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鹭冰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1-12-21

三、桂枝加龙牡汤合生脉散治愈心悸一例

龚某,女,33 岁。

初诊1976 5月。

主诉及病史1976 3 月间患重感冒,后出现心悸、心累、多汗、畏风,并伴面肿体痛、双肩酸楚、睡眠不佳等症,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风心病伴广泛性心肌损伤",屡服中西药物,疗效不显。

诊查∶症见心悸心累,胸闭气紧,短气多汗,怕风易凉,头顶及全身疼痛,面肿,少寐,尿少,便秘,过劳即发,发则卧床不起,舌苔淡白,脉虚弱细数。

辨证;本例久病体弱,过用疏泄之品,致卫气受伤,腠理不固,汗出过多。汗为心液,汗多则营阴耗损,心阴心阳俱伤。

治法;宜调营卫,敛虚汗,益心血,扶心阳。拟桂枝龙骨牡蛎汤加味主之。

处方∶桂枝 10g 白芍 10g 生姜10g 大枣 2枚 甘草 5g 龙牡各 20g 潞党参 30g黄芪 26g 丹参 26g 制附片 10g

二诊;上方药服 6剂后,汗止,头痛胸闷消失,心悸面肿减轻,唯感气短及月经后腹痛。此营卫已和,气阴初复之象,但夹瘀滞为病,宜气阴两顾,稍加活瘀之品。用生脉散加味。

处方∶红参4.5g 寸冬 20g 五味 10g 制附片4.5g 龙骨 20g牡蛎10g丹参 26g红花 10g

一诊;上方药服 9 剂,诸症若失,体力精神俱增,入冬亦不甚怕冷,眠食亦佳。以后凡有反复,服上方药数剂即安。

【按语】 本例心悸源于痹证。《素问·痹论》所谓"脉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心"者,即指此候。治疗中过用疏泄,汗出不止,以致营卫,血俱虚。故药以桂技龙牡汤调营卫而止汗泄; 继用生脉散加味益其气阴,兼用化瘀之品治其夹杂症,应手获愈。

四、滋补肝肾、清热利湿法疗痹证一例

宋某,男,48岁。

初诊1980914日。

主诉及病史;双下肢红肿疼痛 2 年多。行动困难,腿脚无力,下肢时感麻胀,皮肤触觉迟顿,严重时会突然跌倒,下半身不能活动,二便失禁。经当地及北京某医院多次检查,均疑为脊椎四五腰椎间盘病变,神经压迫粘连,椎体陈旧性病变和神经根炎。住院治疗无明显好转。

诊查;现双脚、踝、膝部红肿,皮肤紫暗,疼痛时掣引大腿内侧、臀部和胯内麻胀,少腹拘急引痛,腰脊酸胀,小腿肌肉明显萎缩,夜晚痛甚,下肢骨内蒸热而无汗,脚欲伸出被外,白天脚掌发凉,趾发麻,触地疼痛,步履艰难。神委,食少,口干苦,时有于呕。小便不畅,大便干燥、四五日一行。苔白厚腻,质淡边紫,有齿痕,脉沉濡细而数,两尺无力。

辨证∶此乃阴虚湿热之痹证。病由肝肾不足,精血内虚,兼夹湿热下注所致。

治法∶以清热渗湿为主,佐以养血和阴,从当归拈痛汤意化裁为治。

处方;葛根 10g升麻 10g 苍术 6g生白术 10g当归 10g猪苓 10g 泽泻 10g茵陈 12g 苦参 10g 黄芩 10g 栀子 10g 防己 10g 大麻仁15g

二诊;上方药服 4 剂后,双脚麻胀及踝膝红肿得减,脚掌触地疼痛大为好转,髀关掣引作痛和少腹拘急均减轻,但小腿疼痛仍剧,踝关节以下入夜则发烧,昼则发冷不减,腰脊酸胀,步履无力,入夜口苦而干,大便燥结,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沉细涩。今湿热壅阻之象已见疏利,宜补益肝肾为主,佐以清利。改用虎潜丸加减。

处方;炙龟板 18g当归 10g 生地 18g锁阳 10g 苁蓉 10g 枸杞 18g 白芍 10g知母 6g 黄柏 6g 石斛 10g 柏子仁 10g 怀牛膝 10g 五加皮 6g 鸡内金 10g

三诊;连服上方药8 剂后,诸症明显好转,已能缓步前来就诊,但下肢仍无力,夜尿多,脚掌发麻且感觉迟顿,口干唇燥,大便干结、二三日—行。夜汗,心烦,气短,乏力。舌白质涨,苔已少,脉沉数,重按无力。病久津血枯燥,不能润养。当补益脾肺,益胃生津,合以通络舒筋,拟东垣清燥汤加减。

处方;红参 6g潞党参 30g黄芪 24g 焦术 10g 丹参 24g 云苓 10g 当归 10g麦冬10g五味子10g 乳香 10g玉竹 10g 石斛 10g木瓜 10g 怀牛膝 10g

四诊;服上方药后诸症更减,守方服药 20 余剂后,双下肢疼痛基本解除,烧灼掣引感未再发生,睡眠好转,行步较前有力,能骑自行车来看病,口中和,二便调。惟右下脚掌心触地时疼痛如梗刺,脚趾发麻,脚掌有增厚如穿袜之感,局部皮肤发红;天气变化或多步时,右下肢小腿内偶感牵掣胀痛和发麻;阴囊潮湿。再拟养肝肾、益精血 ,配合通络除湿,长期服用。

处方;炙龟板 18g 当归 10g 白芍 10g 川芎 6g 黄柏 15g 知母 10g 黄芪 10g乳没各 10g红花 10g怀牛膝10g木瓜 10g 木通 10g豆卷 30g甘草 3g

其间,适当交替服用当归拈痛汤数剂,诸恙解除,步履恢复正常,身体亦渐康复。

【按语】 本例乃阴虚湿热成痹,治疗始终以养血和阴、滋补肝肾、清利湿热为治,最后从痿证治法兼以东垣清燥汤加味得愈。痹与痿,一般以痛与不痛区分,但临床辨治常有关联,特别是湿热久痹,浸渍肌肤,留滞关节,瘀塞经络,久则化火伤阴,肝肾亏损,脾虚肺燥,以致经脉失养,宗筋不润,肌肤不营,均可导致痿证。本例除下肢关节红肿、灼痛和肌肤发 麻、感觉异常外,兼腰膝酸软,小腿肌肉萎缩,起步无力,证已渐趋痿废。故第二步治疗侧重补益肝肾,滋阴清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