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渡舟医案(二)

 一个大树 2021-12-21

二、桂枝加芍药汤治愈慢性菌痢一例

王某,男,46 岁。

主诉及病史∶病见每日大便作痢,达 36 次,不成形,且有红色粘液,兼有里急后重。                                     诊查∶其脉沉弦而滑,舌质红而苔白。西医诊为慢性菌痢,粪检有红、白细胞。病程延续一年而治疗无效。

辨证∶肝脾不调,气血不和,肝木乘脾,脾失运化,则阴阳不得升降,是以腹痛下利而脉弦。此证非寒非热,介于虚实之间,故补之无功,而寒热之治亦无效。

治法;平肝和脾,调其气血,则虽不治痢而痢亦可止。处方∶桂枝加芍药汤。

共进药 4 剂,大便即逐渐成形而愈。

【按语】《本草从新》中谓;芍药入肝脾血分,治里急后重、血虚腹痛。白芍更能于土中泻木,故可调和肝脾。在桂枝汤中重用白芍则调和、缓急止痛治痢之功更强,故一年顽疾,4 剂即愈。

三、辨证治愈奔豚证两例

例一  崔某,女,50岁。

诊查∶其证颇奇,自觉有一股气从两腿内踝,沿阴股往上冲动,至少腹则腹胀;至心胸则心悸胸闷,头出冷汗,精神极度紧张,有将死之恐怖感;少顷气下行,则诸症随减。每日发作三四次,平时常服镇痛片,稍得缓解。兼见腰酸带下,面色青黄不泽,舌胖质嫩,苔白而润,脉弦数无力。

辨证∶证属"奔豚",因心阴虚于上,坐镇无权,下焦肾之阴邪得以上冲所成。治法;助心阳,伐阴降冲。

处方∶桂枝加桂汤,另服黑锡丹 6g。共服药 5 剂,其病即止,不再发作。

【按语】《伤寒论》原文 117 条谓;"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二两也"。本例患者无"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的病史,但其病机属心肾阳虚,加肉桂温心肾之阳,黑锡丹镇纳,活用伤寒辨证,故而收效。

例二郭某,男,56 岁。

主诉及病史∶患奔豚气证,发作时气从少腹往上冲逆,至心胸则悸烦不安、胸满憋气、呼吸不利,头身出汗。每日发作两三次。

诊查∶切其脉沉弦无力,视其舌质淡而苔水滑,问其小便则称甚少,而又有排尿不尽之感。                                 辨证∶水气下蓄,乘心脾阳虚而发为奔豚。

处方∶茯苓 30g 桂枝12g 大枣12 枚 炙甘草 6g

嘱患者以大盆贮水,以杓扬之,水面有珠子五六千颗相逐时,用以煮药。

患者服药 2 剂,小便通畅而"奔豚"不作。转方又用桂枝 10g、炙甘草 6g,以扶心阳,其病得愈。

【按语】前案奔豚用桂枝加桂汤,本案奔豚用苓桂甘枣汤。前案无小便不畅,心肾之阳甚虚。本案小便不畅,水气,下蓄而上冲,治疗重点在于化气行水,水气去则愈。故也不用肉桂、黑锡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