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药中医案(六)

 一个大树 2021-12-21

八、辨证分析五步法治愈肌痹三例

例一 补益脾气、养肝益肾法

方某,男,59岁。

初诊1976311日。

主诉及病史∶眼睑下垂、复视3年,咀嚼、吞咽困难一年半,加重 2 个月。患者于1973 年在腹泻后出现右眼睑下垂、复视症状,经某医院诊断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经用吡啶斯的明及中药杞菊地黄丸等治疗,半年后缓解。1975 10 月因感冒发热后出现两眼睑下垂、复视及咀嚼、吞咽困难等症。经某等医院会诊,诊断为"重症肌无力——延髓型"。仍以吡啶斯的明治疗。但药后只能暂时缓解症状,且需逐渐增加用药量始能维持饮食起居。1976 年起,吡啶斯的明用量已增至 360mg/d,但眼脸仍经常下垂,进餐需多次休息,喝水作呛,两臂不能上举,自己不能穿衣,服药时间稍延迟,症状即刻加重。上症上午较轻,下午加重。

诊查;白发秃顶衰老外观,偏胖体型,面微红,两眼脸下垂,眼裂明显变小,头低倾,不能正常直立,两臂不能上举。舌嫩有齿痕,质稍红,苔薄白中心稍黄腻,脉沉细无力。

辨征、治法;眼脸属脾,脾主肌肉四肢,足太阴脾经"挟咽,连舌本,散舌下",吞咽明嚼亦归属干脾。因此第—步应定位在脾。患者年已六旬,并呈现明显衰老外观。中医认为年 60 "气大衰"。从病史来看,病发于腹泻之后,复发于发热之后,腹泻则伤脾,发热则伤气。诊其脉沉细无力,舌嫩有齿痕,均为明显气虚之征。从症状来看,以肌肉无力为主症,以活动后加重,休息后减轻,上午较轻,下午加重为特点;亦即上午自然界和人体阳气较盛时则缓,下午阳气较衰时则甚。因此,患者年龄、发病诱因、证候特点、脉象舌象均支持气虚。第二步应定性为气虚。第三步"必先五胜",从目前来看,以脾气虚衰为主,其舌质稍红提示兼有阴虚,但气虚亦可导致阴虚,因此仍考虑以脾气虚衰为主。第四步"治病求本",补益脾气即为求本。第五步"治未病",根据中医五脏相关的理论,见脾之病,除考虑脾本身而外,还要考虑脾之所不胜之肝,所胜之肾。因此,在补益脾气的同时,还需考虑防止肝乘肾侮的问题,辅以滋养肝肾。综合上述分析,本病诊断为脾气虚衰,治以补脾益气为主,辅以养肝益肾。以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加味治之。

处方;黄芪 45g 苍白术各 12g 陈皮 9g党参 15g 柴胡 12g 升麻 6g 甘草 6g生姜3g 大枣12g 麦冬 12g 五味子 9g 熟地 30g 仙灵脾 15g

水煎服,每日1剂。

服药 3 剂后即开始小量递减吡啶斯的明的剂量。服药 12 剂后,患者症状明显好转,眼睑下垂基本消失,进食中间不需休息,肢体无力亦显著改善。以后即以上方为主继续治疗,并继续递减吡啶斯的明剂量。半年后,患者诸症全部消失,并停服吡啶斯的明。

根据中医阴阳互根理论,虑其"气增而久,夭之由也",遂于补中益气汤方中合入益胃汤,改汤为丸以巩固疗效。1年后复查,眼裂正常大小,吞咽咀嚼正常,肢体、肩、颈活动自如,饮食二便均调,并已恢复工作。治疗期间,除递减原服之吡啶斯的明用量外,未服用其他中西药物。随访 10年,未见复发,疗效巩固。

例二 滋肾养肝、益胃清热法

王某,男,51 岁。初诊∶1980318日。

主诉及病史∶右眼睑下垂,复视 9个月。患者于 1979 6 月劳累后出现右眼复视,半月后出现右眼睑下垂。经某医学院诊为"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经用吡啶斯的明治疗后,症状可暂时缓解。亦曾服补中益气汤合生脉散,但执,只取效干—时。近几个月来,口服此啶斯的明 180mg/d,症状仍逐渐加重,遂来京治疗。

诊查∶目前患者右眼复视,眼睑下垂,吞咽咀嚼软弱无力,两下肢亦酸软无力。头晕,胸胁闷痛,气短,纳食尚可,喜冷饮,睡眠尚安,二便尚调。患者自述发病前曾连夜阅读并赶写材料。右眼睑完全下垂。脉沉弦有力,左小于右。舌质红,稍胖,有齿痕,苔白粘。

辨证、治法∶患者病变主要表现在目、肢体、肌肉、吞咽咀嚼、胸胁、胃等。眼睑、四肢、肌肉、吞咽等均属于脾,肝开窍于目,"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头晕一症主要考虑定位在肝。两胁为肝经所布。弦脉属肝。因此第-步定位可考虑为脾、胃、肝;由于肝肾同源,常常肝肾同时考虑。第二步定性分析,患者脉沉弦而左小于右,舌质红,临床表现为视物不清,病起于过用视力之后。《内经》谓"肝受血而能视""久视伤血",因此从舌、脉、症状、发病诱因等来看,均提示病属阴虚、血虚。患者善冷饮,头晕、胁痛等属阴虚内热的表现。其舌稍胖有齿痕,眼睑、肢体活动无力,属于气虚的表现。因此第二步定性为阴虚、血虚、气虚、夹热。第三步"必先五胜",患者既有脾胃气虚的表现,又有肝肾阴虚的表现,究竟何者为主? 从患者脉沉弦、左小于右以及舌质红来看,支持阴虚为主;从发病来看,病发于"久视伤血"之后,先见于视物不清,继而才出现眼睑下垂等气虚症状;从既往治疗来看,补肝益气之剂仅可获效于—时,说明其本不在气虚。综合分析脉、舌 、病史和既往治疗反应,支持阴虚为本。"气生于阴""阴虚则无气",阴虚可导致气虚,阴虚生内热,因此病机为肝肾阴虚为本,气虚继发于阴虚。第四步"治病求本",自应以滋养肝肾之阴为主,兼清虚热。第五步"治未病",肝之所不胜为肺,所胜为牌,在滋养肝肾的同时应辅以清肺滋脾清胃。综合上述分析,本病辨证为病在肝肾,波及脾胃,证属阴虚内热。找滋肾养肝益胃,佐以清热为治,予归芍麦味杞菊地黄汤、益胃汤、玉泉散。

处方∶当归12g白芍15g 麦冬12g 五味子10g 菊花10g夜交藤30g生地30g苍白术各 10g 木瓜 10g 茯苓 30g 丹皮 10g 泽泻10g 沙参30g 玉竹 30g 生石膏 30g 甘草 6g

二诊4 1 日。上方药共服12 剂,右眼睑下垂及复视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头晕、胁痛减轻。但仍有咀嚼无力、两颊肌肉酸痛感,纳食、睡眠、二便尚调。继服原方药。

三诊∶再服药 12 剂后,患者眼睑下垂及复视已基本消失。患者系旅居北京,休息饮食条件较差,心情急躁,近日胸胁闷痛不舒,遂于上方中加入柴胡10g、郁金 10g、姜黄 10g、薄荷 3g 以疏肝解郁。

四诊;4 22 日。患者眼脸下垂及复视消失,两眼裂等大,胸痛消失,胸闷减轻,咀嚼吞咽正常,唯面颊部肌肉仍有酸困感,偶有胸闷气短,大便日 1 次,但偏溏。诊其脉弦滑稍数,舌质偏红,苔白见轻度齿痕。考虑阴虚气虚仍未完全纠正,上方加入黄芪 30g,嘱回原地继续服药治疗,并递减吡啶斯的明的服用剂量直至停服。

后患者多次函告病已获愈,中西药物全部停服并恢复正常工作,至今疗效巩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