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宜民,1920年生,辽宁省沈阳市人。中医主任医师。曾任吉林省浑江市中医学会名誉理事长,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市政协副主席,吉林省中医学会理事等。 高宜民幼年家道清寒,无力攻读,遂弃读学医,矢志岐黄。1936年秋,受业于沈阳名医张子舟老先生。高老从师5年,发奋求学,早起晚睡,苦读深思,遇有疑难,载于笔记,待师得便则请教于膝前,夫子常阅而解之,从而启蒙开塞。白日则侍诊于侧,注意其诊病论理,详观其遣方用药。对疗效显著的病例,细细玩味其理、法、方、药的运用,从旁领会其实际经验,使理论与实践得到结合。经过5年刻苦学习,终于出师。后又继续攻读岐黄,通过严格考试,取得中医师资格。先悬壶于桑梓,后行术于浑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中医内科、妇科、儿科等方面颇有心得。 一、和解表里为主治愈太少合病一例 胡某,女,50岁。 初诊∶于1980年2月11日。 主诉及病史;时值孟春,残寒尤冽。年老体弱,素有咳嗽宿疾。病之初起,恶寒发热,头项强痛,四肢关节酸楚,无汗,寒后发热,汁之热不解。近数日寒热往来,心烦欲呕,不能进食,右胸胁及上,院隐痛,咳嗽痰稀有沫,腹胀,小便自利,大便不燥。 诊查;舌质微红,上布条状白苔,脉弦数,偶见结代。 辨证∶此属太少合病之证。 治法∶宜和解表里,宣散宽中之法。 处方;麻黄10g苏叶15g柴胡15g前胡20g杏仁15g菊花20g枳壳20g郁金15g木香10g川朴15g陈皮20g甘草10g 取3剂水煎服。 二诊∶2月15日。表邪渐解,少阳微和,头身痛减,寒热微发,咳嗽略瘥,咳时泛恶,饮食欠佳。 处方;柴胡15g前胡20g杏仁20g桔梗10g半夏15g藿香15g陈皮20g羌活15g茯苓25g川朴20g枳壳20g甘草10g 取3剂水煎服。 三诊∶2月18日。寒热已除,头身清爽,胁痛、泛恶俱失,咳轻未止,喉间不利,痰白纳少。仍属肺胃余邪未清。 处方∶炙麻黄10g杏仁15g前胡20g桑皮20g茯苓25g半夏15g橘红20g紫菀20g冬花15g莱服子20g焦三仙45g 取3剂水前服。 【按语】本例系太阳、少阳同时发病,未见燥粪,腹无所苦,邪未传里;苔白不干,脉不洪大,津液未伤;头项强痛,周身酸楚,知邪在表;往来寒热,胸满欲呕,病犯少阳。法当解太阳之表,和少阳之枢,本此施治,药后渐次平复。 二、三方合裁治愈温病一例 赵某,男,15岁。初诊;1983年7月5日。 主诉及病史∶5天前头痛身痛,微恶寒,翌日即高热咽痛,口干舌燥,喜冷饮。经用西药解热镇痛剂及抗生素等口服、注射均不效,体温升至40℃。乃延余至其家往诊。 诊查;症见壮热灼手,面红目赤,呼吸气粗,时作谵妄,咽喉红肿,口渴引饮。诊其脉洪数有力,舌质深红,苔黄少津。 辨证∶乃邪入气分。 治法∶宜清透气热,以白虎汤方合银翘、柴葛等化裁为法。 处方;生石膏50g(先煎)知母10g甘草10g黄芩10g金银花15g连翘15g桔梗15g芥穗10g板蓝根10g柴胡15g葛根15g羌活10g丹皮10g 取2剂水煎服。 午饭后服药1次,3小时后服第2次,晚5时许热势渐退,身轻神爽,次日诸症悉平。 【按语】时值炎署之初,少儿不谙避应时气,伤于暑热之邪,直犯气分,故病之伊始即迅速出现壮热头痛、面目赤红、吐纳息粗、时作谵妄、咽喉肿痛、口渴引饮等一派阳热伤津之象,此乃邪热直迫气分所致;治以清热宜达之法,以透泄暑热懦悍之邪,施白虎汤合银翘加柴葛为治,恰中肯紊,药罢病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