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云鹏医案(五)

 一个大树 2021-12-21

九、黄芩滑石汤治愈带下一例

余某,女,35岁,已婚。

初诊1985624日。

主诉及病史∶近1年来,带下量多,色黄,有臭气;自觉逐渐消瘦,胸闷心慌,腹胀,纳谷不馨,肢软无力。月经周期基本正常,经前四五天腰及小腹两侧胀痛,经量中等,色略暗,末次月经618日来潮,现已净。妇科检查提示患有"双侧附件炎"

诊查∶脉滑数而急(124/分),舌红,苔黄腻。

辨证;证属湿热郁阻三焦。

治法;治宜苦辛淡法,除湿清热止带。方用黄芩滑石汤加味。

处方∶黄芩9g滑石24g猪苓9g茯苓皮12g大腹皮9g白蔻仁9g通草6g竹叶9g厚朴9g黄柏9g苍术9g4

二诊;72日。服上方药4剂后,白带稍少,胸闷腹胀稍轻;仍肢软,脉弦数(102/分),舌淡红,苔黄腻。守上方,继进药。5剂。

三诊712日。服上方药5剂后,精神好转,白带减少,胸闷腹胀大减。又见少腹两侧隐痛,偶有身上跳痛。脉弦数(92/分),舌红,有瘀点,苔薄黄。证属湿热渐清,惟现肝脾不和,此为经前症状。治宜疏肝理脾,活血化瘀。方用四逆散加味。

处方∶柴胡9g枳实9g赤白芍各15g甘草6g太子参30g败酱草30g鸡血藤15g泽兰9g益母草15g6

随访8月底患者来诊他病时,反映白带减少,不作臭气,腰腹疼痛较前好转。

【按语】本例患者就诊时正值盛夏,感受时今湿热之气,其邪郁阻三焦。在上则胸闷心慌,在中则腹胀纳差,在下则带黄气臭。湿困经络则肢软乏力,舌红苔黄腻,脉急数均为湿热之象。证由湿热为患,清利湿热是治其本,澄源而流自清,选用黄芩滑石汤为主方,取其苦辛淡渗清利三焦湿热。加竹叶、厚朴利湿散满,苍术、黄柏清热燥湿,着重治其湿热带下。三焦湿去热清,带下自止。

十、疏肝理、健脾清热法治愈经前胸乳胀痛一例

杨某,女,38岁,已婚。

初诊1984323日。

主诉及病史;半年来每于月经净后即见胸乳胀痛,逐渐加重,直至经潮方消。

诊查;此次经期亦胀痛,就诊时已经净3天,胸乳仍现胀痛,且伴轻度小腹胀、腰痛,口渴纳差。舌红苔黄,脉沉弦软。

辨证∶证属肝郁脾虚,气滞火郁。

治法∶治宜疏肝理气,健脾清热。方用自拟调经一号方加减。

处方∶柴胡9g当归9g白芍9g甘草3g香附12g郁金9g白术9g茯苓9g丹皮9g炒栀子9g乌药9g牛膝9g5

二诊328日。服上方药胸乳胀痛大减,余症均已减轻。效不更方,上方药再进5剂。19854月随访,病未再发。

【按语】乳头司于厥阴,乳房属于阳明。肝脉"上贯膈,布胁肋",是病则胸乳胁胀痛。又冲脉隶属于肝而旺于阳明,主血海之盈泄。故本例发病以肝为主,涉及于脾胃,关联乎冲脉。患者肝郁气滞,经脉不利,故胸乳胀痛连及腰腹。经前经血充盈血海,经脉愈显不利而症加重,经期血海得泄,气机暂舒,故症状消失。方取丹栀逍遥散疏肝健脾清热;经前宜理气,故用乌药、香附等疏理气机,辅以郁金、牛膝行气活血,脾健热清。气顺血行,故仅服10剂而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