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黎生医案(四)

 一个大树 2021-12-21

七、手法洽愈左手第1掌骨基底部骨折并掌腕关节脱位一例

焦某,男,35岁。

主诉及病史;左手拇指被机件砸伤,肿痛1天。局部肿痛,拇指功能障碍,于198436日来院诊治。

诊查X光片右手第1掌骨基底部粉碎骨折,并向桡侧成角畸形成掌腕关节脱位。治疗行手法整复,拇指外展竹片固定。

1)固定器材制备;取宽22.5cm,厚1.52.5cm、长2025cm之弹性较好之竹片块,修剪四角,在距7cm处以酒精火工烤成30度角弯开,以细带包缠;准备2cm1520cm长粘膏条3条,与竹片等宽之10层方形棉纱压垫一块,5列绷带1卷。

2)整复固定患者坐位,伤肢放松,助手以双手握住病人患侧腕部,术者一手握患拇指,持续牵引,在逐渐外展拇指的同时,术者另手向掌侧轻轻按压向桡背侧移位之骨折部,听到咔嚓声,即见成角畸形矫正。继在第1掌骨基底部向桡背侧搂压,矫正侧方移位及掌腕关节脱位。复位后术者用手按骨折及脱位部,令病人屈伸拇指,活动良好即复位成功。以5列绷带包绕拇指、手掌手背及前臂下段,置棉纱压垫于骨折端,胶布固定之;放置预定之外展竹片,务使其凸角抵住鼻烟窝,以三条胶布分别固定第1掌骨头部、腕部及竹片之前臂端。再以5列绷带缠绕加固。固定后拍X线片,示骨折、脱位已全部复位。令其行掌指关节功能锻炼。

3)内治按三期分治用药。

治疗3周,X线示中等量骨痂,解除固定物,加强功能锻炼并外用熏洗药1周,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按语】临床上,第1掌骨骨折或腕掌关节脱位屡见不鲜。多年来,用胡老传统手法及用外展竹片固定法治疗第1掌骨骨折合并腕掌关节脱位,收到满意疗效。胡老外展竹片固定法,突角为3045°,为最适合拇指生理要求之角度,因而固定可靠,再移位的可能性较小。)紧贴皮肤之包衬绷带有平均加压作用,又能防止胶布直接贴于皮肤而致接触性皮炎。)外展竹片远端不超越掌指关节,以利于掌指及指间关节功能锻炼。固定目的要求制动第一掌骨。(4)腕部及前臂远端固定胶布不可过紧,以防阻碍血运,以固定掌骨头最为合适。固定后应留诊观察1小时左右,待局部无剧痛、麻木、青紫等,患肢悬吊胸前做功能锻炼方能今其回家,嘱其每隔45日复诊调整固定物1次。愈后解除固定物,外用熏洗药及练功,对伤指功能的完全恢复具有特殊作用,不可忽视。胡老对各种骨折都强调后疗法,这是以最大限度恢复患肢功能为治疗目的积极治疗思想。

此法操作简便,合平生理要求,固定可靠,便干随时调整。又便干外制动关节,功能锻炼,有利动静结合和功能恢复,能缩短疗程,且易于推广。

八、手法治愈跟骨骨折一例

庞某,女,67岁。

主诉及病史;右足跟摔伤后肿痛3天,于19831213日来院就诊。

诊查右足跟及踝部软组织明显肿胀,内侧皮下瘀血,跟骨剧压痛及冲击痛。X线片示;右足跟骨可见T形骨折线,远端骨块分离约0.7cm

诊断右足跟骨粉碎性骨折。

治疗;予手法整复及夹板固定。患者仰卧,膝关节微屈,一助手夹握其大腿及膝部,术者左握持足背,右手握持足跟,拔伸35分钟,在拔伸下尽量跖屈踝关节,用有校压分离之骨块,然后用双手大鱼际扣压挤捺跟骨内侧,再做踝关节背伸跖屈活动。整复满意后用超踝内外侧夹板,上达小腿中点,下超过足跟,略窄于小腿及踝部横径。据踝部及足跟生理曲线塑形,内衬棉垫,踝下内外侧加垫。用绷带夹缚后,用宽胶布横跨内外侧板下端呈U字形贴于两板之上,使跟骨两侧压垫有效地固定在跟骨内外侧,固定时松紧要适宜。嘱患者抬高患足,做踝关节功能锻炼。

内治按骨折三期分治。

27天症状基本消失,X线片示;骨折复位满意,断端骨折线模糊。夹缚6周后解除固定物,外用熏洗药并进行功能锻炼。3个月后复查,伤足恢复正常功能。

【按语】跟骨骨折多系由高处坠下所致,易造成跟骨体向内外侧增宽,跟距关节塌陷,关节结构破坏。胡老用拔伸、扣压、挤捺手法,纠正跟骨体的增宽及骨折移位,足背伸跖屈通过关节模造作用,促进跟距关节结构的恢复。这些是恢复跟骨负重功能的关键。跟骨内外侧压垫防止跟骨体增宽促进复位;U形胶布固定加强内外侧板对跟骨体的压力,增强固定作用;早期功能锻炼,促进消肿,利于跟距关节结构的恢复,同时可减少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经临床证明,此法治疗跟骨骨折方法简便,疗效满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