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滋阴清热化痰法治疗肺癌一例 王某,男,67 岁。初诊∶1979年 3月15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 1979 年 2 月因咳嗽、咯血痰、右胸胁疼痛,在日坛医院、北大医院胸部拍片,示右下 3cm×3cm 团块,诊为肺癌——周围型。 诊查∶患者诉咳嗽,痰黄带血,右胸疼痛,精神、睡眠、饮食均差,大便秘结,七八日1行。患者形体消瘦,舌青紫龟裂、苔白粘,脉弦细滑数。 辨证、治法∶"咳嗽虽多,无非肺病",咳嗽应定位在肺。胁痛应定位在肝,咯血可属肝不藏血。患者既系高年,又系重症,"穷必及肾",从年龄及发病情况来看,均应考虑肾的问题。第一步应定位在肝、肺、肾。患者形体消瘦,大便秘结、舌质青紫龟裂苔白粘、痰黄,为阴虚至极,一派燥热之象。第二步应定性为阴虚燥热夹痰。第三步必先五胜,患者原发病在肺之阴虚,肺阴虚则不能制肝,阴虚则火旺,故虽表现为肝旺不能藏血,但其本在肺阴虚不能制肝,肾阴虚不能涵木。第四步治病求本,应以滋养肺肾之阴,佐以清痰、止血为治。给予麦门冬汤、增液汤加味。 处方∶麦冬 12g 法夏12g 甘草 6g 沙参15g 大枣10g 玄参15g 生地 30g 冬虫草 10g 白茅根 30g 藕节30g 此方药服用 10 余剂后,咯血即减,胸痛亦减,但痰黄如前,大便仍燥结,其脉弦滑数。仍以滋养肺肾为主,佐以清肝清痰。4 月 10 日改予清燥救肺汤、枳实芍药散,增液汤加味 处方;沙参15g甘草 6g枇杷叶 10g生石膏 30g 阿胶珠 10g杏仁 10g天麦冬各 10g 黑芝麻 10g 桑叶 10g 枳实 10g 赤白芍各 15g 玄参15g生地 30g 生首乌30g 白茅根 30g 芦根 30g 冬虫夏草粉 6g(分 2次冲服) 5 月 29 日来诊时,上述各症续有好转,胸痛消失,咳嗽减轻,咯血已甚少,大便转调,精神,饮食、体力均有好转,改予百合固金汤加味。 处方∶百合15g 生熟地各 15g玄参 15g 浙贝 10g 桔梗 6g 甘草 6g 麦冬 15g白芍 15g 当归 10g 白茅根 30g 藕节 30g 三七粉 3g(分 2 次冲服) 6 月12 日来诊时,咯血完全消失,咳嗽基本消失,精神、饮食尚好,仍有大便干燥、腹胀、脉弦。再予清燥救肺汤加味。 处方;南北沙参各 15g甘草 6g 枇杷叶 10g 生石膏 30g 阿胶珠 10g 杏仁 10g天麦冬各 10g 黑芝麻 10g 桑叶 10g 白茅根 30g 藕节 30g 砂仁 6g 莱菔子15g 药后病情继续好转,遂以上方加减服用。至 8 月 28 日来诊时,病情继续稳定,咳嗽、咯血完全消失。惟近 10 余天肝区疼痛,胃脘不适。大便仍然干,小便发黄。脉弦长有力;舌微青。龟裂现象较前明显好转。改予滋肾养肝疏肝益胃之剂。方用加味一贯煎,益胃汤。 处方;沙参 15g玉竹 20g 生地 30g 麦冬12g 当归12g 夜交藤 30g 金铃子10g丹参 30g 鸡血藤 30g 柴胡 10g 姜黄10g 郁金 10g 薄荷 3g 砂仁 6g 莱菔子 15g 服药至 10 月 9 日来诊。患者精神、饮食、睡眠均调,咳嗽、咯血未再出现;除大便略干,一二日—行外。余无不适。时距诊为肺癌已 8 个月。为巩固疗效,再予益胃汤合增液汤。 处方∶沙参 15g 天麦冬各 12g 细生地 30g 玉竹 30g 玄参 12g 火麻仁 30g生首乌30g 冬虫草粉6g(分2次冲服) 嘱患者拍片复查。12 月份患者家属来告∶复查 X光片,右下团已完全消失。肺癌临床治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