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蒋日兴医案(三)

 一个大树 2021-12-21

五、小柴胡汤加味治愈瘰疬一例

黄某,男,40岁。

初诊∶1983年夏。

主诉及病史;患者从胸至胁肋部遍生瘰疬达数十枚之多,大者如指头,小者如黄豆,时已半载,不痒不痛,按之坚实,推之能动,状如串珠。

诊查脉弦,苔薄黄腻。

辨证两胁为少阳经所过,湿痰阻滞经络,遂生瘰疬。

治法治宜和解少阳,化痰软坚。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处方;柴胡24g黄芩9g甘草5g炮甲珠6g花粉9g生姜3生牡蛎20g(先煎)皂角刺6g夏枯草9g

浓煎,每日1剂,分3次服。连服药10余剂后瘰病全消。

【按语】患者长期从事邮递员工作,日行数十里,长年累月,"久行伤筋"。肝主筋,久行伤筋,病当责之于肝。肝阴亏损,虚火内动,炼液为痰,痰结为瘰疬;而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故湿痰阻于肝之经络而在胁肋部生瘰疬。小柴胡汤为和解少阳之主方。原方主治胁下痞硬。本例用此方去大枣加生牡蛎以化痰软坚;加甲珠、刺等味以清肝火散热结。全方共奏和解少阳、化痰软坚之功。使用古方贵在灵活运用,只要增减适宜,异病亦可同治。

六、仙方活命饮加减治愈多发性疖肿一例

竹某,男,35岁。

初诊∶1965年夏。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1952年开始患疖肿,每经溃破排脓后即收口而愈,但随即又在他处复生,10余年来此伏彼起缠绵不愈。屡用抗生素类药物,均未能根治。经细菌培养,证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所致

诊查;诊见患者身强体壮,颐、肩、背部生疖肿10余处,大者如手指头,小者如黄豆。

辨证此乃热毒壅结,气血凝滞。

治法;治宜清热解毒,理气活血。方投仙方活命饮加减。

处方;金银花20g连翘10g花粉9g陈皮5g制乳没各9g(布包)防风9g甘草5g赤当9g皂角刺6g白芷9g土茯苓15g归尾5g炮甲珠6g浙贝母9g

服上方药3剂后,患者因转入农村工作,煎药不便,遂以银花20g、甘草5g,每日泡开水代茶饮。连服1个月后,10余年痼疾终获痊愈。追访至今未见复发。

【按语】痈疮肿毒,多因热毒壅结、气血凝滞而成。患者多发性疖肿反复不愈10余年,病邪虽盛而体尚壮实,仙方活命饮有"疡门开手攻毒第一方"之称,力能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随方加入土获苓,旨在增强其解毒功能。继以银花、甘草泡开水代茶常服,亦具有清热解毒、消散疮肿作用。笔者数十年来,每于夏秋疖肿多发之季,常用此法治疗儿童痈疮肿毒,颇为得心应手,患者亦乐于服用。此例虽壮年之体、病程绵长,但连服月余,积年痼疾亦告痊愈,足以说明此法具有简、易、便、廉之效。

七、清热利湿通淋法治愈膀胱湿热一例

李某,男,20岁。

初诊∶1980年夏。

主诉及病史患者因肾绞痛发作,经某医院拍X片检查,在左侧输尿管位于第5腰椎处发现1.5cm×1cm大小之致密阴影,拟诊为输尿管结石,患者要求中医治疗。

诊香;诊其左少腹压痛并放射至同侧腰部,小便时有频数,色淡红。尿检红细胞(++++),余无他症。

辨证正属膀胱湿热。

治法治宜清热利湿通淋。

处方生地15g滑石粉20g小蓟15g木通9g海金沙20g茅根12g竹叶5g乌药9g茜草6g甘草梢5g车前子9g金钱草30g

服上方药3剂后,排出1枚如花生米大的结石,尔后诸症悉除。X片复查,原输尿管结石阴影已消失,至今未见复发。

【按语】临床应用利尿剂最虑伤阴耗津,故本方取导赤散加味,以生地凉血保津,加乌药化气止痛。又根据"滑可去着"之说,选用滑石粉、海金沙等品。而金钱草则是排石的要药,用量独重。其余均为利尿止血之品。本人曾以此法治疗多例本病患者,效果良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