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谷济生医案(五)

 一个大树 2021-12-21

六、急症验三例

例一商某,男,65岁。

初诊1936年盛夏。

主诉及病史;高热半月,神昏谵语2天。高热半月伴汗出口渴,曾数延名医诊治,病反加重,危在旦夕,言明"死马当活马治",死而无怨。与家属详询病因之际,得知其因无嗣,新纳妾半年,前医多以其年高体弱而以育阴清热之法为治,均效果不佳。经友人介绍,先生往诊,及至见其家人已将寿衣棺木备齐,妻妾哭求之。

诊查∶神昏谵语,形体消瘦,抚之体若燔炭,体温40.8℃,汗大出,口唇干红,呼吸气促,虽水米未进,脉却洪数。

辨证∶患者年高,阴伤于内,又感温热之邪,阳明气分热盛。人参白虎汤加味。

处方∶生石膏120g(先煎30分钟)知母12g粳米30g甘草10g金银花30g连翘

水煎待凉灌服。西洋参15g单煎,频代茶饮。

药进1剂后即热退苏醒。再服生石膏减为30g;2剂而痊

例二张某,男,10岁。

初诊1939年暑期。

主诉及病史∶发烧5日,抽搐痉厥1天。发烧5日,至第六日病情突变,高热达40.6℃,同时抽搐痉厥,急延先生往诊。

诊查神昏抽搐,病童两目上视不识人,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喉中痰声辘辘,脉象洪滑数急。

辨证∶此乃暑热动风,痰热上扰清宫。

治法∶法当速涤胸膈之热痰以息其风。

立即将病童之牙撬开,以纳鞋底之针锥木柄塞于上下齿间,再取较硬之鹅翎1支,蘸生桐油于喉间探吐。顿时,吐出如胶状之痰数口,反复探吐约1小时之久,痰吐殆尽,角弓反张已完全消失,抽搐止上,神识亦清。10岁之子竟浓痰满盆,满座皆惊奇不已。再以安宫牛黄1粒调服。后经调理而愈。

例三张某,男,8岁。

初诊1938年春季。

主诉及病史∶突然高热,旋即惊厥抽搐1天。

诊查∶舌红苔黄干,脉弦数。

治法∶先针人中无反应,再针十宣放血,当三棱针刺右手第五指放血时见左手指微动,针至左手第四指放血时患儿哭出而搐止,体温下降,以后又十宣放血1次,兼刺曲池、合谷、风池而病愈。

【按语】中医治疗急重症手段很多,针、吐等各法在古医著中记载很多,治疗急重热性病的关键在于认证准确,方法迅捷,截断有力。针刺探吐法,方法简便,易于掌握,效果迅速,符合简便验廉的指导思想,尤其是在求医购药不便之乡村,值得重视。

七、滋阴潜降法治愈不寐一例

霍某,男,61岁。

初诊1990129日。

主诉及病史;工作琐杂,更兼分配房屋人事难于平衡,初则日夜烦心,甚则彻夜不寐已半年余,口苦晕眩,脑力不济,住院治疗曾服多种西药,迄无显效。

诊查∶血压120/80mmHg,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血脂偏高。

辨证∶心阴久耗致肝肾阴亏,虚火上扰,神不归舍,本虚标实。

治法∶滋阴潜降,安神益智。黄连阿胶汤、心肾交补丸(《罗氏会约医镜》方)化裁。

处方∶焦远志10g节菖蒲19g太子参20g大生地20g柏子仁10g炒枣仁30g(打)云茯神15g五味子10g麦门冬10g夜交藤30g野百合30g全当归10g夏枯草12g川黄连10g真阿胶10g(烊化)白蒺藜12g生龙牡各30g(包先煎)生磁石30g(包先煎)生鸡蛋黄(2个搅兑)

水煎服,7剂。

二诊;头晕明显减轻,可入睡两三个小时,自觉脑子灵活些,脉弦,舌质稍红,纳差。前方夏枯草,加鸡内金10g,水煎服14剂。

三诊;诸症悉减,脑力灵活,可睡5个小时左右,梦不多,惟活动后觉乏力。采用滋阴潜降、益气增智法,配丸剂长服。

处方∶大生地黄90g节菖蒲90g远志肉90g云茯苓90g生晒参45g二门冬各90g五味子90g当归90g炒枣仁120g野百合90g沙苑子90g首乌90g生山楂90g广郁金60g丹参90g陈皮45g山茱萸肉90g陈阿胶90g夏枯草60g赤芍90g生龙牡各90g生磁石120g

上药共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10g重,早晚各2丸。随访半年,入睡及睡眠均好,脑力充沛。

【按语】《杂病源流犀烛》云;"劳心之人多不寐,年高之人多不寐,虚烦之人多不寐"。张景岳亦说;"凡人以劳倦思虑太过者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更有严重者,可以转为肝风内动、中风之候。故谷老以黄连、阿胶等滋阴清热配介石类潜镇降火,疗效称善。野百合入心肺二经,不仅润肺止嗽,《日华子本草》还说它"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配合酸枣仁、远志治疗神衰心烦失眠效果亦佳,为谷老治不寐常用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