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宜民医案(六)

 一个大树 2021-12-21

十一、通淋化虫法为主治愈膏石淋一例

程某,男,34岁。

初诊∶1981921日。

主诉及病史素有腰痛、阳痿病。上月初,始见小便混浊而稠,色白如脂膏,每有泥沙状颗粒混杂,小溲淋漓不爽,溺后尿道涩痛,下腹不适连及腰痛。旬日来感觉神倦体惫,日暮昏沉。

诊查诊其脉弦滑而数,舌质红,苔白而滑。

辨证乃湿热蕴结下焦所致。

治法拟通淋化浊,清利湿热法治之。

处方;土茯苓30g萆薢25g泽泻25g石韦30g菟丝子20g莲须20g杜仲25g怀牛膝25g鸡血藤30g冬葵子20g白茅根50g五加皮30g

3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尿液稍有澄清,可见颗粒状物排出,尿道仍涩滞作痛。湿浊已开始消化,循前法出入治之。

处方金钱草30g海金沙15g石韦25g白茅根50g土茯苓30g泽泻25g萆藓20g莲须20g沙苑子25g盐骨脂15g川续断20g五加皮25g

3剂,水煎服。

三诊,尿色转清,偶有混浊或颗粒物,尿道涩痛基本消失。继参前方为治。

处方金钱草30g海金沙15g石韦25g土茯苓30g白茅根50g冬葵子20g鱼腥草25g鸡内金15g萆藓20g杜仲25g川续断20g五加皮25g

3剂,水煎服。

四诊;药后病情大减,尿色复常,颗料粒物已不复见,尿道不痛,小腹亦无不适,仅觉腰酸膝软。阳痿乃旧病,盖肾亏未复之故,改服补肾扶阳剂治疗。

【按语】淋病的特点是尿频、尿急、尿痛,小溲短涩不利,并有石淋、气淋、血淋、膏淋、劳淋之分,但临床所见往往混杂相间出现。本例患者初起尿如米泔,混浊而稠,并有颗粒状凝结物排出,乃是"膏石淋",由于湿浊热邪下注膀胱所致,治以通淋化浊、清利湿热法,药未10剂而痊愈。

十二、辨证治愈癫狂两例

例一张某,男,55岁。

初诊∶1977129日。

主诉及病史(家属代诉);患者平时为人笃厚,沉默寡言。因与他人争吵,自觉有理难申,心中数气窝火,耿耿于怀而骤然发病。十几天来,精神失常,胡言乱语,哭笑交作,情绪紧张,惶恐不宁,肢体肌肉颤动,心神烦扰,夜不成寐,意欲奔走。胃纳呆滞,大便燥结。

诊查诊其脉沉弦而实,舌苔黄腻。

辨证证属情志抑郁,肝失条达疏泄之机,郁而化火生痰,遏阻清窍所致。

治法治以疏肝解郁,安神宁志,豁痰开窍之法。

处方生铁落50g(先煎半小时)纹川军15g郁金25g香附25g木香15g茯苓50g

半夏15g炒枣仁35g远志25g夜交藤50g石菖蒲15g龙齿50g(先煎)合欢花20g

3剂,水煎服。

二诊;药后精神复常,睡眠安静,饮食如初。为巩固疗效,仍本前法服药。

处方;远志25g炒枣仁25g柏子仁15g丹参15g郁金20g香附20g木香15g枳壳15g合欢花20g半夏15g茯苓25g麦冬15g

3剂,水煎服。

药后精神康复如常,未再复发。

例二张某,男,19岁。

初诊∶198361日。

主诉及病史考试落榜,精神刺激过度,立时神志错乱。有时如痴似呆,两目直视,目不转睛,不食不寐,胆怯心惊,默默不言,百问不答,四肢震颤;有时却又狂妄暴躁,云有人对其欲行加害而持械自卫。口流痰涎,悲忿无常,始轻渐重。

诊查来诊时已历1个月之久,迭经中西药治疗未能获效。切其脉沉弦而细,察其舌尖赤红,苔厚粘腻。

外方;大黄15g川朴20g枳实20g槟榔片20g清半夏15g郁金20g20g

枣仁30g合欢花40g夜交藤50g石菖蒲20g沉香10g

2剂,水煎服。

二诊精神稍醒,可稍入睡及进少量饮食;问话可作些回答,但不够准确或呓语。仍属神未安舍。

处方;郁金20g石菖蒲20g远志20g枣仁30g合欢花30g夜交藤50g川朴20g枳实20g槟榔片20g菊花20g丹参25g大黄10g半夏15g

2剂,水煎服。

三诊;精神已清醒,进食不多,昨日偶发阵错乱。本上方原意连服药5剂。

四诊;神志已完全复常,记忆力也日渐增强,诸症悉失。为巩固既获疗效,继服药3处方;远志20g枣仁25g石菖蒲20g郁金20g合欢花25g菊花20g当归20g女贞子20g钩藤20g香橼20g香附20g僵蚕15g

【按语】癫狂之为病,皆由七情过极、五志化火、痰气郁蒙心窍所致。例一因与他人争,有理难申,忍屈抑郁,郁久化火,痰火蒙心而致神志失常。拟开郁化痰、安神宁志法,数剂而愈。例二因昔曰抱负已成幻想,心肝暴郁。致使精神顿时错乱,治疗首宜开郁痰。安神宁志之法方药本此意投之,服20余剂患者逐步心绪安静,神明清醒而痊愈,后染他疾而来诊,云未再复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