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达原饮合麻黄汤治愈湿温一例 张某,男,3 岁。 主诉及病史;患病毒性肺炎,高热、咳嗽 10 日,西医诊断为"病毒性肺炎"。经中西医治疗无效,于1977年4 月11日人院。 诊查∶患儿发热 10 天,午后体温 40℃,但不渴饮,喘咳胸满,不饥不食,腹胀拒按。小溲黄赤。入暮烦躁。舌红苔白厚腻,脉浮滑数。胸透右肺下部有片状阴影。 辨证∶上焦肺失肃降,浊湿阻滞中焦。治以辟秽化浊,宣肺平喘。 治法∶拟达原饮、麻杏甘石汤合方加减。 处方;草果仁 3g 槟榔片 9g 厚朴 6g 知母 10g 黄芩 10g 赤芍 10g 柴胡 10g麻黄 3g 杏仁 6g 石膏 30g 甘草 3g 虎杖 12g 草河车 6g 上方药服1 剂,热渐减。药已中病,继进两剂,脉静身凉,腻苔渐退,咳喘大减,腹胀亦减,知饥思食,继用甘露消毒丹加减,宣通三焦湿热。 处方∶白豆蔻 5g 藿香 5g 茵陈 6g 滑石 10g 木通 5g 石菖蒲 3g 黄芩 6g 连翘 10g 射干5g 尖贝母 3g 杏仁6g 服上方药 3 剂,食欲增,腹不胀,咳亦减。继用宣肺止咳,除湿健脾收功。 【按语】肺炎多属风温,但有少数属湿温。本案即属浊湿阻滞中焦。 上焦油湿不化,以致肺失肃降而发病,故以达原饮为主,宣通幕原之邪及中焦湿浊;用麻杏甘石汤宣肺清热平喘.两方合用,使肺得以宣肃,中焦得以运化,故三剂收到显效。无论肺炎,或其他发热证,凡属湿温而见舌红苔白厚腻等舌象者,用达原饮加减,均可收到良好效果。 临床观察,成人及小儿肺炎发热缠绵,倦怠肢酸,胸闷腹胀,尿赤,舌苔黄白或薄腻为主的湿热并重证候,常以甘露消毒丹加减收效。 六、清暑通腑法治愈暑温动风一例 陈某,女,3 岁。 初诊;1967年8月。 主诉及病史∶患儿 3 天前起病,发热,头剧痛,呕吐,病情逐渐加重。登门求治于余。诊查;正值 8月,气候炎热,患儿高烧40.5℃,无汗,抽风,烦躁,神志不清,目赤直视。舌质红,苔黄腻。腹胀 3日未大便,溺赤,纹紫,脉滑数。 辨证∶证属暑温动风。 治法;当清透暑邪、利湿通腑定风。仿黄连香薷饮、白虎汤、升降散之意加减主之。但因患儿家居农村,一时无法购药,即嘱患儿家长先就地挖鲜地龙 10 余条,洗净加白糖 100g,一亥钟后,地龙逐渐化成水,加入冰片少许(如粟米大)兑冷开水服。 处方;香薷 3g 黄连 3g 青蒿 10g大青叶 10g 生石膏 30g知母 10g银花 10g连翘 10g蝉蜕 6g 僵虫 10g 大黄 3g 滑石15g 石莒蒲 6g 郁金 6g 先用鲜荷叶1张,鲜芦根 60g 煎汤代水。 服地龙汁1 小时后,抽风逐渐缓解;二次地龙汁加有冰片,烦躁亦减。继服中药 1 剂,体温下降至 39℃,偶见抽风。药已中病,再进 2 剂。2 日后来诊,得知服2 剂药后大便即通,全身漫泄汗出。服第 3 剂药后,神志清,抽风止,尿转微黄,尚有头痛,低热 37.5℃,患 儿知饥索食。此余邪未尽,仿上法,减其剂量。 处方∶香薷 3g黄芩 10g 青蒿 10g大青叶 10g 知母 10g 生石膏 20g 银花10g连翘10g 滑石 10g 藿香 6g 佩兰 10g 用鲜荷叶半张,鲜芦根 30g,煎汤代水。服上方药3剂诸症痊愈。 【按语】本案属暑温。暑温邪气,弥漫三焦,腑气不通,营卫闭塞,因而高热、抽风。方用香薷、青蒿、银花、连翘以透署邪;白虎、大黄、滑石以清里邪;升降散既能升清降浊,又能止痉,使里通表和,故涨澈汗出,因势利导,邪有出路,因而取得显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