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钱伯文医案(五)

 一个大树 2021-12-21

九、滋阴补肾、健脾湿法治愈膀胱肿瘤一例

汪某,男,64岁。

初诊19773月。

主诉及病史;因经常尿血,于197612月至某医院进行膀胱镜检查,见膀胱右侧壁有几颗乳头状肿瘤,最大直径约1.2cm×1cm,诊断为膀胱肿瘤,建议手术。由于患者有严重冠心病,对手术有顾虑,于是要求用中医中药治疗。

诊查;诊时,尿血时有时无,时多时少,服用止血药未见明显效果。小便时常感淋沥不畅或轻度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精神疲乏,腰际酸楚。舌苔微薄,舌质偏红,脉细弦。

辨证;证为高年正气不足,肾阴亏损,湿热下注。

治法∶治以滋阴补肾,健脾利湿,两者兼顾,使补不呆滞,利不伤阴。

处方∶知母12g黄柏12g生地24g丹皮12g泽泻12g茯苓24g山萸肉12g生熟苡仁各24g粉草廨24g甘草梢6g天龙2

另用琥珀粉1.5g,分2次吞服。六味地黄丸12g,分2次吞服。

二诊∶服药后小便较前稍畅,尿频、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也略有减轻,小便尿血减少。惟腰际仍感酸楚,精神疲倦,胃纳不佳。苔薄质偏红,脉细弦。仍守原意。

处方∶知母12g黄柏12g茯苓24g生地24g泽泻12g丹皮12g天龙3生熟苡仁二各24g粉萆酶24g桑寄生24g甘草梢6g

琥珀面1.5g,分2次吞服。六味地黄丸12g,分吞。14剂。

三诊;药后尿血明显减少,膀胱刺激症状亦明显减轻,惟腰际仍感酸楚。前方见效,仍守上意为法。

处方;原方加山萸肉12g,杜仲12g,怀牛膝9g。去黄柏、知母。

嗣后患者离沪休养,坚持服用上方药半年左右,回沪膀胱镜复查,膀胱右侧壁乳头状肿瘤有所缩小,建议继续服用中药,于是按照原方,继续服药8个多月。1982年随访,未再出现尿血,一般情况良好。由于患者对膀胱镜检查有顾虑,未再进行复查。198410月随访,健康情况良好。

【按语】膀胱癌在临床上常见湿热下注、瘀血阻滞和阴虚火旺等型。本例根据辨证宗肾阴亏损,虚火上升,正气不足,湿热下注治之。因此,以六味地黄九滋阴补肾,辅以知母、黄柏滋阴降火,并佐萆薢、生熟苡仁、甘草梢等清利下焦湿热。这样补泻结合,攻补兼施,俾补而不滞,利不伤阴,以达相辅相成之功。据实验报道,萆薢和薏苡仁水煎剂对癌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方中琥珀、天龙不仅有化瘀止血消肿的功效,同时还有较好的抗癌和抑癌作用。本人认为本例能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琥珀、天龙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十、滋阴养胃、血消肿法控制食管癌一例

候某,女,62岁。

初诊19795月。

主诉及病史∶从197810月起进食作噎,曾服药治疗未见好转,至19794月赴某医院作CT摄片诊断为食管癌,片见食管中段约3.5cm左右的区域狭窄,拉网及胃镜检查亦诊断为食管癌(鳞癌),建议手术。因年高体弱,不愿手术而要求用中药治疗。

诊查∶吞咽困难(仅能吃半流质),胸前区及背部常感闷胀隐痛,咳嗽不爽,痰多粘腻,大便干燥。舌苔薄腻,质偏红绛,脉细弦。

辨证∶证为肾水不足,阴液亏耗。

治法∶治拟滋阴养胃,活血消肿。

处方;沙参各24g生熟地各24g天花24g麦冬12g茯苓24g丹皮12g

瓜萎皮24g乌梅肉9g生熟薏苡仁24g土茯苓24g天龙3条石见穿12g石打穿12g八月札12g女贞子24g枸橘李12g五味子6g三棱12g我术12g橹豆衣12g

加减药物;如症见口干津少、舌质红绛者,加知母、玉竹、石斛、元参等;如症见咳嗽痰多粘腻者,加石韦、陈皮、象贝母等;如见胸背灼热隐痛者,则加苏梗、丹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合欢皮等;如胃纳不佳、大便干结者,加桃仁泥、瓜蒌仁、焦楂曲等。

常用成药∶六味地黄丸12g,包煎。

患者服药半年左右,右胸前区及背部胀闷、疼痛消失,吞咽困难逐渐减轻,大便基本正常。连续服药至19809月,X线摄片复查食管中段癌未见再复发。嗣后经常服药迄今6年左右,病情稳定,未见明显发展。1985411日在某医院复查,食管双重造影;食管中段可见约3cm左右的食管呈狭窄表现,但钡剂仍能顺利通过,狭窄部上方食管略扩张,与老片比较基本相似。

结论∶食管中段癌,与老片相比,未见明显发展。

【按语】本病例辨证分析为高年体弱、肾水不足,阴液亏耗,根据《医贯》引王太朴所谓"食入即吐是无水也,无水者壮水之主"的理论,用六味地黄丸常服滋补肾阴,以扶其正而治其本;沙参、麦冬、生地、天花粉等养胃生津,增其阴液而润其燥;八月札、枸橘李、橘皮、橘叶等理气以赦结;丹参、桃仁、天龙、石见穿、石打穿、三棱、莪术等活血以消肿。一面扶正,—面祛邪(消肿块),标本兼顾,相辅相成,而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