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化痰通腑饮治愈中风两例 例一化痰通腑、平肝熄风法 杨某,男,53岁。 主诉及病史∶以左侧偏瘫4天而入院。入院查∶意识清楚,血压150/90mmHg,有左侧偏瘫,偏身麻木,口舌歪斜,左上肢肌力0度,左下肢肌力Ⅱ度,属重偏瘫。左侧肌张力高,左侧腱反射方亢进,并可引出病理反射。腰穿脑脊液无色透明,初压140mmHg。西医诊断为脑血栓形成,定位于颈内动脉系统,患者有慢性胃炎的合并症。 诊查;左半身不遂,左偏身麻木,思睡,意识朦胧已有日半。口舌歪斜,头晕,大便 4 日未解,痰白粘不易咯出。舌质淡红,舌苔黄厚腻,脉象弦滑,偏瘫侧脉大有力。 辨证;证属中风中腑,后转为中经,风痰上扰,痰热腑实。 治法∶先拟化痰通腑、平肝熄风为治。 处方∶生大黄 10g(后下) 芒硝 6g(分冲) 全栝蒌 30g 黄芩 10g 半夏 10g 钩藤 30g菊花 10g 竹浙水 30g(分冲) 生甘草 3g 二诊∶服药 2 剂,大便已通,黄腻苔渐化,头晕稍有减轻,偏瘫亦轻,肌力左上肢0级升至Ⅰ级,左下肢Ⅱ 级升至Ⅲ级。改用平肝化痰加入活血通络之品。 处方∶钩藤 30g 菊花 10g 全栝蒌 30g 黄芩 10g 半夏 10g 陈皮 6g 赤芍 10g草红花 10g 桑枝 30g 三诊;上方药服6剂后,左上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有人搀扶可以锻炼走路,左偏身麻木也明显好转。继服上方药 10剂后,基本痊愈,出院。门诊随诊半月,已能半日工作,又治1个月后,恢复全日工作。 例二 化痰通腑、清心开窍法 关某,女,65岁。 主诉及病史∶以突然昏仆、右半身不遂、失语3天人院。人院查;昏迷,体温 38.5℃,血压 150/90mmHg,右偏瘫为完全性弛缓性瘫疾,右那肌张力低,腱反射低,并可引出病理反射。腰穿脑脊液为血性,压力为270mmHg。西医诊断为脑出血,合并有肺部感染。 诊查∶起病急骤,发热,昏迷,右半身不遂,失语,口唇干。舌痿苔薄黄腻,脉滑数有力。辨证;证属中脏闭脱,以阳闭为主。 治法∶当责之痰热蒙闭清窍。先拟化痰通腑,清心开窍为法。 处方∶全瓜蒌 30g 胆南星 10g 天竺黄 10g 生大黄 10g 芒硝 6g(分冲) 菖蒲 10g郁金 10g 二诊;上方药服 7 剂,同时采用清开灵 40ml 兑人10%葡萄糖液 5000ml 中静脉滴注,抗生 素控制感染等措施,患者仍昏迷,颈强直,牙关紧;但身热已退,大便已通。舌质红,苔薄黄干腻,脉细弦滑数。改用育阴熄风化痰之剂。 处方∶生地 12g 玄参 12g 生牡蛎 30g(先煎) 夏枯草 15g 钩藤 30g 菊花 10g 天竺黄6g 胆南星 10g 三诊∶上方药连服 3 剂,并服牛黄清心丸每次 1丸,日服两次(鼻饲),于昏迷 12 天后神志转清。 以后又用育阴益气、活血通络之剂治疗 1 个月,遗留有右侧轻偏瘫,可以扶杖步行,言语不清而出院。 【按语】中风为本虚标实之症,在本为肝肾亏损、气血不足,在标为痰瘀内阻、风火相煽。此二例患者病情均为中风极期,以标实为主。 中焦被痰热湿邪阻滞,不能升清降浊,影响气,血运行布达,对半身不遂康复则大为不利。考前人治中风用三化汤(厚朴、枳实、大黄、羌活),通腑泻热,除滞降痰。此二例均用化痰通膀饮力减化栽,遏制鸱张之病势,使病情逐渐向愈而安.此方是我院于1974年以来,针对中风急性期出现痰热腑实证而特设,观察五百余例患者,约半数以上者取得较好的疗效。度过急性期,痰浊实邪已祛,本虚之象渐显,或气虚血瘀、或肝阳上亢、或虚风内动,抓住病机之本,运用平肝熄风、益气活血等法而善后调理。 【编者评注】王永炎教授是著名的中医内科专家,在国内对中风病的研究堪称独树一帜。 本案例一以左侧偏瘫四天入院,诊见思睡已一日半,左侧半身不遂、口舌歪斜、大便4 日未解,痰白粘不易咯出、舌质淡红、苔黄厚腻、脉弦滑。例二以突然昏仆、右半身不遂、失语 3 天而入院,诊见发热昏迷、口唇干燥、舌痿苔薄黄腻,脉滑数有力。两例患者虽然轻重不一,但均表现为痰热腑实之证,治疗均以化痰通腑为主,切中病机,使患者很快转危,为安。中风病病因多为中焦痰热蕴结、消灼津液所致。因腑气不通、浊邪上扰心神发生意识障碍,使病情加重。故临证及时通腑泻热,可使腑气通畅,气血得以敷布,通痹达络,能促进半身不遂的好转,胃肠的痰热积滞得以降除,又可克服气血逆乱以防内闭。王氏等曾运用化痰通腑饮(瓜蒌、胆星、大黄、芒硝)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符合痰热腑实证者158 例,总有效率达 85.4%。可见正确应用化痰通腑法是抢救中风急证的重要环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