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培土抑木法治愈风泻一例 汪某,男,36 岁。 主诉及病史∶近 1年来反复腹泻,痛泻交作,特别在进食某些辛腥食物如辣椒、鱼类之后,未及半天即可发生腹泻,有时连续泻数天。曾到几个大医院检查,大便常规未发现异常。诊断为过敏性结肠炎。就诊前一日,在亲属家做客,未慎口腹,今日痛泻多次。 诊查∶脉沉弦,舌暗红,苔薄黄腻。 辨证∶肝木乘土、运化失职,病属风泻。 治法∶宜培土抑木。 处方∶陈皮 10g 白芍10g白术 10g 防风 10g 炒二芽各 10g 焦楂肉 10g 藿香 10g 广木香8g 砂仁 6g 肉蔻 4g 苡仁 20g 山药 12g 二诊∶近几天腹痛腹泻未作,精神饮食均好。舌脉无变化。原方药再用 5 剂,并嘱在治疗中注意饮食,暂时禁食某些致泻食物,以配合治疗。 三诊;一周来不痛不泻,大便正常。患者反映,以往也有这种情况,只要饮食注意,可以很长时间不痛不泻。抓住这些规律,劝令患者坚持服药,节制饮食,久之可望痊愈。为了方便服药,改用逍遥丸、健脾膏长期服用。 本例患者节制饮食、进服成药约半年,痛泻证候未再复发,即或吃辛腥食物,亦不再痛泻,病乃告愈。 【按语】风泻即肝泻,因肝失条达、横逆乘脾,则气机失调、脾失健运、清气不升,故腹痛泄泻。张景岳说;"凡遇怒气而作泄泻者,必先怒时挟食,致伤脾胃,故有所犯,即随触而发,此肝脾二脏之病也,盖以肝木克土,脾气.受伤而然。"吴鹤皋说;"泻责之脾,痛责之肝,肝责之实,脾责之虚,脾虚肝实,故令痛泻。"用培土抑木法调理肝脾,一般可收到良好疗效。 六、化痰定痫法治愈羊痫风一例 祁某,男,15 岁。 主诉及病史∶10 年前误落水中,经家长救起后,惊骇号叫,随即全身抽搐,良久方止,此后经常发作,每发必惊叫抽搐,人事不省,手足蜷缩,口吐白沫,少顷喉间发出尖叫声方清醒过来。曾至某精神病院检查,诊断为癫痫,用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亦少效果。 诊查∶脉沉细,舌暗淡,苔灰腻。身材矮小,发育不良,头发枯黄。 辨证∶脾虚生湿,湿生痰,痰热生风,痰气上逆,内扰神明。 治法∶仿程钟龄化痰定痫法,作丸药服之。 处方∶天麻 30g 川贝 30g 胆南星 15g 法夏 30g 陈皮 20g 茯苓 30g 茯神 30g丹参 60g麦冬 60g 石菖蒲 15g 远志 20g 全蝎 15g 僵蚕 15g 琥珀15g 辰砂 9g薄荷 6g 制服法∶上药研末,用竹沥1 小碗,姜汁1杯,再用甘草 4 两熬膏和药为丸如梧子大,辰砂为衣,每服 2g,每日 3次。 2 个月内服完1料,发作次数减少,症状亦减轻。嘱照原方再进药 1料。半年后告知,患者数月来未发病。 【按语】本病主要责之肝脾肾三经。肾虚则肝失濡养,体弱用强;脾虚则精微不布,痰涎内结,偶因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劳累过度,肝风夹痰随气上逆,清窍被蒙而突然发作。对此病用化痰定痫法,每每能收到疗效,但由于此病是慢证顽疾,故只宜用丸方缓图,切勿急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