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导赤散加味治愈紫斑一例 汤某,女,7岁。 初诊;1979 年10月13日。 诊查∶患儿双下肢紫斑,成块成片,足肿,小便黄,口干,心烦。苔白,舌质红,脉细数。辨证∶此湿热伤血。 治法;宜宣湿清热,凉血解毒。治以三妙散加味。 处方;苍术 5g黄柏10g苦参10g紫草10g茜草 10g 银花10g栀子10g萆薢10g 苡仁 10g 木瓜 10g 2 剂 二诊;10 月19 日。下肢紫斑全部消失,尚足肿,足底发痒。苔白,舌尖红。转清心泄热,凉血熄风。以导赤散加味治之。 处方∶生地15g 通草 5g 淡竹 10g 栀子10g当归 5g 赤芍10g 苓皮 10g 苡仁 10g萆薢 10g 紫草10g 地龙 10g 前后服药5 剂而愈。 【按语】此例之下肢紫斑,是湿热下注、热伤血络之皮下出血,用清宣湿热、凉血解毒熄风而取得满意疗效。 十、阳和汤加味拾愈脱疽一例 陈某,男,47岁。 初诊;1980年12 月 15 日。 诊查;患者自 1975 年起,出现心悸怔忡,左足趾皮色污黑萎缩,极度怕冷,脉沉弱无力。辨证;此血虚寒凝之脱疽症。 治法∶治以温阳益气,活血散寒。治以阳和汤加味。 处方∶熟地 30g 附片 15g 麻黄 10g当归 10g 白芥子10g 红花 10g 丹参15g赤芍15g 木通 15g 鸡血藤 30g 炮姜 5g 效不更方,服药 20 剂,足趾已呈红润。心悸畏寒亦霍然而愈。 【按语】脱疽之症,多属素体阳虚,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凝结于经络气血之中。治须温其阳而补其血,散其结而驱其寒,阳和汤具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功,故疗效显著。 九、导赤散加味治愈紫斑一例 汤某,女,7岁。 初诊;1979 年10月13日。 诊查∶患儿双下肢紫斑,成块成片,足肿,小便黄,口干,心烦。苔白,舌质红,脉细数。辨证∶此湿热伤血。 治法;宜宣湿清热,凉血解毒。治以三妙散加味。 处方;苍术 5g黄柏10g苦参10g紫草10g茜草 10g 银花10g栀子10g萆薢10g 苡仁 10g 木瓜 10g 2 剂 二诊;10 月19 日。下肢紫斑全部消失,尚足肿,足底发痒。苔白,舌尖红。转清心泄热,凉血熄风。以导赤散加味治之。 处方∶生地15g 通草 5g 淡竹 10g 栀子10g当归 5g 赤芍10g 苓皮 10g 苡仁 10g萆薢 10g 紫草10g 地龙 10g 前后服药5 剂而愈。 【按语】此例之下肢紫斑,是湿热下注、热伤血络之皮下出血,用清宣湿热、凉血解毒熄风而取得满意疗效。 十、阳和汤加味拾愈脱疽一例 陈某,男,47岁。 初诊;1980年12 月 15 日。 诊查;患者自 1975 年起,出现心悸怔忡,左足趾皮色污黑萎缩,极度怕冷,脉沉弱无力。辨证;此血虚寒凝之脱疽症。 治法∶治以温阳益气,活血散寒。治以阳和汤加味。 处方∶熟地 30g 附片 15g 麻黄 10g当归 10g 白芥子10g 红花 10g 丹参15g赤芍15g 木通 15g 鸡血藤 30g 炮姜 5g 效不更方,服药 20 剂,足趾已呈红润。心悸畏寒亦霍然而愈。 【按语】脱疽之症,多属素体阳虚,阴寒之邪乘虚侵袭,凝结于经络气血之中。治须温其阳而补其血,散其结而驱其寒,阳和汤具有"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功,故疗效显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