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补心汤加减治愈胸痹一例 吕某,女,56岁。 主诉及病史∶有十余年高血压病史,经常头痛、眩晕、心慌、心悸。近一年来心前区阵阵作痛,睡眠不安,多梦,心烦易怒,口苦咽干,汗多,气短,动则气喘。 诊查;血压 160/100mmHg,心率106 次/分,有期前收缩。心电图;左侧束支传导阴滞,心肌轻度受损,偶发室性早搏。脉弦细,舌暗红少津,身体较胖,已往有崩漏史。 辨证∶冲任不调,血损阴虚,肾水不足,肝阴亦虚,肝阳上越,水不足不能涵育心火,火动扰心,心神不宁,心悸过久,必损心气,心气虚弱必致血瘀,故气短而有隐痛。 治法;滋肾水以涵肝木,养心阴以安神明。用补心汤加减。 处方;柏子仁9g五味子 6g朱茯神 9g 生地 12g 当归 9g桔梗 9g沙参15g丹参 9g 二冬各 9g 枣仁9g 远志 6g 琥珀 6g(末吞) 嘱服 3 剂。并建议早睡早起,清晨适当作轻微活动,以加快血液循环。 二诊∶服前方药后,头昏减轻,睡眠略有好转,心中较舒,心率 100 次/分,偶有早搏,血压 150/100mmHg。药已中病,不拟更方,仍嘱服原方药5 剂。 三诊∶近几日来,心前区痛显著减轻,头昏痛已消失,劳累时气喘偶有发生,睡眠亦易成寐。但近日感冒,咳嗽、咽痛。先给予辛凉解表之银翘散 3 剂,嘱在感冒痊愈后再服原方药 5 剂。 四诊∶1 个月后来诊,自述服药加上早起活动,病情稳定,饮食睡眠均好,心前区基本不痛,心胸宽畅,头昏痛亦未发作,血压在 140~150/80~90mmHg,心率 80 次/分,律齐。心电图检查∶心肌受损现象消失。脉弦细,舌红润,苔薄黄。患者要求开膏滋方,便于服用,乃按原方 10倍剂量,加糖 1500g 熬膏,嘱坚持早起活动,以巩固效果。 【按语】本病由于冲任空虚,肝肾不足,始则虚阳上越,继则火动扰心,心气不足,心气虚则血瘀于内,阻滞心脉,不通则痛,故用养肝肾、补心气、通心脉之法,很快获效;但因病程过久,必须坚持服药,故将煎剂改成膏剂,以缓图之。 四、资生青阳汤治愈肝阳上亢一例 刘某,男,59岁。 主诉及病史∶患高血压病已 3 年,每于紧张或疲劳时发作。发作时头痛如裂,心烦,面赤,烘热,耳赤,口苦、咽干,睡眠不安,多梦,大便秘结。 诊查;就诊时,患者呈极度兴奋状态,自述全身如火灼,状甚痛苦。诊其脉弦数有力,舌赤、苔黄燥,血压 200/110mmHg。 辨证;患者一派热象。由于操劳伤肾,肾水不足,不能濡养肝木,肝阳上亢,实由水亏太甚,火热过猛,乃呈燎原之势。古人"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说,此案用之恰当。 治法;育阴清阳。用资生清阳汤加减。 处方;桑叶 9g丹皮 9g竹柴胡 9g玄参 12g白芍 9g白蒺藜 9g钩藤 9g石斛 9g 薄荷 3g 杭菊 3g 石草决明各 60g 二诊;服前方药3 剂后,有如浇水灭火之势,觉上半身凉爽。按原方增服药 3 剂,头已不播,心随减李,大便日解。脉弦数,古Z,苔浦黄。血 压 170/10OmmHg。原方去蒲荷。竹些 胡,加青箱子15g,沙苑子15g。5剂。 三诊;面红耳赤现象消除,心不烦,口苦咽干消失,睡眠亦好转。脉弦细,舌红,苔薄黄。血压 140/80mmHg。仍按原方服药 5 剂,病情基本稳定,停止服药。 【按语】本病为肾水不足、肝阳上亢导致的高血压病,故在工作疲劳或情绪不佳时易引起阳亢症状,所谓"水亏火旺"也。治宜滋肾水以涵肝木,本院自制之"资生清阳汤"对此颇有效果,但不适用于其他原 因引起的高血压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