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施今墨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1-12-21

三、排解毒、痰清热法治愈肺痈一例

冯某,男,59岁。

主诉及病史∶病历2个月,初患咳嗽,胸际不畅,未以为意。近日咳嗽加剧且有微喘,痰浊而多,味臭,有时带血,胸胁震痛,稍有寒热,眠食不佳,小便深黄,大便干燥。

诊查∶舌苔黄厚,脉滑数。

辨证∶外感风寒,未得发越,蕴热成痈。

治法;宜排脓解毒,涤痰清热为主。

处方;鲜芦根 24g桑白皮 6g 鲜茅根 24g仙鹤草 18g 旋覆花(代赭石12g同布包)6g地骨皮 6g 生苡仁18g 陈橘红 5g 炒桃仁 6g 冬瓜子(打)18g 陈橘络 5g 炒杏仁 6g北沙参 10g 苦桔梗 6g 粉甘草 5g

二诊∶服药5 剂,寒热渐退,喘平嗽轻;痰减仍臭,已不带血;眠食略佳,二便正常;尚觉气短胸闷。仍遵原法。

处方;鲜芦根 24g溏瓜蒌 18g鲜茅根 24g干薤白 10g旋覆花(代赭石 12g同布包)6g 炙白前 5g 半夏曲 10g 炙百部 5g 炙化红 5g 枇杷叶 6g 炒桃仁 6g 生苡仁 18g 苦桔梗5g 炒杏仁 6g 冬瓜子(打)24g 粉甘草 5g 北沙参 10g 炙紫菀 5g

三诊;服药 6 剂,诸症均减,惟较气短、身倦。脉现虚弱。此乃病邪乍退,正气未复之故。处方;北沙参 12g枇杷叶 6g云茯苓 10g南沙参 10g半夏曲 10g云茯神 10g苦桔梗 6g 炒白术 10g 三七粉(分 2 次冲服)3g 冬虫草 10g 粉甘草 5g

【按语】肺脓肿一证,多涉风寒咳吸嗽之后郁热而发,治应排脓为主。 不论已成未成皆当涤荡痰垢,无使雍,则余症易愈。先以千金苇茎汤、桔梗汤和泻白散加减以排解脓毒,涤痰清热,益气止血,逐去有形之秽浊,免使肺组织再行腐败。继用六君子汤加味,养肺补虚,以竞全功。

四、攻补并施、肺脾兼顾法治愈肺虚久嗽一例

张某,男,58 岁。

主诉及病史1950 年以来,体力逐渐不支,消瘦无力,易于疲倦;常患感冒,咽痛,偶有咳嗽,重则感觉胸痛,下午烦躁;胃纳日减。1959 年底即无力工作,乃于 1960 年来京就医于某医院,诊断为右上结核瘤、右侧结核性胸膜炎、喉炎(早期结核所致),给链霉素、异烟肼及去氢考的松治疗。3个月后复查,胸水基本吸收,其他无改变,因体质虚弱而未考虑手术,仍继续注射链霉素、口服异烟肼。患者于 1961 9月来京就诊。

诊查∶现症消瘦,面色无华,形神委顿,咳嗽气短,食欲不振,夜间偶有盗汗,二便如常。舌苔微黄,脉象沉细。

辨证∶脉症合参,虚象具备,然而虚不宜峻补,以其病灶尚在,补身亦补病,必无功效,故驱邪重于扶正。

治法∶先拟汤剂,以观究竟。

处方∶西洋参 6g(另炖浓汁兑服) 冬瓜子(打)15g 北沙参 10g 甜瓜子 15g 旋覆花(海浮石10g同布包)5g 干薤白 6g 苦桔梗 5g 赤白芍(柴胡 5g同炒)各 6g 青橘叶 10g 炙百部 6g 云苓块10g 紫丹参12g 苡仁米15g 清半夏 6g 焦远志 5g 鸡内金 10g 炙甘草 5g 三七粉 3g(分 2 次随药送服)

二诊∶汤药共服5 剂,症状无大改变;病属慢性,图治勿急。拟用丸药,并继续服用异烟肼,双管齐下。

处方;田三七 30g炙百部 30g左牡蛎 30g白及面 60g 杭白芍 30g 青橘叶 30g北柴胡 15g 苦桔梗 15g 南红花 30g 干薤白 30g 炒香附 30g 云苓块 30g 炙黄芪 60g 制乳香 30g 紫河车 30g 紫丹参 30g 制没药 30g 北沙参 30g 炒白术 30g 炙甘草 30g

共研细末,蜜丸,重 6g,早晚各服1 丸,白开水送服。

三诊;服完丸药后已3 月余,自觉症状有好转,食欲转佳,体力较强,不似以前委顿不堪,胸痛及下午烦躁均见减轻。脉由沉细转为升起且甚悠扬,再拟丸方继进。

处方;西洋参 30g 磁朱丸 30g瓦楞子 30g 野党参 30g 云苓块 30g 海浮石 30g三七面 30g 炒白术 30g炙紫菀 30g白及面 60g清半夏 30g炙百部 30g炒远志 30g 化橘红 30g 左牡蛎 30g 紫河车 30g 炙甘草 30g

共为细末,蜜丸,每丸重 10g,每日早晚各服1 丸,白开水送下。

1962 12 30 日,患者来信告知,业已恢复工作,透视检查结核瘤大见缩小,症情稳定。

【按语】施师治疗结核瘤病例不多,苦思谋划组成丸方,益气养阴,软坚化瘀,理气化痰,攻补并施,不燥不腻,肺脾兼顾,并嘱其继续服用异烟肼。中药治疗是否起到绝对作用,尚不敢臆测,但患者服中药之前,服用异烟肼1年有余,病情无进步,加服中药不满 1 年,即大见功效意为中药及异烟肼并服,均有疗效,备此以供参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