杏仁等药,治疗阳虚咳喘痰鸣的患者也颇有效。 程老认为;治咳喘而不善化痰,其效果是不会理想的。外邪袭肺不论是寒是热,必然聚湿酿痰,经热灼蒸,则更胶结,阻气机之肃化,碍治节之下行,气不得降,必然为咳为喘。至于肾阳不振。中气不续,虚则不能化水。气虚则不能布津。亦必蓄水停饮,酿成痰湿,肺气不得下降,同样为咳为喘。所以虽虑痰为实邪,又须顾到这些虚的因素。 化痰一法,当视为咳喘治疗中主要佐法,二陈汤为通用方,痰多者加白芥子、杏仁,即六安煎;夹热者加黄芩、贝母、海浮石、蛤壳等。消痰用白芥子、莱菔子、雪羹汤(海哲头、荸荠);豁痰用权实、郁金、运远志;滑痰用竹沥、竹茹∶涤痰用皂夹丸。 葶苈大枣泻肺汤等(用此法时须注意患者体质强弱,虚老者应慎用)。 程老治咳喘常用清肺、宣肺、肃肺等法。清肺又分两种∶一为清养肺阴,用药如沙参、麦冬、花粉。玉竹等∶—为清漏肺热。用药如桑皮地,骨皮,黄芩,马兜铃等。以上诸法大都配合应用。如宣肃、清肃、润肃,清润、清宣等,而化痰法必须经常参入,使气机通利,当有助于取得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