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锡祺医案(五)

 一个大树 2021-12-21

例三 刘某,男,52 岁。

初诊∶197510月 31日。

主诉及病史;1970 年秋以来自觉腹部不适,继而剧烈绞痛,并向耻骨部放射,前往某医院急诊,尿常规为镜下血尿,给予对症处理。以后常有类似发作,曾经外院泌尿科检查治疗,线腹部片及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均无异常发现,治疗无效而出院。近 个月来,腰部隐痛,有时腹痛较甚。

诊查∶小溲频数,并有刺痛,查尿常规,红细胞持续(++)~(+++)。脉细,苔薄。治法;治拟益肾清热导石。

处方∶生地 12g 丹皮 6g 旱莲草 30g 冬葵子12g 滑石 30g 石韦 15g 升麻 6g黄芪 9g 党参 9g 金钱草 30g 生草梢 9g

二诊;11 月 日。服用益肾清热导石之剂 剂,午睡时突然痛醒,尿道刺痛尤为难忍,小瘦不畅,余沥不尽,半小时后尿出结石 块,小便遂得通畅,疼痛顿时消失。今日复香尿常规,正常。治拟益肾健脾,以善其后。

随访∶患者自觉症状消失,多次尿检复查均属正常。

【按语】西医的"尿路结石",在中医学文献中被称为石淋,系湿热蕴结下焦,复与尿中沉淀物互结而成,日积月累,逐渐结聚成块,大则为石,小则为砂。有石淋、砂淋、血淋之分。临床上以小便涩而难出,或排尿中断,或小便刺痛,少腹拘,急引及脐中或腰腹部绞痛,伴放射痛,尿血等表现为主。古有清热利湿,通淋排石,理气导滞,化瘀通络,健脾补肾,利水排石等法则。本人体会;泌尿道结石形成后,由于尿液向下冲击,结石表面的棱角或粗糙面可能嵌入泌尿道粘膜内,或损伤粘膜产 生粘连,迁延日久而不能排出。联想到车轮陷入地面后,汽车不能向前行驶,司机常将车身后退,再加足马力,借助惯性作用,往往可以一冲而过。故我在通淋排石的基础上,使 用升麻或,桔梗等升提药物,在利尿排石药物的作用下,有可能移动结石的位置,使其冲破原来的阻挡,有利 于结石的排出。使用桔梗或升麻时,应配以党参、黄芪等益气,药(气虚者更为适宜),否则,升举力不强,且不持久。经过多次临床实践,确有其效。方中生地、丹皮益肾凉血,取六味地黄丸意。重用旱莲草养阴益肾,凉血止血,肝肾阴亏者用之最好。金钱草清热排石。滑石、石韦、冬葵子利水通淋排石。生草梢利水,为止茎中痛的要药。

在治疗过程中,嘱患者多饮水,体健者可配合跳绳运动,以利于结石的排出。 若突然发 生剧烈的腰腹部绞痛,可能为结石位置发生移动。若出现尿道刺痛,小溲余沥及肉眼血尿,很可能是结石排出的预兆,应鼓励患者消除顾虑,配合治疗,以促使结石排出。排石后再以益肾健脾之剂而收功。

九、温阳湿、导痰开窍法治愈嗜睡症一例

栾某,男,42岁。

主诉及病史∶长期精神委顿,四肢倦怠无力,遍体虚浮,嗜睡,静坐片刻即呼呼入睡,有时乘车亦会入睡,呼之则醒,醒后复睡。平素畏寒而不怕热,大热天亦很少出汗。

诊查;纳谷不振,大便溏薄。体型矮胖。脉沉迟,苔白腻。

治法;治拟温阳化湿,导痰开窍。

处方∶茅术 9g 川朴 6g 陈皮 6g 半夏 6g 陈胆星 6g 石菖蒲 6g 补骨脂 9g 附块 9g 益智仁 6g

以上方加减,连续服药 2 个月后,浮肿消退,大便转实,精神得振,胃纳亦佳,嗜睡症获得治愈。

【按语】 阳主动,阴主静,阳虚阴盛,故而嗜睡。中医学理论认为;"脾气虚则怠惰嗜卧""脾胃受湿,沉困乏力,怠惰嗜卧"。患者体格丰肥。体肥者多湿,脾恶湿喜燥,湿困脾阳,脾阳不振,运化无权,临床可见;纳呆,便溏,身重,嗜睡等症。苔白腻,脉迟缓,系痰湿内阻所致。脾主四肢肌肉,脾气虚弱,水湿内停,溢于肌肤,故而遍体虚浮,精神疲乏。方中茅术、川朴、陈皮,取平胃散之意,以燥湿健脾;半夏、胆星、石菖蒲,化痰降逆开窍;命火式微,故不怕热,但畏寒,拟以附块、补骨脂、益智仁,温壮真阳,益火之源,以运脾阳,脾运得健,诸症均解。全方宗温阳化湿、导痰开窍之法,连续服药 60 余剂,临床症状消失而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